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据11个市(地)、89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报告1988年全省法定传染病20种,315519例,死亡412人(见表1),总发病率761.11/10万,死亡率0.99/10万,病死率0.13%。报告发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84%,死亡率下降13.04%,病死率下降23.54%。造成报告发病上升的主要疾病为病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据全省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上报的疫情年报资料统计,1992年我省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5种(霍乱、淋病、梅毒除外),发病137538例,死亡237人。总报告发病率为322.76/10万,死亡率为0.56/10万,病死率为0.17%。与1991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8.14%,死亡率下降28.84%,病死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1991年全省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除霍乱、淋病、梅毒外)16种,计149254例,死亡332人。总报告发病率353.85/10万,死亡率0.79/10万,病死宰0.22%。与去年同期比增报1种登革热(1例为归口病人),总报告发病率下降5.65%,死亡率下降14.87%,病死率下降9.77%(详见表1)。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的地区有温州、宁波、舟山,分别上升68.69%、7.21%,5.76%,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有丽水、衙州、台州、湖州、杭州,分别下降24.64%、24.28%、19.26%、18.53%、18.47%。  相似文献   

4.
一、疫情概况 1992年全省16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口159473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共报告甲类传染病霍乱5例;乙类传染病12种,计6532例,死亡20例。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为409.91/10万,死亡率7.25/10万,病死率0.31%。与1991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21.22%,死亡率上升5.93%,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全省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6种,计158196例,死亡390人,乙类16种。总报告发病率375.86/十万,总死亡率0.93/十万,病死率0.27%。与去年同期比较报告发病率下降27.24%,死亡率与去年同期持平,病死率上升33.33%。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明显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一、疫情概况 全省13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口1348330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3.19%),通过一年的传染病监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计7080例,死亡16人。报告发病宰520.35/10万,死亡率1.10/10万,病死率0.23%。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率上升0.70%,死亡率下降36.21%,病死率下降36.11%。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明显的病种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下降明显的有痢疾、伤寒、麻疹等疾病。报告发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329.55/10万)、痢疾(136.28/10万)、淋病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据11个市(地)、89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上报的疫情年报统计,1989年全省共报告法定急性传染病除霍乱外18种,计215016例,死亡382人(见表1)。报告发病率517.80/10万,死亡率0.92/10万,病死率0.18%。与去年比较发病率下降26.08%,死亡率下降7.07%,病死率上升38.46%。下降的主要疾病为痢疾(下降38.61%),病毒性肝炎(下降35.33%)。此外,白喉、百日咳、流  相似文献   

8.
2000年浙江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病疫情概况  据全省 11个市 (地 )上报的传染病年报统计 ,2 0 0 0年共报告本省居民发生甲、乙类传染病 19种 ,报告发病1345 10例 ,报告死亡 12 3人 ,总报告发病率为 2 99 95 / 10万 ,报告死亡率为 0 2 7/ 10万 ,病死率 0 0 9%。与 1999年比 ,报告发病病种增加 3种 (狂犬病 ) ,报告死亡病种增加 2种 (麻疹和狂犬病 )。总报告发病率下降6 6 5 % ,死亡率下降 12 6 8% ,病死率下降 6 4 6 %。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的病种 8种 ,下降的病种 10种 ;升幅在 2 0 %以上的有 :麻疹 (111 4 1% )、百日咳 (111 6 7% )、猩红热(74 93% )、乙脑 (4…  相似文献   

9.
1986年以来我省伤寒发病人数骤年增加,1990年报告病人8039例,发病率为19.10/10万,达历史最高发病水平。为探讨我省伤寒的流行规律,以利制订防治措施,对1989~1990年伤寒疫情作一综合分析。 1 流行特征 1.1 流行强度1989~1990年共报告伤寒病人14,212例,死亡8例(其中1989年报告病人1673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4.80/10万和19.10/10万,病死率各为0.59‰和0.65‰.1990年发病比1989年上升29.05%,见表1。 1.2 地区分布 全省有11个市(地)79个县(市、区)报告过伤寒病人,占总县(市、区)的88.76%。其中以嘉兴、湖州、舟山、宁波四市(地)发病率最高,其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5.25%(10695/14212)(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据全省各市(地)、县(区)疫情报告,7~9月份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5种(除霍乱、淋病、梅毒外),计48406例,死亡99人,报告发病率115.01/10万,死亡率0.24/10万,病死率0.20%。与去年同期比,总报告发病数下阵20.72%,减少炭疽病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云南省实施消除疟疾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用Excel 2003软件及ArcView GIS 3.3软件进行常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93 745例,死亡226例;间日疟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76%,恶性疟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4.07%;云南省本省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6.02%(90 011/93 745),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9.82%(203/226),90%以上病例分布于边境州(市);外省外籍病例病死率是本省的2.7倍;2006-2010年平均年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比2001-2005年分别下降59.20%、73.66%和35.45%;各县、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10年发病数和年平均发病率顺位前10名的县(市、区)除隆阳区和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其余全为一线边境县;发病率1/万以上的县(市、区)前5年有47个,占全省总人口的2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5.07%,后5年减少至32个,占全省总人口的19.42%,发病数占全省的90.55%;各年报告的恶性疟病例比例在18.29%~25.75%之间,报告恶性疟的县(市、区)数和病例数前5年呈上升趋势,后5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自2006年以来,云南省的疟疾流行已由上升趋势成功扭转为稳步下降趋势;但占病例数90%以上的年发病率> 1/万的边境和内地高发县(市、区)仍然是云南省未来有效遏制和消除疟疾的重点防控地带;切实抓好各项监测工作应是其他地区的首选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2003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居民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 据全省11个市上报的甲、乙类传染病年报统计,2003年共报告本省居民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2种,计131229例;报告死亡病种11种计151例.按全省平均人口45437822人计算,报告发病率为288.81/10万,死亡率0.33/10万,病死率0.12%.  相似文献   

13.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1,27(2):169-170
2020年(2020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353 287例,死亡396人,报告发病率为554.9681/10万,报告死亡率为0.6221/10万. 2020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按类别统计: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除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6种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21种共报告发病143 284例,死亡388人:报告发病率为225.0806/10万,较2019年下降8.81%;报告死亡率为0.6095/10万,较2019年下降14.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2年湖南省茶陵县重点传染病监测资料,为茶陵县进一步提高重点传染病相关信息的监测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整理"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里的资料,并对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茶陵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221例,死亡5例,总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208.96/10万、0.86/10万、0.41%。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死亡以狂犬病及艾滋病为主。2012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较上年(191.38/10万)上升9.19%,总死亡率较上年(1.74/10万)下降50.77%,总病死率较去年(0.91%)下降54.92%。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对红花岗区1997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疫情资料显示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其报告15种计4302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942.69/10万,报告死亡率0.66/10万。与1996年相比,发病率上升6.56%,死亡率下降7.04%,病死率下降12.50%。发病上升传染病4种。下降7种,增加发病3种。重点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及肺结核。  相似文献   

16.
一、疫情概况1986年全省19个疾病监测点监测总人口1668830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3种.报告发病5723例,报告发病率为342.93/10万;报告死亡13例,报告死亡率0.78/10万,病死率0.23%。报告发病率比预期值(即1991~1995年报告发病率的平均值,X)下降20.14%(预期值为429.43/10万)。从各病种来看,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等均比预期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流行性出,血热还低于预期值95%下限(X-L. 96S)的30.45%而钩体病、乙脑则比预期值有不同程度上升。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正> 1 1989年全国传染病发病情况 1.1 1989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是80年代下降幅度较大的一年,已降至339.55/10万。法定报告的25种传染病中,报告发病23种。与1988年相比,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7.3%,总报告死亡率下降15%;有明显下降的是病毒性肝炎、霍乱、麻疹、百日咳、白喉等,但脊髓灰质炎、疟疾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局部地区呈暴发形势(表1、2、3)。 1989年与1988年相比,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顺位无显著的变化。发病率占第二位的均为肠道传染病,即痢疾、病毒性肝炎,1989年,伤寒比1988年有所下降,而疟疾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掌握福建省网络直报时代乙肝流行态势与特征。方法对下载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有关福建省2004-2013年乙肝病例个案信息库,采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清洗、分析福建省网络直报时代乙肝发病、死亡态势与流行特征。结果福建省2004-2013年乙肝报告发病率为152.36/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51/10万,病死率为0.03%,报告发病率年平均递增1.68%;青年组报告发病率(240.19/10万)最高;中年组报告发病率(154.14/10万)与全省平均值相近;老年组报告发病率(118.85/10万)低于全省平均值;儿少组报告发病率(59.13/10万)最低;四组特征人群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65,P0.01)。各市区报告发病率分布在103.83/10万~504.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79,P0.01),平潭综合实验区(504.76/10万)、福州市(240.44/10万)、莆田市(199.25/10万)高发。月份报告发病率分布在7.77/10万~30.86/10万,月份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4,P0.01),以每年1~3月份高发。急性乙肝发病率为54.63/10万,死亡率为0.004/10万,发病率年平均递减11.92%;尤其是儿少组人群,年平均递减22.38%,并且发病率(24.56/10万)明显低于成年人群。结论十年间福建省急性乙肝发病趋于下降,并以儿少组下降明显。但全人群乙肝的危害依然严峻,以福建东部沿海为重。急、慢性乙肝公共卫生意义不同,需要单列深入分析,提出不同特征人群针对性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据白山市6个县(区)、市上报的传染病年报表统汁,2003年报告本市居民共发生乙类传染病10种,发病3138例,死亡率为0.30/10万。 乙类传染病中有14种无病例报告,无“非典”病例报告。与2002年相比,报告病种增加3种:伤寒1例、流脑1例、布病1例;总报告发病率下降10.32%。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是伤寒、淋病、流脑、猩红热、布病、肺结核等6种,发病率下降的病种是肝炎、痢疾、梅毒、出血热等4种,上升幅度在20%以上的有2种:淋病(50.96%)、猩红热(32.26%),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有3种:痢疾(-23.29%)、出血热(-39.20%)、梅毒(-22.39%)。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对喀什地区 2 0 0 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 2 0 0 0年全地区 12县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计算发病率。2 结果 :2 0 0 0年全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乙类 18种 ,病例报告总数 11348例 ,死亡 3例 ,年总报告发病率 35 6 99/10万 ,总报告死亡率为 0 0 9/ 10万 ,总报告病死率为 0 0 3%。与 1999年比较分别下降 2 8 6 9%、87 6 7%和 80 0 0 %。报告发病率为前 4位的病种依次为 :结核 (10 8 5 6 / 10万 )、肝炎(93 5 6 / 10万 )、痢疾 (82 99/ 10万 )、伤寒 (43 5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