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疾病患者(85个病灶)以及10名健康自愿者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500、1,000 s/mm^2。分别测量40个正常乳腺,22个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13个炎性病灶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比较分析各组ADC值;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并分析比较两者在乳腺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结果①b=5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0±0.13)、(0.90±0.19)、(1.68±0.30)、(2.03±0.30)×10^-3mm^2/s;b=1,000 s/mm^2时,恶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6±0.16)、(0.68±0.20)、(1.53±0.33)、(1.85±0.31)×10^-3mm^2/s。②取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阈值时,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16×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03×10^-3mm^2/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阈值,b=500 s/mm^2时ADC阈值为1.30×10^-3mm^2/s;b=1,000 s/mm^2时ADC阈值为1.14×10^-3mm^2/s。结论DWI量化分析对乳腺良(不包括炎性病变)、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采用ROC曲线确定的b=1,000 s/mm^2时的ADC阈值对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MRDWI,分析影像特点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40例肝脏占位病变DWI检出75处异常信号病灶。信号特征与病变结构、成分有关。但无一定特异性。病变的ADC值均值为:肝细胞癌(1.25±0.30)×10^-3mm^2/s,肝转移癌(1.12±0.52)×10^-3mm^2/s,肝血管瘤(2.27±0.49)×10^-3mm^2/s,肝囊肿(3.05±0.59)×10^-3mm^2/s,肝脓肿(1.91±0.46)×10^-3mm^2/s,各种病变间AD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病变检出率不低于常规MRI,但各种病变间信号强度无明显特异性。ADC值测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用Mann—Whitneyu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5例)、(良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1例为双侧)、皮质腺瘤(21例)、原发恶性肿瘤(包括7例皮质癌及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及髓脂肪瘤(7例)的ADC值依次为:(1.948±0.357)×10^-3mm2/s)、(1.666±0.547)×10^-3mm2/s、(1.434±0.430)×10^-3mm2/s、(0.951±0.144)×10^-3mm2/s及(0.764±0.209)×10^-3mm2/s。除外髓脂肪瘤,以ADC值≤1.08×10。mm。/s为阂值,诊断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87.50%、灵敏度为85.29%、准确率为85.7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及皮质腺瘤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分别为0.003、O.006及0.00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髓脂肪瘤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MR扩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肾上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而ADC值能够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患有乳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及1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乳腺MRI资料,所有病例全部行MRI常规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常规平扫、DWI图像的信号特征,测量不同b值感兴趣区(ROI)的ADC值.根据手术病理,按照恶性结节、良性结节、正常腺体分为三组,比较各组之间的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计算不同阈值下,ADC值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与形态学评价相结合,确定合适的b值和阈值.结果 当b =500、1000 s/mm2时,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及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b值下,乳腺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和正常腺体明显低,而良性结节平均ADC值较正常腺体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确定不同b值下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ADC阈值,当b=500 s/mm2阈值为1.202×10-3mm2/s;b=1000 s/mm2阈值为1.117×10-3 mm2/s.结论 ADC值分析结合DWI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 mm2/s、(0.38±0.08)×10-3 mm2/s、(0.23±0.04)×10-3 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不同范围b值的平均ADC值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厍,筛选出在不同b值下的平均ADC值及SD值。采用Medcalc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SMD值及SMD(95%CI)。结果纳入文献10篇。当b值≤400s/mm2、500s/mm2≤b值 ≤700s/mm2、800s/mm2≤b值≤1000s/mm2时,良恶性软组纵肿瘤的平均ADC值的SMD(95%CI)分别为0.86(-0.46~2.19)、1.50(0.79~2.21),0.93(0.40~1.46)。当b值≤400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当500s/mm2≤b值≤700s/mm2及800s/mm2≤b值≤1000s/mm2时,良恶性病变间半均ADC值麓肄均仃统计学意义,但500s/mm2≤b值≤700s/mm2时的SMD值明显大于800s/mm2≤b值≤1000s/mm2H,t的SMD值。结论500s/mm2≤b值≤700s/mm2时,ADC值在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方面可能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小脑原发肿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mcient,ADC)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微观状态,本文探讨其对小脑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原发肿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1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淋巴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全部病例均行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值测量,对前4种肿瘤的绝对ADC值、相对ADC值在Stata9.0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tt检验。结果:不同肿瘤间的绝对ADC值及相对ADC值均有差异(P〈0.001),血管母细胞瘤的ADC值【(1.97±0.214)×10^-3mm^2/s)】要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643±0.223)×10^-3mm^2/s](P=0.001),髓母细胞瘤的ADC值【(0.698±0.124)×10^-3mm^2/s】明显低于室管膜瘤【(1.062±0.148)×10^-3mm2/s】(P=0.003),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明显高于室管膜瘤(P〈0.001);脉络丛乳头状瘤亦有较高的ADC值,而淋巴瘤有较低的ADC值。在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这4种肿瘤中,取〈0.8×10^-3mm^2/s、(0.9-1.2)×10^-3mm^2/s、(1.3-1.7)×10^-3mm^2/s、〉2.1×10^-3mm^2/s分别作为上述肿瘤的ADC值的界值时,可获得100%的特异性。结论:ADC值是诊断小脑肿瘤的简便而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和(或)针吸活检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共96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b值下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b=400 s/mm2时,以1.24×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8.53%、62.85%;b=800 s/mm2时,以0.95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77.14%、78.69%;b=1000 s/mm2时,以0.890×10-3mm2/s 为阈值,分别是77.14%、81.97%。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0.873。结论 ADC值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当b=1000 s/mm2时,ADC值定量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5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淋巴结病变患者24例(病理证实者1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者13例,良性淋巴类病变11例,于1.5THDX磁共振扫描仪行WB.DWI及全身分段冠状位FSEIR扫描,将DWI图像中颈部、腹膜后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进行ADC值测量,并比较良性淋巴结及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结果DWI与FSEIR序列比较,DWI显示淋巴结的总数多于后者。13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平均ADC值为(O.924±0.516)×10-illm2/s,其中4例治疗前、后平均ADC值分别为(0.666±0.127)×10-mm2/s、(1.685±0.349)×10-3mm2/s,治疗前后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1例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735±0.313)×10-mm2/s,与13例淋巴瘤治疗前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例病理类型为胃体黏膜相关性淋巴瘤ADC值为(1.845±0.395)×10-mm2/s,与11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的平均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29)。结论1.5T磁共振WB-DWI扫描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结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且可作为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EPI‐DWI扫描,采用0~4000 s/mm2之间的12个b值。按照单指数模型计算低b值ADC(ADClow )(b≤200 s/mm2)、高b值 ADC(ADChigh ,200 s/mm2< b≤4000 s/mm2)和标准ADC(ADCstandard ,0 s/mm2<b≤4000 s/mm2);按照双指数模型计算快ADC(ADCfast)、慢ADC(ADC‐slow )和stADC所占比例;用传统的单指数衰减模型计算b=800 s/mm2时的ADC值。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比较这些参数在两组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ADClow 、ADChigh、ADCstandard、传统的ADC、ADCfast、ADCslow在乳腺肿瘤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ADCslow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的差异最大。结论当b值在较大范围取值时,双指数模型能反映更多乳腺肿瘤的组织特征,代表细胞内水分子扩散的ADCslow值在良、恶性乳腺肿瘤间的差异最大,此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人76个病变椎体,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部分病人)检查。椎体良性病变10例18个病灶(n=18),其中血管瘤8例12个病灶,结核性病变2例6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0例共58个病灶:其中肺癌转移12例35个病灶,肠癌转移4例13病灶,乳癌转移4例1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DWI信号改变,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29±0.814)×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29±0.725)×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良恶性病变在DWI上的信号变化对鉴别诊断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膀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3例膀胱癌及12例良性膀胱病变作为病例组,11例正常膀胱壁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DWI并测量病变及正常膀胱壁的ADC值。结果:所有53例膀胱癌表现为扩散受限。12例良性病变中,2例轻度扩散受限,余10例无扩散受限。DWI上检出膀胱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6.9%。膀胱癌的平均ADC值为(0.76±0.17)×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的(1.21±0.20)×10-3 mm2/s,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0.15)×10-3 mm2/s(F=89.04,P<0.001)。结论:DWI和ADC在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较合适的b值,并探讨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测定129例314个肝脏病变在b分别取50、500、8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比较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同一b值时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1.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均不同,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F值分别为103.77、93.06、118.19,P值均〈0.01),而噪声则与b值无关(F=2.19,P〉0.05)。2.肝脏病变分为肝癌、肝转移癌、肝囊肿、肝血管瘤,b=500s/mm2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09±0.1)×10-3mm2/s、(2.77±0.11)×10-3mm2/s、(1.84±0.12)×10-3mm2/s,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除肝癌与肝转移癌P=0.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余P值均〈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08)×10-3mm2/s,(1.55±0.05)×10-3mm2/s,二者比较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b=500s/mm2为较适合的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b值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 cient)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乳腺肿瘤患者共36例,其中恶性24例,良性12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DWI成像采用4个b值(分别为0、400、800和1000 s/mm2),分别计算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共3组ADC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者,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条件下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当b=800 s/mm2时,取ADC值为1.33×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7%和79.8%。当b=1000 s/mm2时,以ADC值为1.15×10-3 mm2/s为良恶性肿瘤的界定值,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0.6%。结论 DWI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值为1000s/mm2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移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9%;b=500时,以1.6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9%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mm2/s。结论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ADClow、ADChigh、ADCperf、ADC3b及ADC10b值,分析肝脏良恶性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high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以及肝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囊肿与肝血管瘤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的ADC3b及ADC10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不同肿瘤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10b组以0.102×10-3 s/mm2为分界值鉴别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87%,ADC3b组以0.285×10-3 s/mm2为分界值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2.6%.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通过多个定量参数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ADC10b、ADC3b、ADChigh、ADCperf值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