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用真丝线段、NBCA、游离钨丝圈栓塞38例AVM病人。结果 病灶完全栓塞达解剖学治愈者6例;畸形血管团减少大于80%者15例;畸形血管团减少50%-80%者9例;畸形血管团减少小于50%者8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AVM)经导管栓塞术可成为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球囊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及微导管技术 ,将无球囊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脑AVM畸形血管团内持续注射NBCA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 97.5 %。AVM完全消失 ,解剖治愈 11例 ,AVM畸形血管团大部分消失 ,其减少大于80 %4例 ,减少 5 0 %~ 80 例 ,小于 5 0 %9例。随访 6个月至 5年 ,效果满意。结论 :无球囊导管持续注射栓塞法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操作安全 ,疗效确定 ,方法简便 ,具有长期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胚芽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血管团.目前国内多采用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位于脑功能区或位置很深的AVM,手术容易引起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功能缺损,而血管内栓塞有再通的弊端.伽玛刀治疗小儿AVM手术时间短、不需开颅、创伤小、畸形血管团闭塞好,几乎不损伤邻近的正常脑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治疗脑AVM的最新手段.1临床资料1994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中心用伽玛刀治疗小儿AVM52例,占同期AVM的24.30%(52/214),其中男24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4.
自Luessenhop和Spence 1960年首次报告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以来,尤其近二十年来,脑AVM的血管内治疗发展很快。随着先进检测仪器的应用,为深入研究脑AVM的血液动力学提供了科学方法,从而为提高脑AVM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一、检测手段脑AVM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正不断引起临床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27例AVM患者(平均年龄30.1岁)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出血,7例首发癫痫。颅内杂音1例。血管畸形团位于幕上者26例,位于幕下者1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用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了13例,用弹簧圈栓塞了5例,用NBCA及弹簧圈联合栓塞了9例。4例患者栓塞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结果:27例患者血管畸形团栓塞后体积平均减少73.1%,3例血管畸形团经介入治疗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性好、并发症少,可以成为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同时栓塞Spetzler-Martin高级别AVM的深部供血动脉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曾自三  王大健 《广西医学》2004,26(9):1300-130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及综合治疗。方法 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6 3例 ,栓塞剂为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 ,栓塞后 10例行手术切除 ,36例行γ -刀治疗。结果  6例完全栓塞 ,30例栓塞 70 %~ 90 % ,2 3例栓塞 5 0 %~ 70 % ,4例栓塞小于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的方法安全性好、损伤小 ,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可降低手术的风险 ,并可减少AVM体积使之适合放射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是AV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脑动静脉畸形(AVM)是指脑实质内异常扩张的动静脉形成的混乱的血管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使AVM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以期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及栓塞治疗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DSA超选择造影显示9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所有脑AVM应用NBCA或ONYX栓塞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与AVM的大小、位置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供血动脉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中43例有癫痫发作,占45%,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减轻,有效率72.1%。结论:AVM越大、位置越近皮层越易发生癫痫,供血动脉支数的多少与癫痫的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AVM治疗由其产生的癫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DSA电视屏幕监控下。通过微导管插管技术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生物胶对33例脑AVM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共栓塞55次。栓塞程度:栓塞100%10例,80%-100%13例。60%-80%7例。60%以下3例。栓塞治疗中出现脑血管痉挛5例。头痛加重7例。栓塞后行1刀放射治疗5例,手术切除治疗5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的综合应用是治疗脑AVM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了22例AVM破裂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血肿清除 AVM显微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畸形血管团部分切除术,1例行血肿清除 供应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去大骨瓣减压13例.结果,2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AVM,死亡4例,12例行DSA或MRA复查,11例畸形血管团消失,1例部分残留,其余6例因经济原因拒绝复查.18例随访1~2年,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3例.AVM破裂所致脑内血肿患者应急诊手术,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尽可能地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砌,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范围、边界.畸形血管团内含丰富的血流声像,双色红蓝混杂、方向各异的团状血流信号,优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多可辨认.畸形血管切除前,供血动脉RI平均值为0.37±0.08;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后,双色混杂血管团消失,砒平均值为0.63±0.09(P<0.05).8例病例清除脑内血肿后,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移位,术中超声给予重新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向.7例术中超声检查怀疑AVM残留,再次探查证实有畸形血管残存并予以全切除.结论 术中多普勒超声可实时进行脑AVM的定位、引导,术中超声血管造影可动态提供脑动静脉畸形的真实血供模式,结合RI使得脑动静脉畸形是否全切除的判定方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急性出血发病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认为脑实质内出血并怀疑为AVM的21例患者,经过急性期出血的手术治疗等正确处理,DSA全脑血管造影或病理证实为脑AVM.结果:急性期对21例脑AVM患者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血肿清除术17例,发现畸形血管团14例(82.35%);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8例;血肿清除加部分畸形血管电凝术9例;单纯脑室内血肿引流术4例;去骨瓣减压术8例;部分患者待病情稳定后2周经DSA栓塞或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脑AVM出血急性期的正确外科处理,既清除血肿,又防止AVM再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达到针对病因、针对病症治疗的双重目的,为进一步血管内栓塞或手术切除奠定基础并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DSA电视屏幕监控下 ,通过微导管插管技术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生物胶对 2 3例脑AVM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例 ,共栓塞 4 8次 ,平均 2 1次 /例。栓塞程度 :栓塞 10 0 % 4例 ,80 %~ 10 0 % 9例 ,6 0 %~ 80 % 7例 ,6 0 %以下 3例。栓塞治疗中出现脑血管痉挛 3例 ,头痛加重 7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 9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立体定向放射的综合应用是治疗脑AVM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效果。 方法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脑AVM 8例。 结果  6例动脉瘤中 4例栓塞成功 ,2例未成功 ;8例脑AVM中 ,完全闭塞 3例 ,部分闭塞 5例 (其中 3例栓塞 75 %以上 ,2例 75 %以下 )。 14例栓塞治疗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及脑AVM的栓塞治疗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5年9月~1999年6月共收治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患者2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及C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AVM及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部脑动静脉畸形(AVM)导致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早期治疗。方法 对2001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6例深部AVM导致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VM;侧脑室外引流结合管内应用尿激酶等方法进行治疗。以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作为疗效判断指标并随访10-46月(平均29.2m)。主要研究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结果 术后6个月ADL评级,5例达到Ⅰ-Ⅱ级,1例Ⅳ级;6例脑深部AVM均达到70%以上填塞;随访10-46月无再出血,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AVM、脑室外引流及管内应用尿激酶是治疗深部AVM导致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血管内栓塞AVM可能有助于防止早期和远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简称AVM)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自从CT问世以来,它不但可以发现AVM本身的病理结构,而且能发现AVM的一些并发症,如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脑内血肿,脑组织的局部变性萎缩和钙化等。1 资料和结果本文分析了我院CT室1987年以...  相似文献   

18.
脑动静脉畸形(AVM)具有高血流、低阻力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迄今仍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特别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该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本文分别通过对脑AVM供血动脉直接测压和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3D—TCD)对31例脑AVM栓塞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134例CT、MRI和MRA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种少见病,常因脑出血致死。早期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脑AVM出血致死的主要途径,以往脑AVM多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诊断。作者收集本院1992年10月至2002年12月经DSA或手术证实的134例AVM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BAVM )因在治疗上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及致死、致残率高等问题,故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所面对的难题。脑AVM的治疗目的是完全切除或闭塞畸形血管团、消灭或减少AVM破裂出血的几率、减少局灶神经功能损害、恢复脑组织正常的血循环。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介入技术、神经放射外科以及神经麻醉学的迅速发展,脑AVM 的外科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脑AVM 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治疗前需根据脑 AVM 血管构筑情况选择单一治疗或综合治疗。本文就脑 AVM 的外科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