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伴HP感染消化性溃疡行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伴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行甲硝唑、奥美拉唑、铋剂与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溃疡愈合与HP根除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比对照组73.68%高(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54%比对照组31.58%低(P<0.05)。结论小儿伴HP感染消化性溃疡行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伴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3例小儿伴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34例,年龄在5~11岁之间,女性29例,年龄在6~14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将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1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4.2%。结论对于小儿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疾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1):157-159
目的:评价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均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与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转阴率(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9.17%(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疗效优于三联疗法,可提高HP转阴率和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应用低剂量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高剂量克拉霉素拉霉素四联疗法。比较2组患儿的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治疗中腹痛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溃疡愈合率及Hp清除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孙泰  龚涛  张莉 《中国药业》2013,22(15):91-92
目的探讨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取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5周。结果两组患儿溃疡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在清除HP方面优于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低,是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奉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43-2143
目的:探讨根除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最佳疗法,观察盐酸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与甲硝唑三联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90例,随机分成盐酸克拉霉素三联组45例,甲硝唑三联组45例,三联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患儿盐酸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HP根除率分别N95.56%(43/45)和91.11%(41/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溃疡愈合率盐酸克拉霉素组与甲硝唑组分别为97.78%(44/45)和82.22%(37/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根除HP感染两种方案效果类似,但盐酸克拉霉素组对溃疡愈合优于甲硝唑组。  相似文献   

7.
雷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51-15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对比其安全性和根治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94.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HP清除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结论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提高HP的根治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浩淼 《中国药业》2013,22(10):23-24
目的评价新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组患者给予PPI新四联疗法(雷贝拉唑+甲哨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计算HP清除率,观察治疗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消化性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χ2=24.735,P<0.01);治疗组HP清除率为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χ2=5.33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0%(χ2=14.654,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χ2=4.536,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甲哨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新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贺燕 《中国药业》2013,(16):109-109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复查胃镜、检测H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HP转阴率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和67.39%(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协同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三联疗法为研究视角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法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86.0%、不良反应发生率4.0%,优于对照组的74.0%和10.0%(P<0.0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小儿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方案较多,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与雷贝拉唑的三联疗法均有良好的效果;②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合消化性溃疡患儿.  相似文献   

11.
帅跃周 《北方药学》2012,9(6):49-49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治疗后复发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中采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对照组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四联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着,Hp转阴率高,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别选择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以及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消化性溃疡患儿家属抽签展开分组研究;观察组: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照组: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临床展开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评价.HT5"H结果 在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儿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评价方面,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儿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儿的疾病表现等加以了解,合理选择奥美拉唑四联方法进行治疗,同三联疗法进行比较,获得显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评价效果,值得消化性溃疡疾病治疗过程中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40例。结果服药3d全部病例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胃镜检查25例胃溃疡24例愈合,12例十二指肠溃疡全部愈合,3例复合性溃疡2例愈合,愈合率95%。HP消除率97.5%。结论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快,症状消失迅速。  相似文献   

14.
张军汉  张伟  罗玉  迟雪梅 《中国药业》2012,21(23):80-80
目的观察四联(埃索美拉唑、复方铝酸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周疗法治疗初发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为根治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新疗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共100例确诊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使用埃索美拉唑、复方铝酸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服用1周(观察组)或使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服用1周(对照组),行根除HP治疗,停药1月复查胃镜了解HP根除情况,同时观察联合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关拉唑四联l周疗法疗效较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根治HP感染相关溃疡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84例,按照1∶1完全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雷尼替丁口服常规疗法,实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口服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比实验组2.38%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本组102例消化性溃疡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Hp转阴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Hp转阴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李颖 《中国实用医药》2023,(24):104-107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伴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转阴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Hp转阴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0.54±1.64)、(88.75±2.64)、(88.98±1.65)、(88.97±1.21)、(80.66±1.4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6.73±3.16)、(73.24±1.30)、(77.63±1.42)、(79.46±1.77)、(68.21±2.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和HP清除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半年内及1年内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例(10.26%)和11例(29.73%),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5, 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者(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观察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1,5.23,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PPI三联疗法能提高消化性溃疡的HP根除率,能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溃疡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37例,占92.5%,对照组HP转阴35例,占92.1%,两组HP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好,在抑制胃酸分泌及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两种四联疗法来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找出最优的治疗方法,对最优的治疗方法给出临床使用价值评价,为以后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方法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院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43例,对照组为43例。治疗组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主要有奥迈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四种。对照组采用以雷尼替丁为主的四联疗法,主要有雷尼替丁、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四种。两组的治疗时间都为1个月,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对比两组疗效的结果,统计两组的消化性溃疡愈合情况、幽门螺杆菌转阴性情况、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为95.3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90.70%,但由于P>0.05,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种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相差无几;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为92.50%,对照组仅为74.36%,由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5.11%,其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与以雷尼替丁为主的四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愈情况相当,但是幽门螺杆菌的转阴情况、治疗的有效情况,都是以奥美拉唑的四联疗法优于雷尼替丁的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