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中华  岳丽艳 《吉林医学》1997,18(4):200-201
为了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对21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8年跟踪观察,将216例糖尿病患者HbA1C8年间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分析HbA1C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8年间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在6.0%以下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0%;HbA1C平均值在6.0%~6.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13.3%;HbA1C平均值在7.0%~7.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13.5%;HbA1C平均值在8.0%~8.9%之间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43.4%;HbA1C平均值在9.0%以上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为42.0%。因此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以下,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病人(30例有大血管病变,28例无血管病变)及46例正常人,采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比色法测定了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LDL),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D)。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之间比较,糖化LDL、CIC水平明显升高,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 58 例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病人(30 例有大血管病变,28 例无血管病变)及46 例正常人,采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比色法测定了血清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 L D L),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了循环免疫复合物( C I C)。结果: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之间比较,糖化 L D L、 C I C水平明显升高。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水平与 C I C的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2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糖化 L D L及 C I C的增高与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糖化 L D L及 C I C的代谢异常对于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轻度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检查了147例只有饮食治疗的患者,1993年1月至1995年7月147例均做了眼部检查并采用饮食治疗,随访至1997年10月,平均随访时间34±11年。在这期间以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作为血糖控制的水平。在基线有132例(90%)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15例(10%)有轻度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无视网膜病变进展者113例,27例视网膜病变进展至Ⅰ期,6例进展至Ⅱ期,仅1例进展至Ⅳ期增殖型视网膜病变。Ⅰ期HbAIC(%)为65±13,病变进展至Ⅱ期有较高HbAIC(%)(72±12),差异很显著(P<001),提示HbAIC水平即使稍为增高,也有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68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a)[Lp(a)];并同时观察这些病人的视网膜情况。结果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LDL-C和Lp(a)较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明显增高,而HDL-C、ApoA1和ApoA1/ApoB100比例则较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明显降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总胆固醇、HDL-C和ApoA1/ApoB100作为独立的因素仍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结论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经门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0例,根据眼底检查以双眼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为对照组53例(无DR),观察组77例(有DR).记录患者病程、体重指数、血压,测量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可能影响DR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指数、空腹血清C肽值低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清C肽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或P<0.01).结论 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C肽是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质代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168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奚蛋白(a)[LP(a)];并同时观察这些病人的视网膜情况。结果 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血清中的总胆固醇、LDL-C和Lp(a)较不伴有糖尿病视  相似文献   

8.
糠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3例治疗体会杨海荣1)邹黎1)李桂芳2)1)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郑州4500072)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关键词痛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强的松近年来,作者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患者3例,在传统疗法的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1∶1 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处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尿蛋白增高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增大,其OR为2.41(95% CI:1.69~3.43)。经多因素分析其OR为1.9(95% CI:1.21~2.99)。结论:尿蛋白增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28例治疗体会庆惠玲1)庆运轩2)1)河南医科大学校医院郑州4500522)空军郑州460医院郑州450007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眼;治疗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功能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失调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出现血糖过高和尿糖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增高相关,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冯波  金之欣 《中级医刊》1996,31(4):10-12
通过分析4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实验检查,以认识糖尿病肾病的特点。(1)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存在有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害;(2)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3)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4)肾病指数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观察治疗效果是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检查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按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对危险因素如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血压、血糖、糖尿病病程、血脂、肌酐、尿素氮、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等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糖化血清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检验显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可疑危险因素引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中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病程四个因素被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有关,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其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ACE基因第16内含子1个287bpAlu顺序I/D型为多态性标志,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片段,1%琼脂糖凝胶电泳PCR产物。结果87例NIDDM与50例正常人之间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NIDDM合并视网膜病变与未合并视网膜病变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关系。方法: 选择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患者59例,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采集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眼底拍照检查。结果:DR组的病程、RBP4与N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RBP4是影响2型糖尿病DR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是DR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比无视网膜病变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结论 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循环研究进展杨婴综述何守志审校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微循环障碍;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核心病变。近年来,细胞因子、白细胞、粘附分子等在DR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  相似文献   

18.
心钠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叶萍  阮敏芝 《浙江医学》2000,22(3):133-135
目的 探讨心钠肽(ANP)基因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间是否存在关联,评估其在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遗传易感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莲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40例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和38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NP基因C/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A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眼科住院治疗的3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评测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3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自我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评分〉自我健康管理环境水平评分〉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水平评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总分为(138.37±26.83)分,呈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家庭功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家庭功能的改善,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董幼平  王锋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31-113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127例确诊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增高。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存在正相关平行关系,应重视这种规律,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