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血氨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P<0.01),胆碱脂酶升高(P<0.01).85例重型肝炎近期有效率为62.4%.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能缓解病情,获得病情恢复的时间,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血氨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52例重型肝炎治疗近期有效率为61.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重型肝炎能够缓解病情,争取肝功能恢复的时间,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否合并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存活率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2010年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共80例,分析其预后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治愈或好转68例,存活率85.0%。年龄越大,疗效越差;急性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与亚急性以及慢性重型肝炎相比较低;早期、中期、晚期存活率分别为95.0%、71.4%、16.7%(P<0.01);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甲胎蛋白的变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血清总胆固醇及白蛋白的下降与疗效明显相关。结论:年龄、临床分型、分期和血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是影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防治并发症、动态监测血实验室检查指标,是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早、中期生存率明显改善,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朱宝剑 《中原医刊》2007,34(19):39-40
目的 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评价治疗3周后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置换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当天及第3、5天患者血氨(NH3)、总胆固醇(C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PT)等的变化.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后当天和第3天NH3、ALT、AST PT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CH、胆碱脂酶(CHE)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第5天各指标虽有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够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和肝功能,为肝功能的恢复和肝组织的再生创造条件,对于缓解重型肝炎的病情,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组 5 7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等。常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古拉定、苦黄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的该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5 2 .6 3%。人工肝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ALT、总胆红素变化显著 (P <0 .0 1) ,P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 ,疗效越好。人工肝治疗的时间间隔以 1~ 2天为宜。血浆置换治疗是抢救重型肝炎患者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早、中期生存率明显改善,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4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后外周血谷丙转氨酶(271.41±92.83)U/L、谷草转氨酶(291.51±85.72)U/L、总胆红素(178.13±40.13)umol/L、直接胆红素(97.38±27.66)umol/L、间接胆红素(80.76±18.89)umol/L、凝血酶原时间(15.20±1.80)s均较治疗前[分别为(374.94±127.10)umol/L,(361.67±112.89)umol/L,(453.13±69.22)umol/L,(252.65±46.32)umol/L,(200.48±35.98)umol/L,(26.17±2.62)s]显著下降(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结论: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8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重肝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在PE治疗前后血清中HBV-DNA载量的变化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经PE治疗,血清HBV∈DNA载量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组比治疗无效组降低更明显,对肝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也更明显。结论PE治疗可有效去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从而减轻由其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7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266例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等情况及存活率。结果7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存活率为62.3%(48/77),其中早期87.9%,中期47.8%,晚期7.7%,患者耐受性好。结论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进行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按重型肝炎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PE治疗。结果:治疗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6.7%(4/6),78.6%(11/14),41.7%(5/12),对照组为16.7%(1/6),18.2%(2/11),15.4%(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1)。结论:PE为重型肝炎提供了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9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PE治疗,用SPSS软件分析治疗次数、年龄、发病基础、并发症、生化指标等各因素对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结果治愈好转67例,有效率61.47%;PE的次数以3次为宜,随着次数增加,疗效无明显提高;年龄越大,疗效越差;早期、中期有效率明显高于晚期(P<0.01);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重型肝炎者有效率只有41.38%,低于携带者和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重肝者(P<0.05);治疗前并发症越多,疗效越差;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活力(CHE)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的程度与PE的疗效有关(P<0.05)。结论PE为重型肝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大大提高了疗效,但应把握治疗时机和治疗次数,及早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选择性血浆置换技术对8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共计173次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52例患者比较肝炎不同时期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ALT、AST、γ-GT、AKP、TBIL、DBIL、TBA等肝功能指标以及PT、INR、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8.54%,总有效率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31.82%和32.69%(P均〈0.05)。结论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9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236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60.6%。MELD分值在小于30和30~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分别为25%、75%,而非PE组分别为42%、90.7%,PE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66.7%,特异性86.7%,c-统计值为0.823;而非PE组分别为27、76.4%、79.1%及0.832。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天津塘沽传染病医院76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PE,对照组予内科综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和乙肝病毒-DNA(HBV-DNA)滴度的改变,以及1个月的死亡率。结果PE联合基础治疗,其中毒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降低HBV-DNA载量,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PE联合内科基础治疗既可以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减轻异常的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又可以快速降低患者的血清病毒载量,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联合大黄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T、APTT、TT、PTA及PLT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5%,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改良凝集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30例重肝患者及100名正常人和30例慢活肝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同时还测定了肝功能、C_3和Ig,其中21例重肝还测定了内毒素。血浆Fn正常水平为284.31±45.56μg/ml((?)±SD)和1∶30.64(几何均数)。重肝患者血浆Fn水平明显降低,与SB、PT、C_3和IgM显著相关,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动态观察血浆F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