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头颅MRI显示左侧顶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果 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效果良好,病理同报浆细胞肉芽肿;术后3个月MRI检查显示病变消失,脑组织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尢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肉芽肿性垂体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肉芽肿性垂体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7例和肉芽肿性垂体炎2例。平均年龄28.2岁,平均病程5.5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视功能障碍和动眼神经麻痹。MRI示蝶鞍区肿物,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结果经蝶窦手术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随诊1—6年,术前头痛、尿崩症、视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但垂体功能低下部分改善。结论垂体炎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对出现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探查,术中尽量切除病变组织,术后补充激素。  相似文献   

3.
且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病历资料。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7例,脑干区3例,幕上4例。囊性结节样肿瘤31例,实性肿瘤3例。家族性发病3例,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复发性2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10例,锁孔显微手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重残1例,死亡1例。随访2~10年,2例肿瘤全切除后分别于术后1年、6年复发。结论CT、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神经导航对减少术中出血及完整切除瘤结节有较好作用。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至今在临床上极少见.术前往往误诊为脑膜瘤。该病在CT征象中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的强化。该病在MRI扫描中T1W1、T2W1及T2Flare常呈高、低及等密度的多种混杂密度的类圆形特征,强化显影时可见病灶内多个条索状或环形强化。其特征性影像是靠近脑组织的内侧边界有一层强化的“增强线”,而靠近颅骨侧则没有。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难以诊断正确。最好的治疗措施为手术切除肉芽肿,术后也可辅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从影像学诊断方法、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中注意事项予以分析。结果本组血管母细胞瘤好发年龄为20-45岁,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0例,位于中线蚓部、Ⅳ脑室内累及延髓背侧7例,幕上1例。除3例多发外,余均为单发。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未全切除病例术后加行放射治疗。本组手术无死亡。随访期内3例患者复发。结论外科治疗应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显微手术技术、CTA的应用、肿瘤术前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MRI示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34(+),CD99(+),Vim(+)。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
脑结核瘤的临床与CT.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脑结核瘤(tuberculoma)是颅内少见的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其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报道我院自1992年1月~2000年1月收治的18例脑结核瘤,对其临床和CT、MRI资料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4.1±4.6岁。病程7天~2年。有头痛症状14例,头痛伴呕吐者4例,癫痫发作13例,视力下降者3例,精神障碍者3例,意识障碍者2例,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者1例,尿崩症1例,一侧肢体无力者2例,颈项强直和Kernig征阳性7例。病灶单发者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顶叶,均以颅内占位病变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脑结核瘤。多发者16例,其中9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同时合并肺结核者4例(2例为血行播散型)。未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者5例:2例曾患结核性脑膜炎,3例并发浸润型肺结核,1例并发颈淋巴结结核,1例并发腰椎结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的经验。方法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69例颅内小病灶,其中脑膜瘤26例,胶质瘤13例,转移癌10例,脑囊虫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脓肿3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果导航平均实际误差≤2.0mm,均一次性准确找到病灶。病灶全切除62例,次全切除7例。术前症状均得到控制和好转,术后无死亡,无神经导航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手术准确、安全,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mm,平均2.8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