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的评估在3.0 T场强利用三维(3D)时飞法(TOF)MR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小的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方案由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病人或符合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评估CT在肥厚型心肌病(HCM)并怀疑伴发冠状动脉疾病(CAD)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病人被纳入此项研究。心脏CT检查包括CT冠状动脉成像(CT-  相似文献   

3.
正摘要目的评估不毗邻胸膜表面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侵犯伴随的胸膜标记。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回顾研究委员会批准免除知情同意。141例不毗邻胸膜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病理分析证实44例(31.2%)有脏层胸膜侵犯,97例(68.8%)无胸膜侵犯]研究是在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中心进行的。胸膜标记分为3种类型(1型,一个或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食管闭锁(OA)的诊断率有待提高,同时尽可能全面评估OA对胎儿的影响,尤其是OA的类型及间隙的长度。研究旨在评估胎儿MR成像(f MRI)对OA的诊断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方法,对20例受检者分别进行左、右冠状动脉成像,经后处理获得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应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评价增强前后的冠状动脉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对获得成功的18例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评价,增强前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26.37±7.02,对比噪声比为14.76±6.97;增强后冠状动脉图像的信噪比为38.87±11.62,对比噪声比为33.72±10.80,经统计学比较,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增强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62;P<0.05)。(2)对比剂增强后左、右及左回旋支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为100%,远侧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4.4%、88.8%、77.8%。结论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h、(6.15±0.69)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 (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为探讨脑血流速度(VM)和脑血管搏动指数(PI)与年龄的关系,作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技术,对年龄21~70岁的2 228名健康查体者进行了TCD超声检测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成像技术中数字血管造影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年里,数字技术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血管成像,其成像质量较早期模拟数字转换血管造影(DSA)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各公司都开发了数字系统1024×1024矩阵,具有充足的内存,采集速度快,操作简便和运作可靠的特点,在应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期胶片-增感屏(片-屏)成像功能,有快速采集、实时成像对比度敏感性高和图像可行后处理的优点,使之成为优良的血管成像方法。静脉和动脉 DSADSA 最初是用作为经静脉注射造影剂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多排螺旋CT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对113条旁路血管(其中内乳动脉桥42条,隐静脉桥71条)分别用16排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MSCTA检查均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进行.然后进行原始薄层图像分别进行MPR、CPR及VR重建,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和狭窄程度由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来评估.结果:MSCTA能显示绝大部分冠状动脉桥血管,经MSCTA检查发现有28条桥血管发生闭塞,10条桥血管有显著狭窄病变.通过CAG检查比较MSCTA结果证实:在所有38条MSCTA检查发现闭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桥血管中,CAG显示有35条桥血管有闭塞或狭窄;在所有72条MSCTA检查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桥血管中,CAG显示有78条桥血管正常,总共有5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发生.MSCTA检查的敏感性94.6%,特异性94%;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94%,Kappa指数0.87.结论:选择合适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进行MSCTA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成像,可提供较为清晰的血管影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性.MSCT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中风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 44 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1] 。在中国 ,脑中风是引起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每年发病率为 ( 12~ 18)× 10 -7万 ,每年约有 10 0万人死于此病 ,死亡率为 ( 13~ 15 ) 10 -7万。脑中风的 2 /3病例是动脉硬化所致 ,颈动脉的颅外段是经常受累的部位。而颈动脉的颅外段狭窄是可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协作组NASCET(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和欧洲颈动脉外科协作组ECST(EuropeanCarotidSurgeryTrial) ,做了大量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分析软件(V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共44个小及微小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头颅CT血管成像(CTA)影像资料.所有影像数据由2组医师独立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多普勒微探头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IVDS)测定血流速度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一直径为0.3mm的多普勒微探头,先对40例常规脑血管造影的45条不同血管进行插管及波形记录研究,再利用IVDS对14例股-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流速度的对比研究。结果IVDS在健康血管中应用成功率达95.6%(43/45),并记录到与经皮测量相似的典型的动脉血流频谱图;14例股-动脉狭窄中,12例经IVDS证实狭窄病变经球囊成功扩张后血流显著增加,PTA前后血流速度比较,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01,P<0.01)。结论IVDS测定血流速度是可行的;对于经皮能直接探查到的血管,经皮多普勒超声仍为最佳选择;对于经皮无法直接探查到的血管,IVDS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玉辉  张希臣 《武警医学》2008,19(5):423-426
 目的 探讨精索曲张静脉结扎在改良Palomo术和经腹股沟手术方法 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3~2007年收治的15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良Palomo术组72例、经腹股沟手术组80例.结果 改良P alomo术治愈率为l00%,阴囊水肿和附睾炎分别为4.17%(3例)、5.56%(4例),经腹股沟手术治愈率为91.25%(73例).阴囊水肿和附睾炎分别为15%(12例)、18.75%(15例).改良Pa lomo术组与经腹股沟手术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改良Palomo术优于经腹股沟结扎法,是一种创伤小,费用少,操作简便,疗效高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经皮经腔介入治疗技术在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局部溶栓、经皮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catheteangioplasty ,PTA)和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作用。方法  1987年 12月至 1997年 12月间 ,10 5例 115段动脉狭窄或阻塞接受了介入治疗。在 6 3段阻塞中 ,6 1段首选了局部溶栓 ;2段首选了PTA ;在 5 2段狭窄中 ,5 0段首选了PTA ;2段首选了内支架置入 ,这 2段为 2例病人 ,分别为胸腹主动脉交界处假性动脉瘤和腹主动脉夹层。结果 全组总的治疗成功率为 98 3% (113/ 115 ) ,PTA后内支架置入率为19 8% (16 / 81) ,并发症发生率为 1 7% (2 / 115 )。狭窄组和阻塞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 10 0 0 % (5 2 /5 2 )和 96 8% (6 1/ 6 3) ;PTA后内支架置入率分别为 14 0 % (7/ 5 0 )和 2 9 0 % (9/ 31)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0 0 % (0 / 5 2 )和 3 2 % (2 / 6 3)。在阻塞组中 ,首选溶栓和未作溶栓的PTA后内支架置入率分别为2 4 1% (7/ 2 9)和 2 / 2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 6 % (1/ 6 1)和 1/ 2。结论 经皮经腔技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局部溶栓、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我们反对动脉注射碘基对比剂(CM)引起对比剂性肾病(CIN)的危险大于静脉注射的观点,因为:①在经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及大多数其他经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相对于肾脏CM也是经静脉注射的;②缺乏在危险因素及CM剂量匹配下动脉内与静脉内注射的对照性研究;③危险因素较少病人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MS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9例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均经16层MSCTA血管造影,其中,7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79例中,MSCTA正确诊断恶性病例42例,漏诊1例;正确诊断良性病例35例,误诊1例。本组病例中MSCTA的诊断敏感性97.67%,特异性97.22%,准确性97.45%,阳性预测值98.0%,阴性预测值94.59%。结论MSCTA对血管性或与血管相关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60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3D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 3DDCEMRA包括 4 4例病变血管和 16例正常血管。选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 ( 3DFFE)序列 ,行3DDCEMRA检查 ,主要参数为TR 9毫秒 ,TE 3毫秒 ,翻转角 3 0° ,矩阵 12 8× 2 5 6,快速注射 0 2mmol/kg钆 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注射速度 1 5~ 2 0ml/s ,延迟时间依据病情而定 ,其中 3 6例 (病变组 3 4例和正常组 2例 )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 (IADSA)或 (和 )手术证实 ;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 3级评价 ,并计算出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 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 5 7例 ,占 95 %。5 0例 ( 16例正常组与经手术、IADSA证实的 3 4例病变组 ) 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4 1%、87 5 %和 92 0 % ;假阳性 ,假阴性各 2例 ,病变程度高估 3例。 3 4例各类血管和相关病变的 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 (和 )手术符合率为 85 3 % ,主动脉及其主支病变则分别为 10 0 0 %和77 3 %。结论  3DDCEMRA是一种有效、微创技术 ,评价主动脉病变可与IADSA媲美 ,对主动脉主支病变与IADSA尚有一定差距 ,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和改善重建技术 ,有望能逐步替代IAD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静脉病变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血管成像的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48例诊断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1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12例)、布-加畸形(5例)、癌性腹膜转移(3例)下肢动静脉瘘并多发静脉瘤(1例),外伤性动脉离断伴动静脉瘘(3例),股深静脉癌栓(2例)、腹腔及后背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上肢、胸背部及下肢海绵状血管瘤(7例)及下肢静脉曲张2例行16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或静脉期扫描.部分病例经DSA及手术证实.对比剂(100mI或150ml碘海醇350mg/ml或300mg/ml)以3~3.5ml/s经肘静脉注入,将动脉期和门脉期或静脉期的原始图像以1.25mm的层厚,间隔为1.25mm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获取容积显示、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或曲面重建图像.结果:48例静脉病变,4例AVF、3例血管瘤及1例下肢静脉造影的布加畸形在动脉期均可见早显迂曲的静脉以及团状的血管团结构,其他40例均为正常表现.在门脉期或静脉期表现各种各样:布加畸形(n=5)呈下腔静脉肝内段闭塞(n=2)、肝内肝静脉细小狭窄(n=3);门脉高压征、癌性腹膜转移及下肢静脉曲张(n=17)显示食管下段、胃底静脉、腹腔内相应肠系膜上静脉及下静脉及腹壁静脉、下肢静脉的血管迂曲扩张,门静脉以及脾静脉的增粗;门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及肿瘤所致下肢深股静脉的腔内充盈缺损(n=15),多发静脉瘤表现为下肢腘窝区多支静脉分布区的团状瘤样扩张(n=1),海绵状血管瘤(n=5)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可见增强强化的血管结构,静脉期还可见病灶内增粗的引流静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显示静脉血管的病变并提供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为一种可靠的微创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T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 (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对经血管造影证实存在有经典性CNV或隐匿性CNV的 2 1例 2 4眼AMD患者进行一次或多次TTT治疗 ,定期随访视力、眼底及血管造影等 ,平均随访 3 7± 2 3个月 (1~ 7个月 )。结果 :TTT各光斑平均功率密度为 1 8 2 7± 2 32W cm2 。经治疗后 ,1 0眼 (41 7% )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视力稳定或提高者 2 1眼 (87 5 % ) ,下降者 (≥ 1行 ) 3眼 (1 2 5 % ) ;3例 3眼于TTT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 ,2例 2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Amplatzer血管塞(AVP)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有12例患者接受AVP封堵治疗,其中单发及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7例,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法洛四联症大型体肺侧支3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胸部CT造影筛查,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本组均应用AVP有效封堵异常血管畸形,造影判断即刻成功率为100%,无移位、脱落等早期并发症.封堵血管16支,平均内径(5.2±1.9)mm,所用AVP直径为(9.2±2.4)mm.所有患者封堵术后平均3个月随访心超和(或)胸部CT造影,显示封堵血管闭塞良好,无异常、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导管应用AVP封堵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