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记录22例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者的心电图及cTnl。结果4例发生QRS波低电压,4例一过性Q波增大或R波消失,14例T波倒置,5例心房颤动(Af),4例ST段压低,7例ST段抬高,1例R波增高,3例倒置T波呈一过性直立。结论OPCAB围手术期心肌顿抑者可发生QRS波低电压、一过性Q波、T波倒置等典型改变,亦可存在Af、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等改变,因此全面准确及时的认识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2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 (≥ 75岁 )围手术期内心肌缺血的变化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 32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 ,比较围手术期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14例术后T波改变加重 ,6例发生缺血性ST T演变 ,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 ,17例全麻手术患者术后 5例呈缺血性ST T演变 ,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5例局麻手术后 1例发生ST T演变。结论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 ,应严密观察临床表现及监护心电图的变化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确保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报道较多,多在术中和术后3~5d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1%。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冠心病。部分没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术前心电图有持续性ST段-T波(ST-T)改变。本文通过对术后动态心电图的研究,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围术期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围术期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评价TMLR对心肌损伤程度 ,以利防治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方法 采用速率法测定 5 0例TMLR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变化 ,并行标准导联心电图。结果 TMLR后 8小时心肌酶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2 4小时达峰值 (40± 2 4)IU L ,72小时恢复。 41例 (82 % )心电图部分导联出现新的ST T改变。CK MB峰值与打孔数目及激光能量无相关性 (P >0 0 5 )。心电图存在ST段升高组心肌酶与总样本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MLR术后早期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呈现一过性心肌损伤改变 ,其改变程度与打孔数目及激光能量无显著相关性 ,术后 72小时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治围术期严重心肌损伤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形成一过性J波伴T波高耸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是否出现J波伴T波高耸,分为有一过性J波伴T波高耸组(观察组18例)与无一过性J波伴T波高耸组(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兔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心电图变化。方法 采用兔缺血再灌注模型10只,观察心电图Ⅰ、Ⅱ导联ST段、T波、QRS波群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ST—T改变:9只在结扎即刻—20min ST段、T波进行性抬高,此后相对恒定;再灌注早期ST段、T被快速回落,8只20min内ST段回落>50%。②QRS波群改变:5例在缺血早期5min内出现R波增高(急性损伤阻滞),4只在缺血期出现R波降低或q波加深(其中1只R波降低同时出现终末r’波)。③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缺血期1只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再灌注期3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常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增高;再灌注早期ST段快速回落,20min内ST段回落>50%,可作为免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1年12月~2002年7月500例CABG患者术后进行心电图检测,每天1次,连续3天.如果有心电图改变,则每天两次,连续3天,并记录出院时的心电图.术后4~6小时,术后第1天上午7点,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T(cTnT),如果有不正常,则连续检查3天,每天1次.结果:在500例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有37例,同时cTnT阳性有10例.ST段抬高合并QRS波群改变5例中4例有cTnT阳性,ST段抬高合并高尖T波8例,2例cTnT阳性.右束支阻滞2例,都有cTnT阳性改变,ST段下移1例,广泛ST段抬高1例.肌酸激酶MB同工酶高于正常3倍只有5例,其中ST段抬高合并QRS波群改变3例,ST段下移1例,右束支阻滞1例.异常T波8例,单纯ST段抬高都不合并cTnT改变.ST段抬高合并QRS波群改变5例中3例进行了再次手术并应用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这3例出院时心电图表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广泛ST段抬高2例证实有急性心包积液,在出院时,ST段恢复到基线.结论:CABG后ST-T改变需综合分析,心电图的动态表现和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可诊断围手术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房室旁道后心电图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及J-ST段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45例持续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对比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总结和分析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J波以及ST段变化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45例中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有27例,间隔部和左前壁旁道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出现率最高(达100%),电张调整性T波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下壁导联电张调整性T波倒置深度Ⅲ>aVF>Ⅱ(P<0.01),高侧壁导联aVL>Ⅰ。此外尚可出现J-ST改变,表现为J点抬高、J波和ST段水平或弓背向下型抬高,总发生率高于同期隐匿性旁道消融组(42.2%vs3.5%,P<0.01)。结论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出现取决于预激时QRS波形态;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可出现类似早期复极综合征的J-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作为暂时性心肌缺血的人体模型,以评价“对应性”ST 段压低和 T 波改变的心电图特点及其意义。在20例患者(其中19例为单支血管病变)冠脉成形术前及术中连续记录12导联心电图。在14例左前降支阻塞的患者中有12例Ⅰ、aVL 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呈缺血性改变(T 波高尖和/或 ST 段抬高)。而且至少有2个下壁导联呈“对应性”改变(ST 段压低和/或 T 波倒置)。1例患者在 V_4—V_6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但不伴有下壁导联的心电图改变。而另1例患者唯一的心电图改变是下壁导联的 ST 段压低伴有 T 波的部分倒置。在6例右冠脉阻塞患者中有4例至少2个下壁导联呈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行射频消融术 (RFCA)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心电图T波的变化 ,探讨其发生机制。分别于术前 1天、术后即刻记录并对比患者心电图 ,有变化者测量QRS波时限的变化量及 12导联T波振幅的变化总量 ,记录术中消融参数和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升高倍数。 95例中有 3 2例 ( 4 5 .71% )术后出现T波改变 ,以右侧旁道多见 ,隐匿旁道及RFCA未成功者无T波改变。T波的变化量与QRS波的变化量呈正相关 (r=0 .71,P <0 .0 5 )。心电图有T波改变者与无T波改变者其消融参数、cTnI升高倍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RFCA术后心电图T波改变的机制是电张力调整的结果 ,与心肌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围术期并发心房颤动(房颤)时艾司洛尔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分析OPCAB围术期70例使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患者(艾司洛尔组)和同期115例未使用艾司洛尔患者(对照组)OPCAB围术期房颤发生的情况。艾司洛尔组于手术开始前持续输注艾司洛尔3~5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结果艾司洛尔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比23.5%,P<0.05)。结论术中应用低剂量艾司洛尔静脉输注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OPCAB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后房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术后房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观察318例OPCAB患者,对术后房颤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房颤组与非房颤组之间潜在的与房颤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PCAB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14.6%,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急诊手术、血管桥数、术后第一日引流量、房性早搏、血钾浓度是术后房颤的危险因子。结论 OPCAB术后房颤的发生较普遍,围术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择期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术中使用0.4ng/mL(组Ⅰ)、0.6ng/mL(组Ⅱ)和0.8ng/mL(组Ⅲ)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普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多巴胺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3组患者术中都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术中丙泊酚、多巴胺的用量,术后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与Ⅲ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多于Ⅰ组(P<0.01),Ⅲ组患者心脏指数(CI)在手术开始时低于Ⅰ组(P<0.05),心率(HR)自搭桥开始后增快(与搭桥前比较P<0.01),Ⅰ组患者术中BIS值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结论:采用0.4ng/mL、0.6ng/mL或0.8ng/mL固定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OPCAB患者术中均可以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0.6ng/mL为最合适的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房室旁道后心电图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及J-ST段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45例持续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对比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总结和分析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J波以及ST段变化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45例中射频消融术后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有27例,间隔部和左前壁旁道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出现率最高(达100%),电张调整性T波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下壁导联电张凋整性T波倒置深度Ⅲ〉aVF〉Ⅱ(P〈0.01),高侧壁导联aVL〉Ⅰ。此外尚可出现J-ST改变,表现为J点抬高、J波和ST段水平或弓背向下型抬高,总发生率高于同期隐匿性旁道消融组(42.2%vs3.5%,P〈0.01)。结论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出现取决于预激时QRS波形态;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可出现类似早期复极综合征的J-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术后约有2—6%并发穿壁性心肌梗塞,其心电图表现可呈现典型 ST 段抬高。CABG 术后导致 MI 的原因有冠脉痉挛、吻合处并发症、周围心肌麻痹(cardioplegia)或主动脉横夹后并发症等。但其诊断往往较困难,因为术后心电图常有广泛性变化,且易归咎于代谢紊乱或心包炎所致的“术后正常改变”。虽然这些变化呈一过性,但酷似心肌梗塞。不过有关临床资料有助于早期心肌梗塞的诊断。本文报道1例 CABG 术后并发心电图改变酷似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性血管再通及未行血管再通治疗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 RS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溶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再通患者、未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患者心电图fQ RS发生率。结果 STEMI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组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通组(p0.01);STEMI行急诊PCI后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急诊PCI组(p0.01);STEMI行急诊PCI术前组与术后组fQ RS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对高危手术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共为180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121例CABG(占67.2%)和59例OPCAB(占32.8%)。将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在血制品的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滞留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OPCAB均明显优于CABG。结论OPCAB对高危冠心病病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CABG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特点及中期随访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从1998年1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科实施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92例和OPCAB 151例,比较分析了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对术后7年中期随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组与CCAB组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08±0.76比3.34±0.76,P=0.025),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出量、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显示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比CCAB组高(63.1%±11.7%比59.0%±10.8%,P=0.049),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也明显高于CCAB组(44.7%比18.8%,P=0.022)。结论 OPCAB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从术后中期的随访来看,OPCAB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CCAB组,显示OPCAB在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CAB。术后7年OPCAB组血管桥闭塞率显著高于CCAB组,说明OPCAB操作难度大,可能影响了血管桥的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糖调控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行OPCAB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分别接受胰岛素输注(试验组)或生理盐水输注(对照组),观察麻醉诱导前、搭桥前、搭桥后、关胸后、术后ICU1h、ICU6h、ICU12h、血糖值。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3.78±6.42vs19.02±9.74)、术后住院时间(19.54±5.72vs22.48±6.45)均显著缩短,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糖在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差异,而搭桥前、搭桥后、关胸后、ICU1h、ICU6h、ICU12h的血糖显著降低。结论 非糖尿病患者行OPCAB围术期高血糖可能影响预后,输注胰岛素输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雨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1年6月共完成OPCAB患者217例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余215例均于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搭桥血管数为(3.14±1.52)支/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6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支持,术后发生呼吸衰竭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2例,脑血管意外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 OPCAB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