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体外培养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CHD患者应用HGF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CHD患者(CHD组)和非CHD患者(对照组)各3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重组人HGF(rhHGF)干预组和非rhHGF干预组,ELISA法检测血浆中HGF含量.收集C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数量,并体外选择培养EPCs,分别用MTT法、Transwell小室、黏附测定实验检测rhHGF对EPCs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D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显著减少,血浆HGF含量显著升高(P<0.01);CHD组患者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rhHGF干预组能明显促进CHD患者EPCs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在非CHD组,rhHGF仅促进非CHD患者EPCs增殖,对黏附和迁移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EPCs的增殖、迁移和粘附等生物学功能在HGF的刺激下可明显增强,有望将HGF应用于C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在小鼠肾癌(RCC)中的分布特征,探讨EPCs在肾癌新生血管化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裸鼠7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35只)、B组(35只),另取6只作为对照组(C组)。A组小鼠右肾下极移植人肾癌细胞,B组为假手术,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实验后21、28、35、42、49d,A、B、C组各时间点分别处死7只、7只和1只小鼠,收集标本评估C组右侧正常肾组织(NT)、B组右肾损伤肾组织(ST)、A组的癌组织(1Tr)和癌旁组织(AT)中EPCs水平及分布,以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趋化因子受体(CXCR4)等mRNA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T中EPCs水平在28d后逐渐升高,明显高于TT、NT及ST中的表达(P〈0.05);TT中EPCs水平则先升高以后逐渐降低,且明显高于NT中表达(P〈0.05)。免疫荧光检测EPCs主要聚集于A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中MVD明显高于TT和NT,而TT中MVD则低于NT(P〈0.05);AT中VEGF、FLK、SDF-1和CXCR4 mRNA水平对比,TT和NT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Cs可通过分泌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参与血管形成来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化,并以此促进肾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STE-ACS评分GRACE、PURSUIT和TIMI在急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风险预测上的价值。方法在PubMed上检索TIMI、PURSUIT和GRACE风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风险预测的研究。比较不同评分对患者院内、短期(30-day)、长期(360-day)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运用X^2检验和威尔克森统计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8个研究符合检索条件,共计25247例NSTE—ACS患者被正式评估。依据TIMI、PURSUIT和GRACE评分患者被相对地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各评分、各组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的主要心血管风险预测,对于低、中危组患者,TIMI评分优于GRACE和PURSUIT(P〈0.05);但对于高危组患者,PURSUIT评分预测效果较好(P〈0.05)。1年内主要心血管风险预测,低危组内各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TIMI和PURSUIT评分对中危组患者的风险预测优于GRACE(P〈0.05);对于高危组,PURSUIT和GRACE的风险预测效果优于TIMI(P〈0.05)。结论TIMI风险评分适用于NSTE-ACS患者的院内、短期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但对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PURSUIT评分优于TIMI和GRACE。高危组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GRACE评分优于PURSUIT和TIMI。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流体剪切应力处理对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及体内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应用EGM-2MV进行体外培养。以3~4代的EPCs,即晚期EPCs为靶细胞,对其施以1.2 Pa剪切应力处理。采用EdU标记技术、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改良的Boyden小室、Annexin V/PI、β 半乳糖苷酶检测法、Matrigel法、荧光定量RT PCR等方法分别检测剪切应力对晚期EPCs增殖、黏附、迁移、凋亡、衰老、体外成血管及VEGF mRNA表达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应用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及细胞原位移植等实验手段检测剪切应力预处理对晚期EPCs修复受损内皮的影响。结果1.2 Pa剪切应力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晚期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P<0.01),上调VEGF的基因表达,抑制晚期EPCs的衰老及凋亡(P<0.01);移植经剪切应力预处理的晚期EPCs可加速损伤内皮的修复,减缓内膜的增生。结论 流体剪切应力可改善晚期EPCs的功能活性,提高晚期EPCs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能力, 这为EPCs的临床应用及剪切应力介导的细胞疗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nn,PAH)大鼠的影响,并观察肺动脉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其治疗PAH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EPCs,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由尾静脉注入标记的EPCs。在移植EPCs后第21天,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测定NO及ET-1值。结果与模型组(29.33±3.01)mm—Hg相比,EPCs治疗组(21.89±2.69)mmHg平均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肺动脉血的NO值明显增加,(49.28±5.31 vs 21.64±3.06)μmol/L(P〈0.05),ET-1值由(354.40±36.35)pg/ml降至(259.20±29.08)pg/ml(P〈0.05)。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的肺血管内皮,调节NO与ET-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实验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5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干预24 h,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 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显著影响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使EPCs的黏附能力显著减弱,迁移功能显著下降,增殖能力显著被抑制,这些改变均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20 μg/L浓度组达最大抑制;在雷公藤内酯醇低浓度组,冠心病患者EPCs细胞的各项功能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组,高浓度组两组相近。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室内出血(IVH)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分别于出生时、生后7、14、21和28d及纠正胎龄36周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水平。结果6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BPD组20例,ROP组10例,IVH组8例。BPD组与对照组出生时EP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时点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4+KDR+:(0.019±0.009)%伽(0.026±0.012)%,P〈0.05;KDR+CDl33+:(0.004±D.002)%傩(0.008±0.004)%,P〈0.01;CD34+KDR+CDl33+:(0.005±0.002)%船(0.008±0.004)%,P〈0.05。从出生时至生后21d,BPD组血浆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P组出生时至生后28d的EPC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l33+和CD34+KDR+CDl33+EPCs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VH组生后不同时点的EP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早期的EPCs和VEG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早产儿BPD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SDF-1α)的变化。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以CD34、CD133和KDR阳性细胞作为内皮祖细胞的标记,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EPCs的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并以ELISA法对外周血中的SDF-1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数量(32.4±3.5 vs 71.8±5.4)、细胞黏附数量(26.5±7.8 vs 76.4±7.5)、迁移数量(12.0±2.9 vs 23.6±6.5)及SDF-1α浓度[(2.323±0.352)ng/mL vs (2.563±0.404)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目降低,且黏附、迁移能力受损,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肾脏疾病时leptin与NPY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肾脏疾病时血浆瘦素(leptin)和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76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血清leptin及血浆NPY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前后血清leptin水平均增高显著(P〈0.05;P〈0.01;P〈0.01)。血浆NPY水平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血液透析前后显著增高(P〈0.01;P〈0.01)。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血透前比较,血透后leptin和NPY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和血液透析组leptin与NPY之间均呈正相关(r=0.68。t=3.62,P〈0.01;r=0.58,t=4.02,P〈0.01),其他各组间无相关性。结论:慢性肾脏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leptin、NPY血症;血液透析过程能增加leptin和NPY的清除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对高转移性人巨细胞肺癌PG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钰  徐泊文  吴珺  王谦  邱全瑛  黄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1):1025-1027,103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高转移性人巨细胞肺癌PG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小檗碱(5、10μg/m1)处理PG细胞24小时,采用MTF法观察PC细胞与PG细胞的黏附(同质黏附),PG细胞与细胞外基质(FN和Martrigel)的黏附;用虎红染色法观察PG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通过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PG细胞E—cadherin、CD44的表达;RT—PCR法检测PG细胞E-cadherinmRNA和CD44mRNA的表达。结果:小檗碱(10μg/ml)可促进PG细胞的同质黏附(P〈0.05);小檗碱(5、10μg/ml)可抑制PG细胞与FN和Martrigel的黏附(P〈0.01),并可抑制PG细胞与HUVEC的黏附(P〈0.05.P〈0.01)。经小檗碱(10μg/ml)作用的PG细胞,E-cadherinm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CD44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促进PG细胞E—cadherin的表达而促进PG细胞间的同质黏附,抑制PG细胞CD44的表达而抑制其与细胞外基质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这可能是小檗碱抗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狼疮性肾炎(LN)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心钠素(AN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LN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NO,放射免疫分析ET、ANP含量。结果:LN肾功能衰竭组NO、ET、AN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ET、NO及ANP水平升高的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严重性呈正比;透析后NO和ANP显著下降(P〈0.05),ET透析后有下降趋势,但与透析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因子ET、NO及ANP参与了LN发病并加重其病情,血浆ET、NO及ANP浓度可作为判断LN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血液透析后可以使LN肾功能衰竭组患者血浆NO及ANP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女性月经周期对其的影响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 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3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初期、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分别采血。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CD34+/CD133+/含有激酶插入结构域的受体(KDR)+的EPCs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水平;经体外培养7 d,计数EPCs,并观察其黏附能力;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实验和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的影响。结果: 女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月经周期内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明显高于卵泡初期(P<0.05)。经体外培养测定EPCs功能,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较高浓度的雌二醇(≥1×10-9 mol/L)能显著增强EPCs的跨膜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P<0.05)。结论: 成人循环EPCs数量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受女性月经周期影响,雌二醇对EPCs的动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99Tcm-MIBI显像联合应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83名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检测血清PTH及血清Ca、磷(P)含量并进行甲状旁腺显像.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组患者血清PTH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肾功能衰竭组患者的血清Ca、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双时相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中,69名患者发现甲状旁腺增生病灶72个(3名有两个增生灶,66名有1个增生灶).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检测血清PTH含量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对症下药,并对判断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甲状旁腺显像明确诊断并通过术前显像定位增生病灶指导外科医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细胞的募集趋化与归巢被认为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重建受损组织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皮肤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在血管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皮祖细胞(EPCs)的募集效应。方法分离与培养胎鼠皮肤MSCs和大鼠EPCs,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二者的SDF-1与CXCR4表达;并利用体外迁移实验,观察MSCs是否影响EPCs的迁移。结果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Cs和EPCs可以分别表达SDF-1与CXCR4;利用双室培养系统发现,MSCs可明显促进EPCs的迁移,且阻断SDF-1表达后,这种促进效应得到抑制(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实了MSCs可以促进EPCs的募集趋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外剧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的培养及分离,并探索EPC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分化条件:方法:健康成人肘静脉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6孔板进行培养(含有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观察细胞集落、梭形贴壁细胞的形成过程。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咆仪进行EPC的鉴定。结果:在细胞培养的第4天,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开始形成从中间向外剧放射的细胞集落;住第7天时形成典型的长梭形,首尾相连成条索状;培养第2周时,长悛形细胞渐消失,出现鹅卵石样的圆形椭圆形细胞;在第3周时,鹅卵石样细胞增殖旺盛。可以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功鉴定EPC,并且VEGF和人纤维连接蛋白可以促进EPC的生长。结论:人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来源于单个核细胞,早期内皮祖细胞出现于细胞培养第4-7天,晚期内皮祖绌胞出现于细胞培养2-3周时。EPC任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为EPC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38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中160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院内感染设为感染组,223例患者未出现院内感染为未感染组。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1.78%,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之间的相关临床指标相比较,年龄、住院天数、是否左心衰、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插管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而性别、血肌酐、甘油三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该控制好各个危险因素,规范化管理防治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对患者采取正规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及时的作相关病原学检查,严防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后血浆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血透前后血浆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血浆leptin和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透后1周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leptin和NPY血症,血透有增加leptin和NPY的消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患沟通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干预效应.方法 研究对象80例,在完善常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包括: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延伸性沟通.并且在干预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系统沟通干预后6个月,再次采用上述3种量表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测评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t=9.374,8.910;P <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自身干预前后比较(t =6.020,7.502;P <0.001),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沟通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②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结果比较(t=5.047,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系统性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结论 对终末期肾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患沟通可满足患者需要,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