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优化住院患者检查流程,探索"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提高住院检查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比较流程再造前后患者预约排队等候时间、预约检查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等指标,评估流程改造效果。结果流程改造有效减少了患者院内穿梭次数、排队次数,预约排队等候时间及平均预约检查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患者及临床科室对检查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建立住院患者检查中心及进行流程改进,实现了一站式、分时段精准预约和一站式住院检查服务,缩短了住院患者等待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提升了住院检查服务效率,实现了临床及患者满意度双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排队论对军队医院门诊放射科设备配置进行量化分析,缓解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的矛盾。方法以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为例,运用排队论M/M/C模型,计算放射科设备配置和患者就诊时间分布及其服务强度等运行指标。结果当前放射科CR和DR检查上午服务强度分别为1.14和1.09,下午仅为0.60和0.70,MRI检查的服务强度为1.25,存在设备配置和患者就诊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通过预约模式以及采取措施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可以使三个检查队列的服务强度均维持在0.82~0.92,患者排队时间控制在15.61~44.47 min。结论应用排队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放射科设备配置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优化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探讨其对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组建多学科流程优化团队,将手外伤患者的术前准备流程由病区提前至急诊科,以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随机调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诊疗等候时间由(24.5±5.3)分钟明显缩短至(14.3±3.2)分钟(P<0.05);最长等候时间由51.0分钟缩短至24.0分钟;患者对急诊手术服务满意度由89.3%提高至96.4%;再植手指伤口感染率由9.8%降至3.2%;断指再植成活率由93.8%提升至97.5%。结论:优化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手外伤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降低再植指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发现,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间段的4倍;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在早上7~9点间比其他时段增加70%。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晨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此时进行展练尤其是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门诊服务流程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方法 现场统计“2013年2月第一周”和“2015年7月第一周”两个时段连续一周每天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每半小时统计一次,分析就诊各环节人流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就诊流程、强化分层就诊,整合窗口,细分号源预约时段和就诊时段。结果 门诊流程优化前,现场办卡、现场挂号、预约挂号、收费窗口及各候诊区人流量较大,尤其是候诊区等候的人群最高峰达3 720人,拥挤时间主要集中在9:00~11:30;门诊流程优化后,各窗口人流拥挤情况得到一定改善,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0.0%上升至93.5%。结论 医院门诊流程优化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关注细节,减少流程中的往返时间,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简化手续,才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方便患者来院就医,规范预约挂号流程,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法 设计模块化门诊预约挂号系统,实现医院在人数高峰期时期,能够合理地安排患者分时段预约分诊、预约检查.该系统将院内医师坐诊号源及时同步至同河南省预约平台及其他可信的第三方平台,对外公布医师坐诊信息,方便患者选择医师就诊.结果 通过一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历史流量数据及流量监测系统,对医院门诊流量情况进行分析,为门诊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指数分析法对医院历史门诊流量数据按月份、星期和每日不同时间段流量进行分析,并对流量监测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流量3月、5月、7月、11月、12月份较大,1月、2月较少;一周中周一至周三流量较大,周四、周五流量较少:一天中08:00—10:00流量较大,呈明显就诊高峰,14:00—16:00为就诊低峰。结论医院门诊流量在一年的不同月份、每周的不同天次、每日的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2008年6—8月正班时间放射科普通放射检查的病人。 1.2放射科情况 放射科常规有医生和技术人员12人.除去休假、外出、补休。日常上班时有9~10人;普通放射摄片室共5间,分别是造影室,骨盆、四肢摄片室,胸部摄片室,  相似文献   

9.
曾庆华 《药物与人》2014,(1S):85-85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O.05)。结论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放射科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以该院放射科在2019年9月开始实施基于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图像归档与通讯系统)/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为时间节点,采用随机化对照试验。(1)随机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于放射科接受DR检查(A组)和CT、MR检查(C组)的患者各4 000例;随机选择2019年9月-2020年8月于放射科接受DR检查(B组)和CT、MR检查(D组)的患者各4 000例,即A、C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B、D组采用基于PACS/RIS的系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分别对两种模式下患者的图像质量等级、报告书写合格率及诊断符合率指标进行评分和分析。(2)随机抽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和2019年9月-2020年8月(即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甲、乙、丙、丁四位初级医师其个人报告各2 000份,比较其在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自身对照)各自报告的优率、合格率和不合格率。结果:(1)B、D组患者的评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级医院门诊预约现状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把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写入了城市发展规划.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反映依然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说.老百姓的抱怨来自于对门诊候诊时间长、收费等待时间长和检验、检查等候时间长及医生接诊时间短的不满。本市一项调查显示.挂号后只有15-26%的患者在10分钟内可以就诊.61.10%的患者在30分钟内可以就诊:而专家门诊的平均候诊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看病时间过于集中.医院资源在一定时段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MMP-9和TIMP-1在大鼠肺气肿模型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大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在细胞外基质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吸烟肺气肿大鼠模型,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吸烟1至6月组(每组10只),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肺组织MMP-9和TIM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Ⅳ型胶原在肺内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肺组织MMP-9、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吸烟组肺组织MMP-9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上升,至吸烟6月时达高峰;而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渐上升,至吸烟3、4月时达高峰后逐步下降;Ⅳ型胶原的表达在吸烟3月时达高峰,然后渐降。结论:肺组织MMP-9/TIMP-1的动态平衡在吸烟大鼠肺气肿模型细胞外基质重塑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发生自杀事件的特点规律,为防范住院患者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10月发生的19起住院患者自杀事件的特点、自杀的时间、方式等。结果住院患者自杀涉及全院内、外、专、老年病科等12个科室;肿瘤患者7例、占36.8%,肾病终末期患者5例、占26.3%;跳楼16例、占84.2%;自杀时间是午后至夜间,其中晚夜间15例,占78.9%;结论自杀事件可发生在综合医院的任何科室、任何年龄、性别的成人患者中;肿瘤、肾病终末期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患者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高危人群;晚夜间,特别是凌晨是患者自杀的高危时段;跳楼是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采取的主要方式。安全警示:应加强医护人员识别和处置意识和能力;规范管理,关注自杀高危人群的,完善病区环境安全设施。  相似文献   

14.
主管部门将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的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部分常规检查自检查开始至出具结果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项"惠民"措施,旨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患者就医待遇,体现了主管部门向关心患者这个方向的人文转变。不可否认,这项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从现状来看,部分医院很难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某科室门诊患者就诊数据分析,旨在量化分时段预约就诊的实施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提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HIS系统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某科室患者就诊信息,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刷卡报到的高峰期为8:00—9:00、9:00—10:00、12:00—13:00、13:00—14:00,患者来源地、就诊专家级别、就诊类型、就诊季节均对患者就诊有影响。结论 分时段就诊实施效果欠佳,应加强公众分时段就诊宣教,优化分时段就诊报到机制,提高管理力度,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策略,引导患者按预约挂号建议时段就诊,减少平均等候时间,减少人员聚集,提高门诊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分时段应用静脉和吸入麻醉加快老年患者长时间手术苏醒的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长时间(预计大于3h)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以短效的普鲁泊福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连续输注行麻醉维持,术毕前30min停用普鲁泊福和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同时吸入七氟烷至术毕,术中调节普鲁泊福的血浆靶控浓度和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35~55;对照组术毕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并加舒芬太尼镇痛,但普鲁泊福继续应用至术毕,其他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总麻醉时间(T0)、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气管导管拔除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达到离开麻醉苏醒室标准时间(T5),并比较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有10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30例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Tn为(4.1±0.8)h,试验组Tn为(4.3±0.7)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5分别为(7±5)、(11±6)、(15±5)、(20±7)、(34±9)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19±8)、(31±6)、(35±9)、(51±10)min(P〈O.05),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分时段应用普鲁泊福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较全凭短效静脉麻醉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尤其适合行长时间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行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手术结束前20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B组:手术结束前2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记录停用麻醉药(T1)、手术结束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在拔管后15分钟对患者的镇静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3时刻血压、心率明显升高,并且A组比B组升高更加明显;A组在拔管后T4、T5点血压、心率仍高于T1点,而B组无明显差异;拔管后15分钟患者的镇静和疼痛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以明显降低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并且不延迟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18.
"这个月共测量血压57次,舒张压偏低,共出现了10次,波动在50~55毫米汞柱之间。低血压次数有点多,需要调整药量了。"这是一位高血压患者在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而他的根据就是平日所记的《高血压日记》。高血压日记对病人有四个方面的好处。1.及时监测高峰血压值人体血压有两个高峰时段,分别是早晚6点至8点。在这时间段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对医院预约服务及入院流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门诊服务全预约、检查服务全预约、住院服务全预约、手术治疗全预约等举措。应用实践后,预约挂号率从2015年的65.8%提高至2017年的73.25%,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从2015年的30分钟缩短至2017年的10分钟,平均住院日、术前占床日也有一定缩短,同时有效调整了病种结构。通过不断加强科学预约管理,大力推行全预约服务模式,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  相似文献   

20.
马向东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9):1270-127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mg;B组(格拉斯琼组)格拉斯琼3mg;C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10ml。分别于诱导前10min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B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格拉斯琼都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地塞米松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