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P6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43例鳞癌,35例腺癌)组织中COX-2、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8例NSCLC组织中COX-2为61.5%(48/78)、P63阳性表达56.4%(44/78)其中腺癌阳性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鳞癌37.2%(16/43)(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阳性表达率86.7%,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7.3%(9/33)(P<0.01);COX-2在临床分期Ⅰ、Ⅱ期中阳性表达为29.7%,明显低于Ⅲ、Ⅳ期中阳性表达90.2%(P<0.01).P6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7%,而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则为14.3%(P<0.01);P6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阳性率为57.8%,而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54.5%(P>0.05);P63在临床分期Ⅰ、Ⅱ期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9%和P63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48.8%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提示COX-2在NSCLC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肺腺癌的进展以及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有密切关系,P63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可将P63检测作为鉴别低分化肺癌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环氧化酶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NSCLC病人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标本中COX-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COX-2(64.3%)和TNF-α(78.7%)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0%)较其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0%)为高(x2=4.461,P<0.05);而肺腺癌与肺鳞癌组织中TNF-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OX-2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NSCLC病人的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OX-2和TNF-α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CD44v6、C-erbB-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CD44v6、C-erbB-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C-erbB-2基因蛋白在116例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SCLC中,CD44v6、C-erbB-2均不表达.在NSCLC中,CD44v6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腺癌为36.1%(P<0.01).C-erbB-2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8%,腺癌为66.7%(P>0.05).癌旁正常肺组织均未见CD44v6、C-erbB-2的表达.CD44v6表达与NSCLC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C-erbB-2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T分期无关(P>0.05).NSCLC中CD44v6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C-erbB-2不仅可作为鉴别SCLC与NSCLC的参考指标,而且CD44v6、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期较晚、预后差,故二者还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82例NSCLC和20例非恶性肺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观察NSCL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EGFR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EGFR、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肺组织(53.66% vs 0,62.20% vs 25%,P<0.05).EGFR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理类型(鳞癌vs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EGFR、VEGF高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P<0.05).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s=0.314,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R和VEGF存在过度表达,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和靶向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徐德华  张伟 《重庆医学》2012,41(11):1069-1070,1072,114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EGFR在70例NSCLC中和12例健康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70例NSCLC患者中,EGFR高表达率为72.9%,与健康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间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1)EGFR蛋白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EGFR蛋白过表达与NSCLC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说明其过表达与肺癌的进展、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91-1092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EGF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5%、71.3%。肺癌组织中COX-2、EGFR蛋白的阳性率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EGFR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EGFR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及9例癌远旁正常肺组织中COX-2、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COX-2、EGFR阳性表达分别为60.34%(35/58)、63.79%(37/58),明显高于癌远旁正常组织(11.11%,P<0.01);COX-2、EGFR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组织类型无关(P>0.05);COX-2、EGFR有相关表达(P<0.05),COX-2、EGFR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 COX-2、EGFR在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COX-2、EGFR可以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肺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NSCLC组织及6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FHIT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80%和82.46%.FHIT在NSCLC组织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分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2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癌组织中FHIT和COX-2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04).结论 FHIT和CO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成显著负相关,提示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1例NSCLC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肺鳞癌、肺腺癌、肺良性病变中CyclinD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18/28),67.5%(27/40)和13.3%(2/15);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22/28),27.5%(11/40)和26.7%(4/15).有淋巴结转移组CyclinD1和P6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CyclinD1和P63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42例NSCLC组织(腺癌20例,鳞癌22例;有淋巴结转移19例;分化程度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42例NSCLC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7.6%(20/42)高于正常肺组织的0/10(P<0.05).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5.0%(13/20)高于鳞癌的31.8%(7/22)(P<0.05).C-erbB-2蛋白表达率与NSCLC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C-erbB-2蛋白的检测对NSCLC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变化及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手术前、后常规采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57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变化,并随访2年。结果 57例NSCLC患者中,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37例(64.9%),血清CEA、CA125、CYFRA21-1增高率分别为40.4%、33.3%及45.6%;Ⅰa期NSCLC分别为0%0、%和0%,Ⅰb期NSCLC分别为25%、12.5%和12.5%;Ⅱa期NSCLC分别为35.7%、28.6%和57.1%,Ⅱb期NSCLC分别为55.6%、44.4%和55.6%;Ⅲa期NSCLC分别为55.0%、50.0%和60.0%。手术后,NSCLC血清CEA、CA125、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值分别为78.3%、57.9%、76.9%。术后NSCLC血清肿瘤指标较术前增高的患者2年生存率为63.2%,术前增高术后降低或降至正常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76.3%。结论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与手术治疗效果有关;术后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者,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COX2和VEGF的检测,分析这2种蛋白质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期和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2种蛋白质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COX2高表达在N2期NSCLC中明显多于NO和N1期(P=0.001)。COX2高表达在Ⅲ期NSCLC中明显多于Ⅰ-Ⅱ期(P=0.001)。COX2高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1年内疾病进展者中明显多于未进展者(P=0.016)。COX2与淋巴结转移、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1年内疾病进展有关。VEGF高表达与COX2高表达有关,相关系数r=0.618。结论COX2与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手术后1年内复发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浆游离DNA第3号染色体短臂的杂合性缺失(LO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NSCLC手术病例在术前抽取全血,术后在癌中心切取组织。15例健康志愿者和76例非手术NSCLC患者也抽取全血标本。用PCR-银染法对NSCLC27例手术病例、76例非手术病例血浆中游离DNA的3p部位进行LOH分析。结果 27例病理组织标本LOH的发生率为63%(17/27),在17例病理组织阳性的病例中,血浆游离DNA同时发生LOH的百分率为84.4%(14/17);76例非手术病例中,血浆游离DNALOH的发生率为64.5%(49/76)。结论 血浆游离DNA 3p部位的LOH在NSCLC诊断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uc-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36例NSCLC组织中有19例muc-1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正常肺组织无muc-1表达。muc-1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6.733,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muc-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N0 10%,N1 58.82%,N2 88.9%)。结论:muc-1基因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检测muc-1基因表达对NSCLC患者的预后和术后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中CD44基因的表达,并进行3年随访。结果:36例NSCLC组织有21例CD44基因过量表达,过量表达率为58.3%。CD44 mRNA在NSCLC 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9.787,P<0.01)。③ 经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36例NSCLC组织中 CD44过量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一般表达组 (χ2=5.9116, P<0.05)。结论:CD4 4基因过量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CD44基因的表达检测对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术后放疗及 化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根治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数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全胸腔镜组与小切口组各25例.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下根治术,小切口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统计肿瘤复发与转移发生率.于术前2 d与术后2 d检测患者外周血CTC细胞数量,分析外周血CTC细胞数量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全胸腔镜组与小切口组术后2 d外周血CTC细胞数量分别为[19(0,40)]个/5 mL、[17(0,39)]个/5 mL,与术前2 d的[13(0,28)]个/5 mL、[12(0,25)]个/5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2年随访中共出现11例肿瘤复发,4例远处转移,两组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术后2 d外周血CTC细胞数量与随访2年内肿瘤复发转移呈正相关(rs=0.529,P<0.05).结论 NSCLC患者全胸腔镜下根治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后外周血CTC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外周血CTC细胞数量与肿瘤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外周血CTC细胞数量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oche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9例NSCLC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h)和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53、CA242和CYFRA21-1水平。结果:NSCLC患者术前血清CA153、CA242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4.108、16.208和13.489,P<0.001);与Ⅰ、Ⅱ期相比,TNMⅢ期患者术前血清CA153、CA242和CYFRA21-1水平升高(t=4.678、3.541和3.045,P<0.001);NSCLC患者术后血清CA153、CA242和CYFRA21-1水平较术前降低(t=3.362、2.835和2.984,P<0.05)。结论:血清中CA153、CA242和CYFRA21-1联合检测可能成为NSCLC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与传统经典方案CAP的疗效、毒性的比较 ,探讨去甲长春花碱和顺铂 (NP方案 )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新辅助化疗 (NCRT)的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II期 ,IIIa期NSCLC患者以去NP方案手术前化疗 2个疗程 ,对照组 42例以CAP方案化疗 2个疗程 ,按WHO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按WHOO IV度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1)实验组化疗总缓解率 (RR)为 40 .0 % ,其中CR1例 ,PR 11例 ,对照组RR为 2 8.5 7% ,其中CR0例 ,PR12例。 (2 )NCRT中出现一定程度毒性作用 ,以粒细胞降低为主 ,实验组与对照组虽有差别 ,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恢复迅速 ,全组病例在第二疗程后 3周内手术 ,全部病例能耐受手术 ,未出现围手术期内死亡。结论 去甲长春花碱和顺铂能有效、安全用于NSCLC的NCRT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探讨影响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疗效的因素,提高对女性肺癌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988年至1993年期间126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全部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254例,男性1009例.结果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仅有7.8%的女性病人有吸烟史,78%的病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正常,手术以肺叶切除为主,占80%,手术切除率95%,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病理组织学类型腺癌159例(62.6%),鳞癌65例(25.6%),大细胞癌13例(5.1%),腺鳞混合癌17例(6.7%).术后5年生存率36%.结论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高峰期在50岁~59岁,吸烟与女性肺癌的发病关系不密切,病理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术前分期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手术时淋巴结清扫程度和术前微转移病灶检测将影响术后生存率,提高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疗效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40岁以上或吸烟的女性及配偶吸烟之女性可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从而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综合考虑治疗措施提供帮助.方法:对4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利用免疫组化,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观察.结果:VEGF在NSCLC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生存时间与VEGF的表达强度显著相关.结论:NSCLC中VEGF蛋白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者.VEGF可以作为NSCLC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