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孙更新  赵文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96-1597,16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行8-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及ST段压低阵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97例(83.6%),缺血性ST段下移共发生1 390阵次,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检出200次(14.4%),ST下移(0.17±0.04)mV;SMI共检出190次(85.6%),ST段平均下移(0.16±0.07)mV;〉61岁患者SMI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于61岁患者(P〈0.05),SMI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MI共检出ST段下移1 190阵次,白天显著高于夜间(P〈0.05),昼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18:00~6:00时心肌缺血时间、IV值均显著高于6:00~18:00,两时间段SMI患者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I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SMI发病时间段,SMI检出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邢春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29-1431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2011年8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 200例的DCG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 953阵次缺血发作,其中5 999阵次(75.44%)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 954阵次(24.56%)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60岁以上患者发作4 367阵次,占SMI的72.87%.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无症状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6:00 ̄12:00 SMI的发作频率(43.46%),明显多于0:00 ̄06:00(13.62%);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以白天频率最高(45.18%),夜间发作最低(9.0%)。62.1%的SMI具有快频率依赖性,9.2%的SMI具有慢频率依赖性。检出心律失常共673例,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树群 《中外医疗》2014,33(2):172-17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主要记录ST段压低阵数及心绞痛情况。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7例(88.78%),其中13例(14.94%)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74侧(85.06%)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时间段是上午的6~12点间,最低为O~6点间,2个时段的sM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缺血型的ST段压低为240阵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47阵次占19.33%,SMI的193阵次占80.67%。经统计学比较,有症状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ST段压低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降低幅度是1~3mm,SMI发作时心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比例大,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有效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病例。且能够明确发病时间段,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病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025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592阵次,占57.8%。伴典型心绞痛者7例,占7.8%;伴心悸症状不典型者14例,占15.6%;无其他任何症状者69例,占76.7%。9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7次/mV,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4次/min。ST段下移压低幅度为0.1-0.4mV,有2例最深达0.5-0.6mV。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ST-T改变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68例(70.8%)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11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245阵次(78.8%),有症状心肌缺血66阵次(21.2%)。无症状心肌缺血在6:00~12:00发生频率最高,00:00~6:00发生频率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率较快,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50例冠心病患者共计134例(89.3%)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在24h内共发生310阵,其中SM I阵共计166阵(53.5%),压低幅度为1-22mm。其中15位患者(10.0%)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2-8mm,共计52阵,均被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外,2例患者ST段无变化。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共计144阵(46.5%)。在166阵SMI中,心率超过80次/min的为127阵,占76.5%,平均心率达到(86±6.9)次/min;低于80次/min心率的为39阵,占23.5%,平均心率达到(74±3.5)次/min,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清晨05:00-11:00之间,分别占47.6%和36.8%,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能够起到早诊断早发现的目的,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巍 《海军医学杂志》2006,27(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105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98例1005阵次缺血性ST-T改变,其中67例782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占77.82%,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652阵次,占83.3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0.6%),明显多于夜间0:00~6:00的11.22%(P<0.01)。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共59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4.
余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36-2937
目的 探讨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 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 分析12 导联动态心电图中SMI 的发作情况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入选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91 例,其中SMI 为74 例(81.3%);在活动时出现心肌缺血性ST 段下移542 阵次(72.8%),在休息和睡眠状态时出现192 阵次(25.8%).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5.9%(67/78),特异性为78.1%(25/32).结论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10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260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691阵次,占54.8%。10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3次/min,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5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冠心病的存在,因而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DCG监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结果 共监测出ST段压低发作805.82阵次,347.31(43.1%)阵次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73.33(9.0%)阵次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ST段压低幅度为1~3 mm,下移幅度越大,SMI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发作与心率呈一定相关关系,监测出伴发各种心律失常62例.结论 DCG能及时发现老年无症状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SMI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医院心电图室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在造影前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 168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126例无症状性(75.00%),ST段下移阵次为248次(65.78%);42例有症状性(25.00%),ST段下移阵次为129次(34.22%)。无症状性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明显快于有症状性患者,其ST段下移幅度明显大于有症状性患者,P0.05;06:00~12:00是无症状性患者发生缺血的高发时间段。结论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可反映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段及心率变化等情况,诊断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12):2586-25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共检出113例心肌缺血(占86.9%)。缺血性ST段改变429阵次,其中7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0.05)。在429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中,发作时间在6:00~l1:00为181阵次(占42.2%);在11:00~l7:00的有59阵次(占13.80%);在17:00~23:00的有115阵次(占26.8%);在23:00~5:00有74阵次(占17.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指导冠心病患者SMI的预防和诊断,是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发生规律。方法:采用CenturyHolterSeries2000分析系统对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心电图监测,嘱患者记录生活日志和胸痛发作时间,专业动态心电图医师佩戴并分析心率、ST段及T波等指标。结果:130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96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685阵次.占71%: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80阵次,占29%。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的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并积极抗缺血治疗,以减少心原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尚银 《当代医学》2014,(12):55-5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ST段压低阵数以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出14例患者没有心肌缺血表现;有26例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共有239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有1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占73.08%,共有175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9.84±1.23)min;有7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有93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7.65±0.26)min。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心肌缺血阵次以及持续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在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