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酸及血糖在手足口病重症的变化情况,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手足口病普通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乳酸及血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乳酸及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及血糖水平升高是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酶电极法”(酶膜法)与动脉血血气、生化同步进行血乳酸检测。检测健康儿童250例为对照组。正常值((?)±SD)1.33±0.26mmol/L,因此高乳酸血症((?) 2SD)即≥1.85mmol/L。乳酸性酸中毒血乳酸值≥5mmol/L,PH(?)7.25。检测危重患儿120例各病种血乳酸值结果均有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并且乳酸值随着病情恶化而增高。蒙被综合征患儿显示血乳酸值增高伴有 AG 值上升和血 PH 值下降。作者强调危重患儿如能及时检测血乳酸,对其判断组织灌注不良或缺氧程度,估计预后及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极易发生高血糖,对患者预后不利,而围术期血糖和患者的乳酸有密切的关系。目的:观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不同时间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63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标准治疗,血糖浓度维持于7.5-11.1mmol/L;实验组通过胰岛素持续输注进行强化治疗,血糖浓度维持于3.6-7.5mmol/L。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体外循环中及瓣膜置换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随着瓣膜置换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都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都有血糖、血乳酸逐渐升高到再恢复正常的过程,尤其以置换后6h为最高;血糖值与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与乳酸的相关系数为0.838,单侧P<0.01,证明两个变量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对控制心脏瓣膜置换中及瓣膜置换后血糖、血乳酸水平有利,可以降低患者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血糖与血乳酸的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检测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1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α-羟丁酸脱氢酶以及乳酸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的表达水平较高,上述指标可以用于该病的特异性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脓毒症患者65例,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中PCT和血乳酸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CT、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PCT和血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PCT和血乳酸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21~0.998),0.748(95%CI:0.625~0.903)。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和血乳酸表达水平升高,在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乳酸、B型钠尿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该院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期、溶栓术后24、48、72h,禁食12h后的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乳酸、BNP和Hcy水平,作动态监测分析研究,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期组、恢复期组血乳酸、BNP和Hcy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组发病期血乳酸、BNP和Hcy水平分别为(6.47±3.92)mmol/L、(100.52±48.96)pg/mL和(28.87±15.13)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术后恢复期48~72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术后恢复期血乳酸、BNP和Hcy水平逐渐下降,至术后72h血乳酸、BNP和Hcy水平下降至最低,分别为(2.16±1.83)mmol/L、(33.61±10.42)pg/mL、(18.87±8.27)μmol/L。结论 血乳酸、BNP和Hcy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为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应及时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并进行动态监测,正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者血糖及白细胞对病情轻重的判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1年6~8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91例,其中重症48例,轻症4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和白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白细胞及血糖值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白细胞及血糖对早期发现危重病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快速分血法测定血糖等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例随机采取的样本用封闭式采血快速分血试管(检测组)与传统的普通玻璃试管(对照组),对同一供血者血样中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血钾(K),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进行动态观察后表明,封闭式采血快速分血试管能明显缩短血清分离析出的时间,其中的分离胶能有效的将血块(球)与血清隔离,保证血清化学的成份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入院治疗的伴呼吸系统损害及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在入院第二天早晨采外周静脉血,查血常规及空腹血糖,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伴呼吸系统损害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手足口患儿,两者差异显著(P<0.01)。白细胞数及血糖检测在判断手足口病患儿有无呼吸系统损害有重要意义,对于白细胞数及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者,应严密观察、积极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陈依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3):1965
目的研究青少年不同负荷运动对血乳酸的变化点。方法用递增负荷、定量负荷重复游及大强度负荷间歇息训练法,分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或健身者个体有氧能力。果青少年运动员无论最高乳酸生成还是耐乳酸能力均低成年运动员。结论运动员和健身者负荷或较剧烈的锻练后采用慢游、慢跑或步行等积极放松方式,利于乳酸尽快消除;坐休息等消极放松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乳酸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乳酸检测,计算乳酸清除率(LCR),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观察组根据LCR分为高LCR组(n=63)和低LCR组(n=57),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根据观察组入院24 h是否好转,分为好转组(n=55)和未好转组(n=65),比较两组入院24 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CR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8.62±1.95) mmol/L,高于对照组[(5.26±0.3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CR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16±0.62) mmol/L、(14.26±1.27)分、1.59%,均分别低于低L...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动强度对训练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武装警察部队战士100m跑及其不同训练手段对机体生化水平的影响,了解战士速度能力的现状,为合理的进行速度训练提供思路。方法:选择3个不同速度能力等级的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100m跑和30m&;#215;5次跑、50m&;#215;5次跑、70m&;#215;5次跑,不同负荷形式的跑的测试间隔为3d。比较同一等级的战士和不同等级的战士在完成不同训练内容时的血乳酸水平。结果:100m跑及30m&;#215;5次跑、50m&;#215;5次跑和70m&;#215;5次跑后的血乳酸值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01)。100m全力跑时优秀组的血乳酸值最高,为(10.37&;#177;1.60)mmol/L,中等组最低,为(7.90&;#177;1.13)mmol/L。而3组进行等负荷的短距离重复跑时优秀组和良好组的血乳酸值较低。结论:根据不同练习手段产生血乳酸的差异,作者认为3组战士发展速度的训练手段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血乳酸在负荷运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青少年不同负荷运动对血乳酸的变化特点。方法 用递增负荷、定量负荷重复游及大强度负荷间歇体息训练法,分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或健身者个体有氧能力。结果 青少年运动员无论最高乳酸生成还是耐乳酸能力均低于成年运动员。结论 运动员和健身者负荷或较剧烈的锻炼后宜采用慢游、慢跑或步行等积极放松方式,利于乳酸尽快消除;坐休息等消极放松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3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测定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24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24 h乳酸清除率,入住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48 h的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的差异。结果: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24 h APACHEⅡ评分、48 h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指导脓毒症的治疗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武装警察部队战士100m跑及其不同训练手段对机体生化水平的影响,了解战士速度能力的现状,为合理的进行速度训练提供思路。方法:选择3个不同速度能力等级的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100m跑和30m×5次跑、50m×5次跑、70m×5次跑,不同负荷形式的跑的测试间隔为3d。比较同一等级的战士和不同等级的战士在完成不同训练内容时的血乳酸水平。结果:100m跑及30m×5次跑、50m×5次跑和70m×5次跑后的血乳酸值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100m全力跑时优秀组的血乳酸值最高,为(10.37±1.60)mmol/L,中等组最低,为(7.90±1.13)mmol/L。而3组进行等负荷的短距离重复跑时优秀组和良好组的血乳酸值较低。结论:根据不同练习手段产生血乳酸的差异,作者认为3组战士发展速度的训练手段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血乳酸及血肌酐水平的测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61例SAP患者入住ICU 24h及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及肌酐水平,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39)及死亡组(n=2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全血乳酸及肌酐水平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水平,生存组(4.32±0.59) mmol/L低于死亡组(10.62±1.33) 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肌酐水平,生存组(121.17±12.03) μmol/L低于死亡组(297.54±13.15)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血肌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 血乳酸和肌酐水平对SA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来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53-5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目前认为,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肺部的突出表现,主要临床特征为顽固性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非心源性肺水肿[1].乳酸本身是细胞发生无氧代谢时的临时产物,被推荐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无氧代谢和组织灌注情况的敏感指标,能较为有效地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2].既往研究也证实,对于ARDS患者,肺脏成为乳酸产生的主要场所[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早期血乳酸水平,并结合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