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1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男14例,女23例;年龄1.3~58岁,平均10.2岁。  相似文献   

2.
2007~2008年我院共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114例,其中发生术中术后封堵器脱落6例;审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75例,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发生封堵器脱落患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本院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5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101例,房间隔缺损3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采用经皮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法,术前、术后采用心脏彩超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术后病例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99.3%(151/152),术后主要并发症7.2%(11/152),随访1年病例主要并发症1.6%(2/125).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46岁,(平均26.6岁).选用封堵器直径为26~34mm(平均为30.4mm)封堵,术后给予抗生素、肝素、阿斯匹林等.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成功.1例术中发现微量左向右分流,其余4例无残存分流.术后7天出院,无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1例、PDA并VSD1例,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80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5.2%,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9例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8~52(33.0±5.2)岁,体重22 kg以上。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和经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诊断继发孔型ASD,导管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24~46(24.4±5.5)mmHg(1mmHg=0.133 kPa),经心内球囊测定法测定ASD直径11~30(23.3±6.2)mm。手术在X线透视和TEE监视下进行。用10F、11F或12F导管装载Amplatzer封堵器经皮穿刺插入封堵治疗ASD。术后24h、1、3、6个月行胸壁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8例术后即时做TEE检查示ASD立即关闭,次日病人即能下床活动。1例有残余微量分流,1个月后仍然存在,6个月时分流消失。1例在术中发生脑栓塞,经及时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痊愈。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动脉导管未闭(PDA)27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其中1例VSD并发ASD,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随访1~5(4.1±2.1)年,观察其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71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69例,成功率97%。1例ASD和1例VSD患者介入治疗未成功。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微-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患者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八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本文包括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 8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其中男 7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0± 4 3)岁。复合类型为 :肺动脉瓣狭窄 (PS)伴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房间隔缺损(ASD)伴PDA 2例 ,主动脉缩窄 (COA)伴主动脉瓣狭窄 (AS) 1例 ,COA伴PDA 2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为 :PS伴PDA者 ,先行PS瓣膜成形术 ,然后堵塞PDA ;ASD伴PDA者 ,先后分别行PDA及ASD堵塞术 ;COA伴AS者 ,先行AS瓣膜成形术 ,然后再行COA血管成形术 ;COA伴PDA者 ,先行COA血管成形术 ,2个月以后再行PDA堵塞术 (PDA直径 3 5mm用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堵塞 ) ,或COA血管成形术与PDA堵塞术同时进行 (PDA直径 1 7mm用弹簧圈堵塞 )。小于 2 5mm的PDA用弹簧圈堵塞 ,大于等于 2 5mm的PDA用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堵塞。球囊 /瓣膜比 (或球囊 /缩窄段比 )、AmplatzerASD堵塞装置、AmplatzerPDA堵塞装置及弹簧圈大小的选择按常规。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以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  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已堵塞之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 ,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 (95 0± 34 6 )mmHg (1mmHg=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1 5岁。发现心脏杂音 1 5年。平时无活动后气促 ,无发绀 ,无频繁呼吸道感染 ,营养发育好。胸骨左缘 3~ 4肋间闻及Ⅳ /6全收缩期杂音 ,向心尖传导 ,心电图正常 ,X线胸片示肺血稍多 ,心影无明显增大 ,超声心动图示膜部VSD ,直径 5mm ,缺口距主动脉瓣 2mm ,距三尖瓣 5mm。患者在 1 %利多卡因局麻下经右股静脉穿刺 ,置入右心导管 ,进行右心导管检查 ;经右股动脉置入猪尾巴导管进入左心室 ,行左心室造影 ,测量VSD的直径 ,再次确认VSD的具体部位 ,再次经TEE确认VSD的部位和大小符合介入手术条件。使用 2 .6mm直头超滑交换导引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2例ASD患者行Amplatzer封堵术,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UCG)及透视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2例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UCG显示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分别于1个月后、3个月后UCG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即刻完全封堵率达83.3%。随访2个月至1年,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肺多血及右心房室增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UCG指导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病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先天性心脏病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最为多见,以前大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在由于介入治疗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介入治疗的疗效非常关键,但是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也不容忽视,现将先心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46岁,(平均26.6岁)。选用封堵器直径为26-34mm(平均为30.4mm)封堵,术后给予抗生素、肝素、阿斯匹林等。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成功。1例术中发现微量左向右分流,其余4例无残存分流。术后7天出院,无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管型PDA患儿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进行堵闭,2例窗型PDA用Amplatzer房间隔双伞封堵器堵闭。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封堵器,术后10分钟,行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小时、1、3个月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患儿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均消失,术后10分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例,均为窗型PDA。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示上述2例仍有微量分流。术后24小时、1、3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2例有分流的患儿术后均出现急性溶血,经积极内科治疗后好转。其余10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对窗型PDA可试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堵闭。对术后发生急性溶血者可采用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敏  赵莹  周发爱 《山东医药》2004,44(8):36-3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7%~10%。自2000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霖  黄创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山东医药》2011,51(45):70-7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半小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置入临时起搏器于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CHD疗效好,成功率高,价格低廉,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 3例患者 (ASD 19例 ,PDA 4例 )。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2 3例患者术后 2 4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有 2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91 2 %。术后 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 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奴。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室间隔缺损为膜周型。结果全组无死亡。即刻成功率98%(52/53),即刻完全封堵率92%(48/52)。1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血尿,经药物治疗4日后症状消失;另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是最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疾病,占出生缺陷首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随着医疗器械研发与技术进步,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部分类型CHD 首选治疗方法。但目前所用封堵器均为镍钛合金封堵器,被植入人体后将永久存在。而封堵器植入人体6 个月后, 其表面内皮化就失去了存在价值。理想封堵器应在内皮化后可逐渐降解至消失,避免金属封堵器永久存在。随着 医用材料的开发,这种理想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常见的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国产新型封堵器的广泛应用,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10月始采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至2007年10月共治疗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由于技术的推广,特别是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本文搜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对先心病(主要是ASD、VSD和PDA)介入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