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药组成及用法:吴茱萸、公丁香各30克,肉桂15克,广木香、炒车前子、胡椒粉、五倍子各10克。诸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粉1.5—2克,然后用醋或酒调成饼状,置于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1~2天换药一次。患儿有脐炎或皮肤过敏者忌用。典型病例:徐××,女,2岁。1983年7月23日初诊。患儿经常腹泻水样或蛋花样便,一日7~8次,纳差,腹稍大,消瘦。  相似文献   

2.
脐湿、脐疮是新生儿常见脐部疾患,多由断脐结扎后脐部护理不当,为不洁之物污染所致。笔者用自拟“青倍乌洛托品散”掺脐,收效甚捷。治法:青黛、五倍子各15克,乌洛托品片20片。共为极细末拌匀,贮瓶备用。用时先清洁脐部后适量干撒,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相似文献   

3.
方剂和用法药物组成:丁香0.9克、桔红3克、炒麦芽9克、姜半夏3克、姜竹茹3克、太子参5克、川朴1.5克、甘草1.5克。加减法:大便干燥不畅,加生大黄3克;湿阻中焦者加炒白术3克、茯苓4.5克;兼黄疸者加茵陈9克,胃热者加黄芩1.5克。用法:每日一剂,浓煎成100~150毫升,每次服10~20毫升,4小时服一次。多由患儿自吮服,少量用鼻饲。两次药间喂奶,不管是否吐出应按时给药或奶。在开始几次可能依然  相似文献   

4.
应用腹诊仪使汉方腹诊数字化,用数值表示肾虚时脐下不仁的程度。测定脐上、脐下腹力,用Sub-navel hyposthenia(SNH)指数表示脐上与脐下压力之比,该值为1.5±0.1时表明有脐下不仁的可能。本次对腹诊仪测定脐下不仁的重复性及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 对象及方法:将腹诊仪分别放在脐上(位于正中线脐上约5横指处,约在上腹部中央)、脐下(正中线脐下约5横指处、约在下腹部中央),伴随患者呼吸按压腹诊仪探头,水平方向观察,从探头切入皮下2cm开始记录患者的脐上压及脐下压,求SNH指数[脐上压(克力)/脐下压(克力)]进行比较。为探讨腹诊仪的精…  相似文献   

5.
脐疗是一种颇具祖国医学特色的古老而又新兴的外治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对数百首脐疗方药进行研究筛选,首推五倍子用途较多,单味或组方用之效验,现将近10年五倍子脐疗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以供同道。 1 传染病 1.1 肺结核刘敬东等用五倍子2~3克、飞辰砂1~1.5克研成细末,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脐窝,胶布固定,24小时换1次,治疗30例,有效25例,占83.3%。 1.2 百日咳高树中等用五倍子15克,焙干研细,敷于肚脐上,对体虚终日流汗  相似文献   

6.
盛××,女,57岁,常州羊毛衫厂工人。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和血小板增多症。于1984年6月7日以发热、咳嗽、心慌、腹胀来我院急诊观察。当时血压210/110,体温37.6℃,呼吸22,脉搏84;心律齐,心尖区可闻SMⅢ级杂音,心音明显向左扩大,右肺呼吸音低,右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腹部较膨隆,肝于肋下5厘米、质Ⅲ~0,脾于脐下1.5厘米、质Ⅲ~0,均有压痛。下肢浮肿。血色素9.7,白细胞38400,中性96,血小板72.5万。胸片提示:右下肺炎、高心、早期心衰。当即拟益气化湿、活血化瘀、肃肺止咳之剂,药用银花16克,连翘、黄芩、桑自皮各15克,杏仁10克,丹参、生黄芪各15克,枳实lO克,泽兰泻(各)15克,车前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疾病     
<正> (一)咳喘①处方:(1)内服方:豆腐1块,甘草末1.5克,净麻黄0.9克,大杏仁9克(打)。(2)外用方:伤湿止痛膏1帖。用法:用(1)方,将甘草末、杏仁匀撒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泻克脐膜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方法 应用泻克脐膜敷脐治疗小儿腹泻116例,并与十香暖脐膏组左右6例作对照,结果 泻克脐膜止泻及消除哎吐,腹胀较对照组为优;动物实验显示,泻克脐膜具有抗腹泻,抑制肠蠕动亢进,缓解腹痛,抗炎等作用。结论 泻克脐膜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9.
脐疗集锦     
一、感冒:姜、葱、豆鼓、盐各适量,共炒热,布包盖脐上。二、痢疾:芥子末、面粉各等分,温水调糊敷脐。三、腹痛:白芷末60克,面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四、呕吐:炒吴萸30克,生姜、葱各少许捣如饼,蒸热敷脐。五、便秘:葱白50克,生姜30克,食盐15克,淡豆鼓37  相似文献   

10.
高热、低热     
(一)高热高××,男,2岁4个月。初诊: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三日。高热三天39.7℃(肛),咳嗽,西医诊断为肺炎,用过四环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及中药,热不退,汗少,纳尚可,便溏,日行三次,脉数,舌红。诊为风温挟湿,失于汗解,急予透表,勿使内陷传变。方用柴胡3克,淡豆豉4.5克,荆芥3克,前胡4.5克,桔梗1.5克,杏仁6克,炒黄芩6克,生甘草3克,白蔻仁1.5克(冲),苏子叶各3  相似文献   

11.
<正> 石老认为小儿湿疹常以脾胃先虚为本,虚则聚湿,湿久蕴热湿热相合,酿成毒邪,充斥于血络,发溢于肌肤;或复感风邪,浸淫肌肤,内外相合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健脾祛湿,标本兼施,疗效方能巩固.拟加味紫草消毒饮:银花6克,连翘6克,紫草6克,丹皮5克,僵虫3克,浙贝6克,生赭石10克,条参10克,自术6克,茯苓6克,广木香1.5克,甘草3克.体虚神怯加当归、黄芪,白参易条参;热重加黄芩、栀仁;毒重加赤芍、地丁;湿重加  相似文献   

12.
病例一:杜××,男,42天,病历号9551。患儿自生后食奶即吐,曾在北京市××医院做钡餐造影诊断为“新生儿胃扭转”,经体位治疗及改变饮食均无效,于1978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治疗。就诊时每日呕吐7~8次,面色萎黄,腹胀,夜眠不安,多啼,大便干,尿黄,苔薄白,脉沉滑。中医辨证属胃肠秽恶不净,升降失调,治以除秽化浊、降逆止呕。方药:法半夏6克,麦冬6克,沉香面1.5克,柿蒂6克,伏龙肝10克,钩藤5克,蝉蜕1.5克。另脐风散(方见文后注)2包,分2天服,每日1包分冲。患儿服药2剂后,大便泻下、腹胀减,3剂后呕吐由每日7~8次减为每日2~3次.再拟前方减脐风散,加党参5克。再进4剂后仅偶有呕吐,面色好转,  相似文献   

13.
老人脐疗法     
疗慢性气管炎:将苍耳、苍术、细辛、白芥子各5份,公丁香、内桂、半夏各3份,麻黄10份,人造麝香1份共研成细粉,每次5克填入脐中,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隔48小时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需治三个疗程。疗哮喘:朱砂8克,甘遂5克,轻粉1.5克,研为细末,取少许温水调糊,上滴香油敷脐,纱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咯血为呼吸道急症之一。笔者经临床摸索,拟出宁肺止血汤,用以治疗轻度咯血,疗效甚佳;对西药无效的肺结核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也有一定效果。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宁肺止血汤组成:生地12~30克玄参18~30克天麦冬各12~18克生侧柏叶18~30克白芨12~30克制附子1.5~4.5克白蔻仁1.5~3克参三七粉3~6克(冲)阿胶12~30克(烊冲),日一帖,分三次服。加减:低热盗汗加青蒿10~15克,炒黄芩3~6克,或醋调五倍子粉10克敷脐用胶布固定;剧咳加罂粟壳、百部、贝母;大便闭结加大黄、蒌仁;气虚去天冬,加党参12~30克或红参3~  相似文献   

15.
1、李××,男,2岁,门诊号9864,初诊日期1965年10月7日。父亲代诉: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两个月,曾治疗一月效果不佳,前来中医科诊治。右脚不能站立,关节无压痛,亦不红肿,无知觉障碍,面黄体弱,大小便均正常。治宜散湿祛瘀,通经活络。处方:黄芪6克当归3克独活1.5克牛膝2.5克苍术  相似文献   

16.
案一:苏左,22岁,1956年秋。初诊:发热身痛,有汗不解,脘腹痞闷,布发晶(疒咅),胃呆不纳,苔黄滑腻,脉形濡数。湿温病经旬余,湿热留连气分,缠绵之候,不易速痊,治宜清热利湿为法。处方: 银花、连乔、杏仁各10克,生薏仁12克,白蔻仁1.5克,竹叶6克,通草3克,茯苓、车前草各10克,滑石15克。2剂。二诊:湿温两候,身热稽留,有汗不退,烦躁少寐,红疹白(疒咅)互布胸腹,渴饮纳呆,小溲短赤,舌绛少寐,脉象弦数。湿从燥化,由气入营,伤络劫津,拟凉营生津,以冀邪去津生。处方: 鲜生地30克,鲜石斛12克,丹皮、赤芍各6克,连乔、银花各10克,鲜竹叶30片,  相似文献   

17.
<正> 1983年~1985年笔者应用五倍子末敷脐治疗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伴盗汗者212例,596人次,获满意疗效。方法五倍子(贵州产)2~3克研末敷脐中,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用自拟敷脐散治疗小儿寒性泄泻65例,取到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65例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4岁,6个月~2岁50例,占76.9%。病程短者1天,长者10天,平均2天。药物组成:雄黄3克,黄丹3克,银朱1克,巴豆仁9粒。生姜包雄黄放瓦片上文火焙30分钟,同黄丹、银朱、巴豆共研细粉,制成细颗粒装瓶备用.用时用湿温棉球将脐眼轻擦净,撒少许细颗粒于内,外用胶布贴盖,24小时后取下。疗效标准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1.组方:鲜羊胆1只(宰羊时开膛取胆勿湿水),正宗纯冬蜜25 0克,北黄芪5 0克,菟丝子5 0克,补骨脂5 0克,款冬花50克。2.制作方法:将4味中药打碾成粉末,把冬蜜与粉末一并装入羊胆内,尔后将羊胆放入有盖之瓷盅盖好,再投锅中隔水蒸1.5小时。先武火滚后改  相似文献   

20.
治黄水疮方     
黄水疮多发生于小儿头面、耳项,常浸淫成片,溃破则流黄水,结黄痂,缠绵难愈。用本方治疗一般2次即见效,5日即可痊愈。处方: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枯矾1.5克,血余炭1.5克,硫黄1.5克,煅石膏1.5克,松香1.5克,五倍子1.5克。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后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