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与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128例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组:同时转移组(79例)、异时转移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与肿瘤原发部位(P=0.025)、浸润深度(P=0.002)、分化程度(P=0.008)及脉管癌栓(P=0.012)有关;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12~28)个月,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3~28)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2)、脉管癌栓(P=0.006)及转移器官数量(P=0.001)是影响远处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结直肠癌不同时期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有效估计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生存状况,以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及无失败生存期为主要研究终点,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包括92例术前已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及16例偶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74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24.3 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为54.9ml。中位随访65.5个月后,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为60.9%(56/92),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为55个月。已诊断组及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及39个月。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影响因素分别为Gleason评分(P=0.02)、临床分期(P=0.04)及远处转移(P=0.004),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04)。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年龄(P=0.03)及远处转移(P=0.004)。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的相关特征会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或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无失败生存期较短。对于偶发癌,年龄及Gleason评分为无失败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内镜下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E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大体类型、部位、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EG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3.9%(58/417)。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3%(11/208),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2.5%(47/209)。性别(P=0.050)、肿瘤大小(P=0.047)、浸润深度(P=0.000)和组织学类型(P=0.000)是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8例肿瘤直径≤2.0 cm的男性分化型黏膜内癌患者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肿瘤直径≤2.0 cm的男性分化型黏膜内EGC患者可考虑行内镜切除术,但尚需后期大样本资料来验证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不同亚组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ⅢA-N2期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率差异,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P=0.001)、术后治疗(P=0.011)、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P=0.010)、纵隔淋巴结跨区域转移(P=0.010)、纵隔淋巴结多区域转移(P=0.013)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P=0.007)和跨区域转移(P=0.04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在左肺下叶、右肺下叶者最易出现跨区域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3.3%和48.0%;其次是左肺上叶(31.6%)、右肺中叶(14.3%)和右肺上叶(11.5%)。结论纵隔淋巴跨区域转移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数量>3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作为ⅢA-N2期NSCLC的一种亚组特征,提示肿瘤侵袭性更高和预后不良。任何部位的肺癌均可发生纵隔淋巴结跨区域转移,下叶肺癌的跨区域转移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yclin1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HCCs)及癌旁组织(PTLTs)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CyclinD1的表达,统计分析CyclinD1表达强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CycleD1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5l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3%(51/133),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4例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4/133),肝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肝癌组织中CyclinD1的高表达与AFP水平(P=0.006)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CyclinD1表达与性别(P=0.394)、年龄(P=0.232)、肿瘤大小(P=0.842)、肿瘤数目(P=0.479)、包膜(P=0.085)、脉管侵犯(P=0.331)、淋巴结转移(P=0.168)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P=0.521)不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yelinD1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脉管侵犯、CyclinD1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10和0.017).结论 CyclinD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且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贾克刚  丛伟  薛洋  王雪海  刘胜中 《华西医学》2012,(11):1634-163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35~67岁,平均53.2岁;所有患者均行肺部原发肿瘤及脑部转移肿瘤切除术,其中肺叶切除术42例,全肺切除术4例,术后全部患者行全脑放射治疗,部分患者行系统化学疗法3~6周期。对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对数秩检验,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腺癌27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2例,其他类型2例。患者1年生存率80%,2年生存率41%,3年生存率14%,中位生存期23个月,平均生存期(27.8±4.5)个月(乘积极限法)。对数秩检验结果提示N0与N1患者比N2患者生存率高(P=0.024),腺癌患者生存期比非腺癌患者生存期长(P=0.002)。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腺癌患者及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将21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直径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有关(OR=3.103,95%CI:1.495~6.609).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其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前血清SCC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的关系,研究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SCC异常组患者中男性居多,肿瘤最大径更大、有吸烟史居多、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P均0.05),与术前血清Cyfra21-1、CA125水平存在弱的相关性(r分别为0.128,0.173,P0.05)。SCC异常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50.0%,明显低于SCC正常组患者的72.3%(χ2=6.725,P0.05)。结论血清SCC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SCC是影响NSCLC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董文广  王天宝 《新医学》2005,36(11):644-646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的胃肠道类癌病人有腹胀,27%出现腹痛或便秘,未发现类癌综合征病例.术前53%的病人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确诊.直肠类癌占33%,胃类癌及十二指肠类癌各占20%.所有病人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直径0.5~6.0 cm,20%的肿瘤侵及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者占20%.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5年生存率占60%.平均生存期为(73±26)个月,其中肿瘤直径不超过2.8 cm者为(82±5)个月,超过2.8 cm者为(52±6)个月,P=0.0142;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者为(78±5)个月,肿瘤侵及浆膜者为(47±10)个月,P=0.007;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49±10)个月,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为(77±5)个月,P=0.0081.生存分析提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预后.结论:胃镜与结肠镜检查有利于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完整切除病变为治疗的有效手段,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肿瘤大小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超声、病理以及临床资料,对148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移植术后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45.6%、35.4%和32.1%;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44.3%、38.5%和34.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的总发生率为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χ2=15.098,P=0.001)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肿瘤总直径(χ2=29.038,P<0.001)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R2=1.610,P=0.008)是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总直径(R2=2.206,P<0.001)是与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总直径是独立性的预后影响因素,超声检测肿瘤大小有助于患者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