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及其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65377;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SM-E&#65380;PSMA在前列腺癌(53例)和前列腺增生(79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定量表达,分析其差异&#65377; 【结果】 PSM-E相对表达量在PCA组(-8.22 ± 0.32)高于BPH组(-9.99 ± 0.41),P < 0.001;PSMA相对表达量在PCA组(-12.51 ± 0.31)高于BPH组(-13.72 ± 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CA组和BPH组内PSMA与PSM-E相对表达量有相关性(r = 0.36,P < 0.05; r = 0.65,P < 0.01),与血清PSA均不相关&#65377; 【结论】 外周血定量检测PSM-E表达差异可用于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与PSMA相比PSM-E表达量更高,其检测的灵敏度更高,PSM-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65377;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们对其研究也日渐增多。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现症状时癌多半已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更具有优异性。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前列腺细胞特异性,为前列腺癌靶向性基因治疗作前期铺垫。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前列腺癌细胞DNA中扩增PSMA启动子序列,将其克隆到含有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不同癌细胞并观察EGFP在不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质粒pEGFP-PSMAm,质粒转染结果显示PSMA表达阳性的LNeap细胞中存在GFP的有效表达。结论 PSMA启动子调控EGFP表达的重组质粒的构建证明了PSMA启动子的基因转录启动与细胞PSMA的表达相关,即具有前列腺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列腺癌抗原3(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基因表达具有前列腺癌特异性,文中建立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检测PCA3评分的方法.方法 分别以LNCap和PC-3细胞株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用TaqMan探针建立检测PCA3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mRNA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特异性、重复性和计算扩增效率,建立PCA3评分计算公式.结果 检测PCA3和PSA mRNA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19%、1.09%、0.84%和0.06%、0.71%、0.79%,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3%和0.56%;扩增效率分别为0.98和1.00;以2-ΔCt表示PCA3评分.结论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CA3评分方法的特异性好,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pAD)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除以前列腺体积所得的商数。自1989年Bens。n等[‘1首先报道这一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已将其作为前列腺癌早期筛选诊断的一项有效指标,认为它在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时优于单独ffiA测定[‘、’1。我们检测了20例前列腺癌和6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PSA和ffiAD,旨在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1.1.1前列腺癌组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4.3岁。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按Jewette分期:A期3例,B期4例,C期8例…  相似文献   

6.
王晋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10-3210
<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在血清中以游离态和结合态形式存在,游离态称自由PSA,表示为FPSA。目前是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通过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各30例患者行按摩前、按摩1h内及按摩24h后的PSA监测。结果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与自身对照比较按摩前与按摩1h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前、按摩1h内与按摩24h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1h内及时抽血测定对PSA值无影响,门诊病人有针对性实施PSA监测对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1 生物化学特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e antigen.PSA)是一种存在于精液中的蛋白质,它和缓激肽家族的丝氨酸蛋白酶氨基酸顺序相似。PSA是前列腺癌(PCa)的最主要的肿瘤标志物。PSA是一种r-精蛋白,它是由前列腺管和腺泡上的上皮细胞分泌,它使精囊特异蛋白变成几个小分子量蛋白起到液化精液的作用。正常人PSA主要存在于精液中,其浓度(0.5~5.5g/L)约为血清(〈0.4μg/L)的100万倍,当肿瘤发生时,前列腺和淋巴系统间组织屏障破坏,前列腺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PSA升高,每克前列腺组织使血清PSA升高3μg/L。  相似文献   

9.
杨华旺 《医学综述》2012,18(3):374-376
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然而,PSA筛查是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否利大于弊,仍然是很多学者争论的焦点。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中,PSA筛查是一个简便易行的筛查前列腺癌的方法,但是在应用中,要结合其他方法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同时,PSA筛查造成的潜在伤害以及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近年来,PSA筛查的广泛应用影响了前列腺癌新增患者的分期,提高了治疗的生存率。与此同时,PSA在治疗前后的应用,起到了评估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前列腺癌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 848名50岁以上男性常规体检检测血清PSA,发现前列腺癌患者33例(筛查组),与同期临床诊治的28例前腺癌患者(临床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年龄分布、PSA值、临床分期、G leason评分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人群中PSA阳性(PSA≥4ng/m l)者461名,检出率为9.5%,其中确诊前列腺癌者33例,占筛查者的6.8‰。筛查组年龄为(73.2±8.0)岁,与临床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筛查组PSA≥20 ng/m l者占42.4%,临床组占7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筛查组中(A+B)期占69.7%,临床组中(A+B)期占35.7%,P<0.01;筛查组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者16例(48.5%),临床组6例(21.4%)。结论:应用血清PSA筛查能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可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自动活检枪行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一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PSA在术前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作用。结果 164例前列腺患者中,PSA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90.8%,特异性13.1%,诊断符合率43.9%,阳性预测值40.7%,阴性预测值68.4%。结论 PSA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筛查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性质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9例和PCA组2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PSAD、FPSA、TPSA水平和FPSA/TPSA的比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FPSA、TPSA、PSAD水平分别为(11.91±2.86)、(35.14±9.17)、0.85(0.09,1.18),FPSA/TPSA比值结果为0.14(0.01,0.23);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FPSA、TPSA、PSAD水平分别为(3.15±0.33)、(15.42±5.81)、0.18(0.01,0.32),FPSA/TPSA比值结果为0.21(0.02,0.4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FPSA、TPSA、PSAD水平均明显s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其FPSA/TPSA比值则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前列腺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血清PSA水平与FPSA/TPSA比值联合筛查的方法,以提升诊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两者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并计算其比值。③结果正常健康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依次为(1.49±0.58)、(11.12±6.98)和(12.32±4.73)μg/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依次为(0.31±0.10)、(1.06±0.52)和(1.25±0.41)μg/L,3组比值依次为0.22±0.05、0.11±0.05和0.08±0.02。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两者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联合应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两者比值可用于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启动子和增强子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前列腺细胞特异性,了解增强子增强转录效率的能力。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前列腺癌细胞DNA中分别扩增PSMA增强子序列.将其按不同方向亚克隆到含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质粒载体pEGFP—PSMAPPro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不同癌细胞并观察GFP在所转染的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质粒pEGFP—PSMAE-P和pEGFP-PSMAE(r)-P,质粒转染结果显示PSMA表达阳性的LNCaP细胞中存在GFP的特异有效表达,增强子序列能使基因转录效率提高30倍,不同方向的增强子序列在增强转录效率方面具有同样效应。结论 反向PSMA增强子启动子调控GFP表达的重组质粒的构建证明该调控序列具有前列腺细胞特异性,增强子具有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功能且没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5.
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胞外区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构建和表达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胞外区(tPSMA)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首先设计一对含BglⅡ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tPSMA引物,以质粒pCR3.1-Uni-hPSM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PSMA并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中,获得pAdTrack-CMV-tPSMA质粒,将其与含有pAdeasy-1的BJ5183菌电转化,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经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tPSM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tPSM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tPSMA,病毒滴度为2.0×1011pfu/L。结论:该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为下一步研究用其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基因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膜外区多肽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SMA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为PSMA的功能研究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以求进一步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使用人工合成多肽免疫BABL/c小鼠,采用PEG融合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斑点金标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亲和力及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结果 获得两株可稳定分泌PS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F4为IgG1类.IF1为IgG3类.两株单抗均能识别LNCap细胞表达的PSMA蛋白.与不表达PSMA的PC-3、SP2/0等细胞无交叉反应.杂交瘤细胞株1F1培养上清效价为1:40,腹水效价为1:6400:而杂交瘤细胞株4F4培养上清效价为1:80,腹水效价为1:8000.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两株抗PSMA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PSMA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SAD、PV与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TRUS)扫描测量PV水平并计算得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 【结果】在总计262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101例经病理确诊为Pca,检出率为38.55%。PV分段检出率:PV小于20 mL的Pca检出率为53.33%(8/15);PV在20 mL至30 mL之间检出率为72.73%(24/33);PV在30 mL至50 mL之间的检出率为36.26%(33/91);PV超过50 mL的检出率为29.27%(36/123)。以PSAD = 0.15 ng/mL2为界点,诊断Pca的敏感度47%,特异度90%。【结论】随着PV的增大, Pca的检出率会逐渐下降,所以根据PV大小合理确定穿刺针数,可以提高Pca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两者比值(TPSA/F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疾病中的签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PSA、FPSA、FPSA/TPSA。并对3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在TPSA≥20ng/ml时和TPSA〈2ng/ml时,TPSA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ng/ml〈TPSA〈20ng/ml的区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PSA/TPSA的比值在此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P—SA、FPSA、FPSA/TPSA可提高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中国男性健康。目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但其特异性差。PSA受年龄、前列腺体积等各种因素影响,当去除这些影响因素后,其预测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提高,由此衍生了年龄相关的PSA参考值、PSA密度等。此外,体质指数(BMI)亦是影响PSA水平的因素,BMI升高引起血清PSA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影响机制可能是肥胖相关性血液稀释和雄激素水平变化。未来,消除影响PSA水平的多种因素,将使PSA预测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癌 ( 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 BPH)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12例 PC和 30例 BPH患者的血清 FPSA和 TPSA进行测定。  结果 :FPSA与 TPSA比值在 PC和 BPH中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0 1) ,分别为 9.85%和 2 0 .12 %。当二者比值的界值 <0 .15时 ,其 PC诊断的敏感性 (取 PSA<4 ng/ ml为界值 )为 92 % ,特异性由 60 %提高至 80 %。  结论 :二者比值 <0 .15时提高了 TPSA在 PC和 BPH中的鉴别诊断 ,可早期发现 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