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肝病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中,肝脏胆汁酸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道的瘀血,常易引起肠道生境的系列变化,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形成,而内毒素血症的存在又可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上予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辅以治疗胃肠道菌群失调与内毒素血症,用于改善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症状。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铁军教授认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当以"肠毒"立论,大肠传导功能受损,毒邪不能有效排出,肝脏解毒功能减低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发展、迁延不愈、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肠毒作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形成与肝、大肠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刘教授在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上,主张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中医下法"运用在其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将"肝与大肠相通"等中医传统理论融入其中,研发出疗效确切的成药"毒消肝清丸",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内毒素对肝硬化大鼠尾静脉注射制成内毒素血症模型。以复方中药为治疗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肝功能、血氨(BA)、内毒素、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等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组对大鼠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等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由虎杖、生山楂、酸枣仁、蒲公英、石菖蒲、茵陈等组成的复方中药对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肝功能情况、减轻肝脏炎症活动、抑制肠道对氨类物质的吸收,降低血氨水平以及降低机体对内毒素的敏感性等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全楚 《河南中医》2009,29(2):197-198
我们结合多年临床实际经验和体会,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变的治疗中首先提出“治肝先治肠”的理念。因为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肠道粘膜充血、水肿、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会使肠道中内毒素增加,毒素给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若对“脾虚”进行健脾益气治疗,纠正肠功能,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是为治肝先实脾。  相似文献   

6.
王菲  侯留法  娄静 《中医研究》2010,23(9):60-62
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机械性屏障损伤,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及门脉高压所致的门体静脉分流等综合因素而常常合并内毒素症,内毒素症一旦发生,往往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辨证论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毒素血症的成因、作用机制、西医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等四个方面论述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指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病位主要在肝,肝肾同源,久病常致肝肾亏虚,中医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正是切中了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病机特点,既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清除内毒素的能力;又对抗性地干预了内毒素及其诱发的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8.
辛伟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43-44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发展所致肝硬化;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炎后肝硬化;药物型肝损害导致肝硬化;瘀血性和遗传性肝硬化等。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病理的关系,肝硬化患者发生腹泻的机率很高,腹泻(特别是感染性腹泻)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可加重肝脏的进一步损害,从而引起原发性腹膜炎、腹水、肝性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解毒灌肠液对肝硬化家兔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家兔肝硬化模型,成模后以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40μg/kg)灌胃形成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模型。解毒灌肠液保留灌肠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以生理盐水、乳果糖、头孢克肟进行保留灌肠,每组10只动物,观察解毒灌肠液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家兔的肝功能、血氨、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结肠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解毒灌肠液组家兔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Endotoxin,ET)、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由大黄、金银花、丹参等组成的解毒灌肠液对肝硬化家兔内毒素血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保护肠道屏障作用,改善微循环,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降低机体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形成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引发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卵泡发育障碍。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达到辅助治疗PCO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重症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般情况下,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成正比~([1])。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剂能使肠内菌群恢复正常,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吸收利用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减少肠源性内毒素来源和细菌易位,抑制产氨的腐败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由于多种损害肝脏的因素如肝炎、酗酒、肥胖、脂肪肝、药物中毒、血吸虫病等,长期损害肝脏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失调引起的各种因素的发生改变可能促进或加重肝硬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中医药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肠道菌群的失调,目前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肝硬化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笔者就目前研究现状做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微生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屏障有无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只、肝硬化模型组(B组)10只、大黄素干预组(C组)10只,500 m L/L四氯化碳(3 m L/100 g)皮下注射8周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C组在制作模型第15天起同时每日大黄素(5 mg/m L,5 m L/kg)灌胃,1/d,A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3 m L/100 g)皮下注射,A组和B组每日给予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行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测定门脉压力,取末端回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1)B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A组(P值均0.05),C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较B组减轻。(2)B组门脉压力与A组比较,门脉压力显著升高,P0.05,大鼠明显处于高循环状态;C组门脉压力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3)B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A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C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4)B组肠道黑染百分比与A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C组肠道黑染百分比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结论:应用大黄素干预大鼠肝硬化进程后,大黄素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与网状纤维沉积较少,假小叶少见。大鼠的门脉压力有明显的下降,大黄素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肠动力明显好转,大黄素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的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克毒口服液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申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54-154
内毒素血症的病原体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G- 细菌 )菌体细胞壁内的脂多糖 (LSP)。它可在细菌死亡 ,细胞壁崩解时释放 ,活菌也可以发疱形式将其释出。内毒素分为外源性 (G- 细菌感染 )及内源性 ,内源性内毒素即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由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过多 ,或经异常途径进入体循环所致。研究表明 ,肝硬化失代偿并发内毒素血症占 70 %以上 ,并与肝功能的状态有明显相关性。内毒素血症一旦出现便可加速肝细胞的死亡 ,促进肝纤维化并使肝硬化的相关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 (HRS)、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等提早出…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 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损伤造模组(B组),大承气汤低剂量治疗组(C组),大承气汤中剂量治疗组(D组),大承气汤高剂量治疗组(E组),每组各8只.取回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TNF-α、AL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回肠细菌培养结果所示,B组出现明显菌群失调(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TNF-α、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菌群失调状态改善.肝脏病理检测结果所示,B组大鼠肝细胞呈弥漫性大片状坏死,肝窦结构被破坏,汇管区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D、E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大承气汤可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对急性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明显干预作用,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RWS的方法,观察应用软肝丸和鳖甲煎丸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和门脉高压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仅服用软肝丸者71例,仅服用鳖甲煎丸者27例,两组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1年,以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门静脉内径及流速、脾脏大小等为疗效指标,每3个月检查1次。结果:软肝丸和鳖甲煎丸均能提升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减轻门脉内径,提高门脉流速,缩小脾脏,且软肝丸在提升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方面较鳖甲煎丸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软肝丸和鳖甲煎丸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降低门脉高压征,且软肝丸在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方面优于鳖甲煎丸。  相似文献   

18.
<正>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在我国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而发展为肝纤维化[2],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过程[3]。在患病早期因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若未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肝功能进一步损害、门脉高压等,同时伴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严重并发症[4]。  相似文献   

19.
<正>肝纤维化(alcoholic liver fibrosis,ALF)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性特征,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致使ECM在肝脏内过度沉积的纤维增生性疾病[1]。肝纤维化持续发展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出现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出血、失血性  相似文献   

20.
正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病情发展的晚期阶段,约10%-30%的肝硬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非感染性腹泻症状[1],病势迁延,常可诱发或加重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及致病因素复杂,近年研究认为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道微生态变化,肠道菌群失调相关[2]。自2013年以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3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