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7例各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无静脉曲张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基本正常,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组胃泌素含量显著增高,是无静脉曲张组的1.55倍,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静脉曲张组与正常对照相比(P<0.01)。提示该组有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血症与静脉曲张程度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血清胃泌素含量愈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会愈多。为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静脉曲张及胃粘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测定对预测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38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伴消化道出血,16例无消化道出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201.0±75.1)ng/L,较正常对照组(81.0±47.2)ng/L明显升高,其中急性期伴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为(224.0±68.8)ng/L,不伴消化道出血者为(164.1±71.1)ng/L,二者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泌素水平的改变与丘脑出血有关,尤其在急性期和伴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38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伴消化道出血,16例无消化道出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201.0±75.1)ng/L,较正常对照组(81.0±47.2)ng/L明显升高,其中急性期伴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为(224.0±68.8)ng/L,不伴消化道出血者为(164.1±71.1)ng/L,二者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泌素水平的改变与丘脑出血有关,尤其在急性期和伴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胃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对36例健康新生儿和48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比较无显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结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且主要为重度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2)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胃粘膜损伤指数。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后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而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热补针法降低溃疡指数及升高血清胃泌素的作用优于捻转补法(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下降,针刺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针测手法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麟 《重庆医学》2006,35(15):1390-1391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将162例尿毒症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60例分为出血组,余无上消化道出血者102例为未出血组。两组间分别从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胃泌素(serumgastrin,SG)、肾功能(BUN、Cr)、血钙(Ca^2+)、血红蛋白(Hb)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出血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胃泌素、血红蛋白、肾功能改变及血钙变化等方面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凝血功能障碍、胃泌素水平增高、贫血、低钙、透析不充分及透析时肝素使用是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血清胃泌素测定的意义。方法:对慢性胃炎的HP感染的106例不同时间空腹血清胃泌素测定分为4组进行比较。结果:当HP感染仅限于胃粘膜内的血中抗HP抗体还没产生时,胃泌素的释放轻度增加(P<0.05),若HP感染不仅在胃粘膜中,而血中产生抗HP抗体后,胃泌素的释放明显增加(P<0.01)。当HP在胃粘膜已清除,血中虽有抗HP抗体存在,但胃泌素释放基本不受影响(P>0.05)。。结论:只要在胃粘膜中发现HP感染,使胃泌素释放增加,需要进行抗HP治疗,若仅血中查出抗HP抗体,而胃粘膜中未发现HP感染此时可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40例脑出血和60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3、7、14、2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并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随着病程延长逐步降低,峰值时间为第7天,第21天降至对照组范围。在各时间点疾病组间无明显差异。脑出血未破入脑室或无消化道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而破入脑室或伴消化道出血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出血量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与临床有密切关系,这为应用抗酸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25倒尿毒症患者血清胃泌素对胃粘膜病变的影响,结果胃粘膜病理报告均为胃窦炎,尿毒症患者血清同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胃粘膜糜烂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无胃粘膜糜烂出血者(P<0.05),重度胃炎者血清胃泌素高于轻度胃炎者(P<0.05).提示血清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尿毒症胃粘膜病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富元  陈覃 《湖南医学》1999,16(6):412-414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血清胃泌素、皮质醇变化与消化道出血关系。方法:用放射法对108例重度颅脑损伤及同时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甭中胃泌素、皮质醇测定。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胃必素、皮质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皮质醇与昏迷程度呈正相关系。108例中有3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其就 激期内皮质醇、胃泌素均明显增高,应激期后消化道出血者仅胃泌素增高。结论:应激期内消化道出敌国  相似文献   

11.
观察奥美拉唑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2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5%,病死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奥美拉唑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刘力 《北京医学》2005,27(12):714-7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脑出血病118例.比较合并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组及无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李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84-88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类急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临床资料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9~78岁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病例行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腺癌19例,粘液癌12例,未分化癌5例。经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11例,痊愈34例,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胃癌合并急性出血患者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思密达对Cushing's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易发生或已发生Cushing's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给药前后测胃液pH值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用药前后胃液pH值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思密达对Cushing's溃疡及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11~2004-11间5例S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出血时间、出血量,治疗方法采用经导管动脉(出血处)栓塞术(TAE)止血,再行脾切除术治疗。结果出血多发生在SAP发病后6~8周,出血量平均1800mL。治疗采用TAE加脾动脉栓塞,均获暂时止血效果,2例复发出血病例再次栓塞,1例成功,1例死亡。存活的4例均行脾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是SAP后期少见并发症,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方法;对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TAE加脾动脉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最有效的治疗是脾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及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出血部位、出血量比较消化道出血率,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早期使用西米替丁;B组早期不使用西米替丁。如B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西米替丁。结果: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结论:早期使用西米替丁可降低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