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 CT 检查分析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鼻窦炎组)。方法对50例鼻窦炎患者和50例鼻窦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鼻窦炎组中46例(92%)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其中鼻中隔偏曲占75%,中鼻甲异常占74%,钩突异常占49%,筛大泡占30%,眶下气房占9%。对照组中存在中重度鼻中隔偏曲4例(11%),中鼻甲异常9侧(10%),钩突异常7侧(8%),筛大泡10侧(11%),眶下气房3侧(4%)。且鼻窦炎组患者的 Onodi 气房、下鼻甲肥大以及中鼻甲反常曲线等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因素是鼻腔解剖结构的变异,其中鼻中隔偏曲是最常见的解剖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的异常情况的相关性,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8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鼻部解剖结构是否有差异。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多出现中重度的鼻中隔偏曲,其钩突多表现异常,且有中鼻甲异常,患者筛泡较为肥大,且鼻丘有过度发育,部分患者还出现有眶下气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多伴有鼻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医生可根据患者的CT等辅助对患者进行判断,以给予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强  林友军 《河南中医》2008,28(11):72-7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1周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及泼尼松片;内窥镜下切除钩突,开放前组筛窦,修正扩大上颌窦口及偏曲的鼻中隔,部分切除病变中鼻甲及骨折外移肥大的下鼻甲;术后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泼尼松片及中药鼻渊汤.结果:68例中,治愈59例,好转9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Ⅰ型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窦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及对鼻腔鼻窦解剖的深入了解,人们认识到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观察鼻中隔偏曲与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1月以来,应用鼻内镜外科技术(NES)对7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多结构手术治疗。选择性多结构联合手术治疗是目前.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好方法。为此,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应开拓思路,启迪创新思维,应考虑下鼻甲、中鼻甲、鼻中隔、钩突、各个鼻窦等多结构上的病变,并给予准确治疗,有目的重塑鼻腔、鼻窦各部分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0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0.6~1年。结果治愈324例(63.8%),好转161例(31.7%),无效23例(4.5%),总有效率95.5%。术后主要并发症是鼻腔粘连及眶纸样板损伤。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术后定期随访并规范化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慢性鼻窦炎280例患者疗效。方法:在患者的手术后通过温肺止流丹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80例术后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头痛症状全部消失,鼻塞改善276例(占98.56%);脓涕症状改善278例(占99.26%);鼻窦窦口粘连4例(占1.43%);鼻息肉复发6例(占2.14%);鼻腔干燥症状明显3例(占1.05%);鼻中隔穿孔4例(占1.43%)。结论: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窥镜下行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发鼻中隔偏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开放手术与同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治愈率78%,总有效率9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8%与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随访3~12个月,仅对照组7例并发术腔粘连,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相比常规鼻窦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成功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1例,均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是否行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进行分组,对照组(n=49)行鼻内镜手术,观察组(n=52)行鼻内镜下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0.64±7.64)min长于观察组(53.63±8.66)min,观察组鼻腔粘连率1.92%(1/52)低于对照组12.24%(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中鼻甲存在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同时行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可改善术后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中尽量保留原有鼻中隔骨性支架,选择性地切除或矫正偏曲部分,同时对肥大下鼻甲于根部骨折外移.结果:98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梁塌陷、飘动、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简单易行,疗效好,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结构,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辛鹅灌洗液对慢性鼻窦鼻术后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39例(65.0%),好转16例(2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后辛鹅灌洗液灌洗鼻腔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辛鹅灌洗液灌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鼻窦炎鼻息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类鼻科疾病的诊治手段。方法: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对24例临床诊断为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鼻内镜手术组)进行彻底开放筛窦适宜切除中鼻甲,清理鼻丘气房额隐窝周围筛房等同步治疗,并与传统鼻窦炎鼻肉手术方法17例患者(传统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鼻内镜手术组24例患者鼻塞头痛症状全部缓解,其中22例流涕症状消失;传统手术组有7例仍感轻度鼻塞,8例仍有流涕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镜微创手术进行鼻腔、鼻息肉、筛窦、切除钩突、扩大窦口等手术治疗。对以鼻窦炎鼻息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鼻科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参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治愈158例(80.61%),好转33例(16.83%),无效5例(2.55%),总有效率为97.44%。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熟悉鼻窦解剖,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鼻内窥镜下行微创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12~66岁,平均38.5岁;病程4个月~13 a。全部患者既往无鼻部手术史,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或水平位CT扫描、鼻内窥镜检查。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1]:Ⅰ型1期12例,2期28例,3期19例;Ⅱ型1期23例,2期34例,3期12例。其中鼻中隔高位偏曲导致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12例(9.3%),中鼻甲气化17例(13.3%),中鼻甲反向弯曲8例(6.3%),6例(4.7%)合并有变态反应性鼻炎。1.2…  相似文献   

15.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通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临床上较常见,偏曲侧鼻腔通气引流受阻,可导致鼻窦炎,在偏曲的尖端常形成骨棘,多位于垂直板软骨隔和梨骨的连接部,骨棘可刺入鼻道或压迫中鼻道,可引起鼻阻塞或反射性头痛或鼻出血.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阻塞或鼻出血症状;保证手术中良好地暴露中鼻道和相应的鼻窦引流;去除鼻部疾病的病因或诱因.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2月对21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术后3例患者出现轻度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6.0%;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6.0%,术后5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4例鼻腔出血,2例鼻中隔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2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够有效的解除鼻中隔偏曲,具有疗效好、视野清晰、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150例诊断为鼻窦炎患儿进行CT扫描并分析。结果:126例表现为密度改变。上颌窦炎81例,筛窦炎28例,蝶窦炎症11例,额窦炎症6例,均表现窦腔内近似软组织密度影,13例上颌窦显示液平面。下鼻甲肥大86例,鼻中隔偏曲35例。结论:CT扫描对儿童鼻窦炎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泪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观察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7月—2021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8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泪道CT造影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情况,并测量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结果 (1)鼻中隔偏曲情况:有140例(77.35%)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其中鼻中隔偏向患侧的有113例(80.71%),鼻中隔偏向健侧的有27例(19.29%)。(2)泪囊顶部与底部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分析:患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顶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3,P=0.000);患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低于健侧泪囊底部到鼻中隔的平均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8,P=0.000)。结论 本研究发现单眼慢性泪囊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且患侧泪囊到鼻中隔的垂直距离小于健侧泪囊到鼻中隔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2例鼻中隔偏曲且有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出现3例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同期实行鼻中隔矫正术、鼻窦开放术的方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月本院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76例(13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 a,治愈62侧(46%),好转65侧(48%),无效9侧(7%)。结论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理想手术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应尽量保护黏膜,控制手术范围,积极处理中鼻甲,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