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治疗及随访的38例COP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另外选取同期的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CRP、IL-8、IL-17的水平等。观察COPD患者血清IL-8、IL-17及CRP水平与BODE指数及其构成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8、IL-17及CRP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8及IL-17水平与与BODE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与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的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IL-8水平与BMI也存在负相关性。结论血清CRP、IL-8及IL-17水平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其与BODE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三种因子的检测能有效预测此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2水平,探讨IL-32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30名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分析IL-32水平与中性粒细胞、IL-8、肿瘤坏死因子-α及气流阻塞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血清及诱导痰中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及诱导痰中IL-32水平与IL-8、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数及比例均呈正相关(P〈0.01),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pa(O2)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3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与BODE指数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BODE评分,并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对BODE指数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BODE评分与TNF-α存在明显正相关(r=0.455,P<0.01),与IL-8也存在正相关(r=0.303,P<0.05),与CRP无明显相关性(r=0.111,P=0.398);IL-8与体质量指数(r=-0.417,P<0.0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r=-0.538,P<0.01)、6 min步行距离(r=-0.419,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TNF-α与体质量指数(r=-0.262,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r=-0.348,P<0.01)、6 min步行距离(r=-0.334,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BODE指数作为COPD的多维评价系统,与体内炎症反应状态有相关性,提示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全身效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作为AECOPD组,根据治疗前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合并呼衰组和未合并呼衰组2个亚组;选取同期经常规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的AECOPD患者60例作为COPD稳定期组;选取同期体检结果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呼衰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呼衰组(P〈0.05);合并呼衰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呼衰组(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P〈0.05),而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8,P〈0.05)。结论血清sICAM-1和IL-18水平的上升以及血清IL-10水平的下降可能与AECOPD的发生及其合并呼吸衰竭有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的上升可反映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加剧状态。  相似文献   

5.
杨凯  贺兼斌 《临床医学》2009,29(2):96-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及30例健康者的血清IL-8、IFN-γ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与IFN-γ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IL-8、LTB4)水平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BODE和GOLD分级,分析BODE与GOLD之间的相关性。测定各组COPD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7、IL-8和LTB4的水平,分析BODE指数与外周血中TNF-α、IL-17、IL-8和LTB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BODE指数分级与GOLD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00 1)。COPD各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TNF-α、IL-17、IL-8和LTB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随着BODE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TNF-α、IL-17、IL-8及LTB4水平与BODE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83、0.756、0.774、0.933,均P<0.01)。结论对TNF-α、IL-17、IL-8、LTB4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COPD病情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急性期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入组时及急性期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分析血清GDF-15、IL-6、PCT水平与BODE指数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IL-6、PCT在诊断AECOPD中的价值。结果健康组、稳定期组及急性期组受试者血清GDF-15、IL-6及PCT水平依次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BODE指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组患者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F-15(r=0.53...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IL)-3、IL-6基因疗法对化疗后造血恢复及重建的作用,研究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3、IL-6基因疗法以及合用两种基因疗法对5-氟尿嘧啶所造成的造血损伤小鼠模型的恢复作用。结果发现,单用IL-3基因疗法对化疗后小鼠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减少具有促恢复作用,但对血小板促恢复作用不明显;单用IL-6基因疗法对化疗后小鼠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促恢复作用;当合用IL-3、IL-6基因疗法时可使化疗后小鼠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提前恢复到化疗前水平,尤其血小板恢复作用更明显,且最低水平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高于单一疗法时的数量,但合用对白细胞恢复作用效果与单用IL-3基因疗法相比无显著差异。对小鼠骨髓CFU-GM及CFU-MK进行体外动态观察,发现合用疗法促进CFU-GM、CFU-MK恢复作用显著高于单一疗法。结果表明合用IL-3、IL-6基因疗法能显著恢复化疗导致的造血损伤,促进化疗后血细胞恢复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IL-3或IL-6基因疗法,可望为恢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导致的机体造血损伤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细胞因子包括IL-12、IL-23、IL-27及IL-35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集105例确诊为IBD患者的外周血(其中克罗恩病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40例),另采集24例肠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含量,比较3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IBD间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克罗恩病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3、IL-27以及IL-35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Ph-)的初诊MPN患者[MPN组,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清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和健康人的外周血IL-6和IL-18的血清水平,分析不同证型两指标之间及其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IL-6和IL-18血清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活动期RA患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6浓度明显高于痰瘀互结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风湿热郁型无明显差异(P>0.05);而风寒湿阻型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风湿热郁型与肝肾两虚型(P<0.05),而与痰瘀互结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血清水平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且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颅脑手术患者在轻度低温及正常温度时血浆IL-2及IL-10的变化,观察温度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脑外科手术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随机分为两组:低温组(A组)、保温组(B组),每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T0)、术后24h(T1)、48h(T2)采静脉血3mL,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2 及IL-10的变化。结果 A组IL-2在T1时明显降低(P<0.05),B组IL-2血浆浓度无明显变化。两组IL-2血浆浓度在 T1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0在T1时两组均升高,但在A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到T2时A组IL-10 继续升高(P<0.05),而B组IL-10有所降低。两组组问相比在T2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术后的免疫功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维持术中正常体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术后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3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121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对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周末、6个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IL-6水平及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末血清IL-2、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不同药物对IL-2、IL-6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对IL-2、IL-6均有抑制作用,利培酮对IL-2、IL-6的影响大一些。  相似文献   

18.
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淋巴细胞浸润和甲状腺纤维化,是目前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目前,H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均会影响甲状腺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HT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CD4T淋巴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其进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CD4T细胞可分化为两种细胞形式,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继而分化成为不同功能的T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在HT疾病进展中,多种细胞因子,如IL(白细胞介素)-6、IL-17、IL-22等细胞因子参与并发挥作用,笔者就CD4T细胞与HT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4、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52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IL-4、IL-18水平,荧光PCR法测定肝炎患者血清中HBV-NA的含量。结果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IL-4、IL-18水平升高,低病毒量组血清IL-18浓度高于高病毒量组。结论IL-4、IL-18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感染的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