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切开子宫肌层直到肌瘤的假包膜,剔除肌瘤,缝合子宫切口,最后取出肌瘤。结果:32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80±36)min,出血量(90±32)ml。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术者必须具备腹腔镜下娴熟的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妇科2015年06月至2017年01月行腹腔镜下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6例,治疗组39例在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37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复苏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肌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组,n=42)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B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以及随访3、6、12个月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B组月经量增多、痛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经期延长、贫血、尿路和直肠压迫、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和肌瘤体积缩小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采用。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对29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有手术指征要求保留子宫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准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手术效果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除2例改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因止血困难中转开腹术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微创、可行、效果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125.46±18.56)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4.39±20.72) m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4.44%、17.78%,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保护患者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在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留子宫,既往采用开腹方法,但其出血多、且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于术的优点.避免了开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与同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比较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15例,随机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05例(开腹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10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非常显著短于或低于腹腔镜组(P〈0.01);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非常显著少于开腹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非常显著短于开腹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肌瘤的大小、多少和发生部位,盆腔有无粘连和病变,较适合的术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是否有妊娠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结果术前两组FSH、LH、CD4+、CD8+、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SH(20.40±1.48)U/L、LH(19.15±1.24)U/L、CD8+(29.10±2.63)%水平低于对照组(23.97±1.54)U/L、(22.57±1.38)U/L、(33.65±3.51)%,CD4+(31.08±4.81)%、CD4+/CD8+(1.22±0.07)水平高于对照组(24.13±3.49)%、(1.1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利于加快卵巢功能恢复,对免疫功能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刘敏 《西南军医》2010,12(1):165-166
子宫是妇女的重要生殖器官,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然而子宫又是受疾病侵袭的多灾之地,容易患多种子宫疾病,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子宫肌瘤。近年来,保留子宫和生殖器官功能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热点。为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我们对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3例患者与50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王丽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69-1471
目的:通过腹腔镜、开腹术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比,探讨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1—01收治的8—11cm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8例LM及25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结论:LM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安全可行。前提是手术医师要有丰富手术经验及缝合技术。如果子宫肌瘤较大手术时间会延长,与取出费时及缝合困难有关,但出血量无增加。  相似文献   

17.
薛惠方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90-1091
目的:探索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治疗的11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56例,对照组(单纯剖宫产组)5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50±24,术中平均出血量(mL) 340±42,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5±7,术后感染发生率2.9%,平均住院时间(d)6±1.8,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35±16,术中平均出血量(mL)315±5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4±6,术后感染发生率2.3%,平均住院时间(d)6±1.6,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疏影  张颖 《西南军医》2013,(4):428-430
目的研究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因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TAM组68例,TVM组54例,LM组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时间LM组(107.1±32.5)min分别较TAM组(75.5±26.3)min、TVM组(80.6±29.7)min明显延长(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TAM组(210±46)m1分别高于TVM组的(184±50)ml和LM组的(192±48)m(l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TVM组(8.6±3.9)g/l低于TAM组(14.7±4.2)g/l和LM组(11.1±2.7)g/(l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TVM组(24.8±7.6)h少于TAM组(33.9±10.2)h和LM组(28.1±8.4)h(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率TAM组(55.8%)高于TVM组(18.5%)、LM组(25%)(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TAM组(8.1±3.7)d与TVM组(5.0±2.8)d、LM组(5.3±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TVM和LM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但TVM手术花费相对较少,LM术式对手术操作者和器械要求较高,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要求来决定手术方式,从而获得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对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例正在日益增加。当肌瘤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时腹腔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的缺陷,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恰能弥补上述缺陷而又不失微创原则,所以逐渐受到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国内于2002年首次报道,此后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为止国内公开报道的仅数百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框架构建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0例,在患者围手术期为患者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都顺利出院,没有死亡病例,并且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对于提升其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