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 M、Ig G、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MPP患儿88例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n=33)和支气管肺炎组(n=55),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MP-Ig M、MP-Ig G、血清CRP和PCT检测结果,同时分析2组MPP患儿入院时和退热后3 d血清CRP、PCT变化情况。结果 MPP患儿MP-Ig M、MP-Ig G、CRP和PCT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除MP-Ig G外,MPP患儿2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后3 d,2组血清CRP和PCT值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支气管肺炎组血清CRP和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联合肺炎支原体Ig M和Ig G、血清CRP、PCT监测有助于MPP早期诊断、感染程度以及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83-284
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小儿哮喘患儿,与48例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儿童,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一定标准下进行空腹静脉血采取,并使用放射免疫法对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血清中MP特异性抗体(MP-Ig M)滴度进行测定,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MP-Ig M阳性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且观察组的MP-Ig M阳性血清总Ig E水平和MP-Ig M阳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 M阴性血清总Ig E水平及MP-Ig M阴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发生哮喘与MP感染有着密切联系,当小儿出现哮喘时应及时对其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查,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促进预后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3.
刘晓丽 《临床医学》2012,32(1):89-9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1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与160例呼吸道感染伴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通过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测定MP-IgM)确定患儿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MP-IgM阳性率,阳性率45.6%;对照组阳性198例,阳性率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经治疗后,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支原体可能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的重要病原体.小儿发生支气管哮喘时常常伴发支原体感染,应加强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有效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Ig M(MP-Ig M)与MP肺炎(MP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池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MPP的92例患儿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集血样测定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患儿MP-Ig M阳性情况;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入院时MPP组与对照组MP-Ig M阳性率;分析病程、年龄与MP-Ig M阳性率的关系;比较MPP轻症组与重症组MP-Ig M抗体效价,分析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MP-Ig M效价相关性。结果 ①MPP组入院时MP-Ig M阳性率(64. 13%)高于对照组(0)(P 0. 05);②随病程延长,MPP患儿Mp-Ig M阳性率上升(P 0. 05),病程超过3周后MPP患儿阳性率高达100. 0%;③3~5岁、5~14岁MPP患儿MP-Ig M阳性率高于1~3岁患儿(P 0. 05),5~14岁患儿又高于3~5岁患儿(P 0. 05);④重症MPP患儿Mp-Ig M抗体阳性率略高于轻症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轻症组患儿抗体出现时限为病程1周、1~2周比例高于重症组,重症组抗体出现时限为病程3周以上比率较轻症组高(P 0. 05);⑤重症组MP-IgM效价等级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效价1︰40比率低于轻症组(2. 56%vs. 35. 85%)(P 0. 05),效价 1︰160所占比率为66. 67%,高于轻症组的33. 96%(P 0. 05)。⑥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MP-Ig M效价呈正相关(r=0. 374,P 0. 05)。结论 MPP患儿MP-Ig M效价与病情程度呈正性相关关系,MP-Ig M滴度越高,MPP患儿病情越严重,随年龄上升及病程延长,MP-Ig M抗体检出率上升,临床需结合年龄、病程综合考虑患儿是否存在MP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G、MP-Ig M)、C-反应蛋白(CP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2例,根据致病病原体分为细菌感染组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7例及病毒感染组14例。比较每组各项血清的阳性率与水平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MP-Ig G、MP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菌感染组WBC、CPR及PCT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PR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 MP-Ig M、CPR与PCT能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联合诊断意义较大,且对感染类型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肺炎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25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肺炎组82例,支原体肺炎组66例,细菌性肺炎组108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较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童肺炎诊断具有鉴别意义,其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芳菲  王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059-206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MP)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174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DNA。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62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PCR阳性51例,阳性率为29.3%,对照组阳性17例,阳性率为1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呼吸道感染,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做MP-PCR检测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儿科2016-01—12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36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115例,120例,125例。另选择某院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36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1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37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在儿童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379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1 37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494例,总阳性率35.82%;其中男性阳性率36.48%,女性阳性率35.11%,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4~8岁组阳性率最高(45.72%),2岁组最低(1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中,11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最高(42.62%),5~7月阳性率最低(23.7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总检出率较高,结果准确、简便、快速,为临床尽快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发小儿哮喘采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阿奇霉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8例MP感染致哮喘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β2受体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β2受体兴奋剂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最大峰流速、治疗3 d后临床症状表现(发热、肺部炎症、肺部啰音、肺部哮鸣音、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复发率、MP-Ig M抗体、复发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3 d后研究组患儿的发热、肺部啰音、肺部哮鸣音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最大峰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出现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MP-Ig 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感染引发小儿哮喘采用大阿奇霉素联合β2受体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82例,分为病毒性肺炎组(32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细菌性肺炎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结果各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毒性肺炎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最高,其次为支原体肺炎组,各肺炎组血清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94.74%)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72.41%)高于非发热肺炎患儿(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检测G-CSF、sIL-2R、CRP水平对诊断小儿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在各年龄段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取患者静脉血,应用肺炎支原体(MP)Ig M抗体试剂盒对105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MP-Ig M检测。结果MP-Ig M阳性率3个月~1岁为24%;1~3岁为30.5%;3~12岁为39.1%;12~18岁为12.4%;18~76岁为9.3%。结论检测血清中MP-Ig M可作为MP的早期诊断指标,MP主要感染3~12岁儿童。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89-1090
选取我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婴幼儿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CMV-Ig M的阳性率,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中不同年龄段CMV-Ig M的阳性率。观察组患儿CMV-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CMV-Ig 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对于高发人群应及早做好预防及干预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5—2016年住院诊断为肺炎患儿150例,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将150例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44例,50例,5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的非感染小儿1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C-反应蛋白检测和降钙素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经合理用药后,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未见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7 d时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细菌性小儿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但不能区别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因此,降钙素原还不能取代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肺炎患儿7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除外)。在入院时(急性期)采集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他7种呼吸病原体IgM, 并于-70 ℃保存部分血清;采集咽拭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P-DNA。根据临床诊断和MP-IgM或MP-DNA拷贝数分为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在病情明显好转时(恢复期), 对伴有哮喘发作的患儿采静脉血分离血清, 置于-70 ℃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儿血清中TARC的水平。评价血清中TARC水平在两组患儿之间以及急性期和恢复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中有哮喘发作的比例高于非MP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4, P=0.04)。MP感染组患儿的TARC水平高于非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 P=0.00)。MP感染组, 有哮喘发作患儿的TARC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有哮喘发作患儿和无哮喘发作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 P=0.01;t=5.21, P=0.00);TARC水平无哮喘发作患儿的高于非MP感染组无哮喘发作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 P=0.05)。MP感染组和非MP感染组, 有哮喘发作患儿的TARC水平均高于无哮喘发作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 P=0.04;t=2.03, P=0.05);有哮喘发作患儿恢复期的TARC水平较急性期均有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 P=0.00;t=2.37, P=0.05)。结论 TARC在MP感染诱发哮喘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特点及其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BP) 53例,支原体肺炎(MP) 64例,病毒性肺炎(VP) 41例;并根据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21例和轻症肺炎137例。同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 BP组外周血WBC及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MP组、VP组和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组与VP组血清CRP、PCT浓度均显著高于HC组,MP组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VP组、HC组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肺炎患儿与HC组的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的阳性率差异与其血中水平差异一致。BP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外周血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组血清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RP和外周血WBC的阳性率,而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P组血清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RP及外周血WBC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WBC水平对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CRP浓度有助于鉴别VP与非VP,血清PCT含量则有助于鉴别BP与非BP,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区分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的小儿肺炎,并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患儿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各6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三组儿童血清CRP水平,比较其血清CRP阳性率。结果治疗前,支原体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后1周,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清CR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细菌性肺炎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90-891
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186例慢性咳嗽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20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被动凝聚法对血清MP-lg M抗体的检测,统计两组MP-lg M抗体阳性的患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阳性率35.48%(66/1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2%(26/2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慢性咳嗽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我们应积极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晓夏 《临床医学》2010,30(4):89-89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治疗作用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有效缓解MP引起的剧咳和喘息等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