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ICU内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42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PiCCO组以ELWI为目标进行容量管理,CVP组以中心静脉压(CVP)结合胸部影像学为参照进行容量管理,比较两组24 h、48 h、72 h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PiCCO组72 h APACHEⅡ评分较CVP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5)。 PiCCO组48 h、72 h的氧合指数及ScVO2明显高于CVP组,而72 h血乳酸明显低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2.69、36.51、21.65、97.67、9.21,P均<0.05)。 PiCCO组在24 h、48 h、72 h时液体净入量均明显少于C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67.62、127.38、31.66,P均<0.05)。 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CVP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05、10.72,P均<0.05)。PiCCO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与CVP组比较有所下降,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PiCCO技术监测,根据E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总入液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浅低温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以颈动脉放血并股骨骨折法建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T/HS)模型,对照组实施假手术(仅皮肤切开),两组均依次经历麻醉、冰敷等物理降温诱导浅低温34℃并维持2 h和加热垫、照热灯等物理复温2 h,分别检测休克前( t0)、休克30 min后(t1)、低温2 h(t2)及复温2 h(t3)的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记录T、HR、SI、MAP、HGB及R等相关生理指标,观察两组存活率。结果①两组动物创伤早期(4 h)存活率为100%;在t0时间点两组MAP、HGB、HR、R及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t1、t2、t3时间点实验组MAP、HGB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在t1时间点实验组HR、R、S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t2时间点实验组SI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MAP、HR、R、SI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变化(P>0.05)。②在t1时间点实验组r、MA低于对照组(P<0.05);K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间点实验组r、MA低于对照组(P<0.05);K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时间点两组Angle、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在t0时间点两组PL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在t1、t2、t3时间点实验组PLTs均比对照组小(P均<0.05)。在t2、t3时间点两组PLTs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低温与复温均能导致外周血小板数目减少;应用浅低温是安全的,对凝血功能的整体状况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05—2011—05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ICU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通气,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在充分镇静情况下初始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1h、2h、4h、6h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PaO。/Fi0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Sp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俯卧位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z)、氧合指数(PaO2/FiO2)、SpO2等呼吸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问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循环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伦与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8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伦组(I组)和依托咪酯组(Ⅱ组),并对所有病例均监测HR、MAP、CVP。两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后2min的HR、MAP、CYP的变化。结果两组HR、MAP、CVP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但I组MAP、CVP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Ⅱ组(P〈0.05);插管后2rainII组HR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MAP、CVP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HR、MAP、CVP与诱导前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并且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伦与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依托咪酯的血管系统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咪达唑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液滤过组( NVHF组)和HVHF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模型建立后每组均应用乳酸林格液液体复苏,以每搏输出量变异率( SVV)<10%作为液体复苏终止指标,之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保持SVV<10%,如平均动脉压( MAP )仍未达到基础值的90%以上,予持续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在基础值90%以上,记录实验开始后基础、成模及治疗1、2、3、4、5、6 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维持SVV<10%,以及MAP达到基础值90%以上各组乳酸林格液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VHF组在开始治疗1 h后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 P<0.05), NVHF组在1、3、4 h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与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2 h后,HVHF组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4 h后,HVHF组维持MAP所需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NV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明显减少猪复苏液体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标指导下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目标指导下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传统经验治疗对息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目标指导下的治疗,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1mmHg=0.133kPa);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④尿量≥0.5ml/min。同时与经验性指导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6、24和48hMAP、CVP、动脉血气分析、上腔静脉血气分析、静脉血乳酸含量、心脏每搏量、心排血指数、液体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受损器官数目、呼吸机使用例数及7d和14d病死率。结果目标指导治疗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纠正休克和组织缺氧状态,24h和48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vO2、MAP、CVP较经验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乳酸含量降低(P〈0.01),经静脉输入的液体总量较多(P〈0.01),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较少(P〈0.01);48hSaO2、SvO2、MAP、CVP的改善更加显著,受损器官数目少,程度较经验治疗组轻;7d及14d的病死率目标指导治疗组也较经验治疗组低(P〈0.05)。结论目标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与经验治疗组相比可明显改善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01~2015-01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MICU的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艾司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0~100次/min,以此为目标滴定艾司洛尔剂量),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入ICU后0、1、3、7 d采血检测动脉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cTnT、BNP、TNF-α、IL-1β及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 Sm)、二尖瓣环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Ea/Aa)。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cTnT、BNP、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 HR明显减慢(P<0.05),Ea/Aa明显升高(P<0.05),MAP、LVEF和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adothdin,ET)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手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P组/n=20)和对照组(C组 n=20),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盐酸派替啶镇痛。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h、48h和72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N0和ET-1,同时监测MAP、HR和CV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P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ET-1水平及NO/ET-1比值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VAS评分均小于3分。C组术后各时点血浆NO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而ET-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ET-1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并与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24、48hMAP和HR的升高或增快,VAS评分也均大于5分,与麻醉前和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浆NO和ET-1均无明显影响,并保持NO/ET-1比值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雄性,分为4组:正常组,烫伤组、烫伤给药组(即刻或伤后1h给药),每组各9只,造成30%TBSA Ⅲ°创面烫伤模型。颈动脉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烫伤给药组分别于伤后即刻和伤后Ih腹腔注射给予三七总皂甙(100mg/kg体重)。结果正常大鼠的MAP在检测过程中没有显著性的波动;在烫伤后,MAP即显著低于正常组,伤后2h开始逐渐降低,动物逐渐进入休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烫伤大鼠腹腔注射即刻给予三七总皂甙后,MAP显著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P〈0.05):伤后1h给药也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P〈0.05)。结论MAP可以作为延缓休克发生药物筛选的指标。三七总皂甙可以在伤后有效维持动脉血压,延缓休克发生,为成批烧伤临床救治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IMV)-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序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25例SAP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5例)采用IMV—BiPAP序贯治疗,对照组(n=60例)仅采用IMV治疗。比较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的情况,序贯治疗组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h后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撤机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出现“ARDS控制窗”时,在出现时间、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及吸入氧浓度(FiO2)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在拔管前和无创通气12h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MV—BiPAP序贯治疗SAP所致ARDS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88例,分为A(俯卧位治疗组)、B(常规治疗组)2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观察0.5h,3h,5h后,将2组的SpO2、PaO2:、PaO2/FiO2、HR、MAP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不大(P〉0.05),2组Sp02、PaO2、PaO2/FiO2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从而实现早日脱机,且实施方便,加强护理和观察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30-4331
目的探究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乳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多巴胺微量泵经中心静脉泵入,并根据患者血压调整剂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12h、24h两组患者HR均降低,CI、MAP、CVP、PAWP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I、MAP、CVP、PAW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加速乳酸清除率,提高患者存活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R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T组),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置喉罩(管)即刻(T2)、置喉罩(管)后3 min (T3)、拔出喉罩(管)前(T4)及拔出喉罩(管)后3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2)值。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全麻用药量(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随访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T组全麻药用量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T 组苏醒期躁动、VAS评分大于4分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C组(P<0.05)。两组诱导后T1、T0时段HR、MAP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3时段与 T0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HR、MAP在 T2、T4、T5分别与T0比较,T组无明显变化(P>0.05),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TKR中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2.5℃-33℃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16h后再行气管内滴注内毒素的方法建立ALI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低温组。ALI后4h,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3组各时间点MAP、CVP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组大鼠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低温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内毒素组,MDA含量也显著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可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8.
参附注射液对心源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犬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制备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参附组、多巴胺组和对照组。于制模前,制模成功(用药即刻),用药后30、60、90、120和180min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包括心排血量(CO)、肺动脉嵌顿压(PAWP)、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动脉压,并计算每搏量(SV)、每搏功(SW)、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测定氧代谢动力学指标,包括DO2(氧输送),VO2(氧消耗)及ERO2(氧摄取率)。结果①与用药即刻比较,对照组CO、SV、SW、HR、MAP在给药后均呈进行性下降,而PVR、PAWP、CVP呈进行性升高(P均〈0.01)。②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后CO、SV、SW均明显增加,60min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P均〈0.01);HR、MAP在用药后呈进行性下降;SVR、PVR 30min降到最低后开始逐渐升高,120min到达用药前状态;PAW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1)。③静脉注射多巴胺后CO、SV、SW、MAP、HR均增加,30min达到最高,但升高幅度较参附注射液组低(P〈0.05);SVR、PAWP较参附组明显增加(P〈0.05)。④在用药即刻3组VO2与DO2均低于用药前,ERO2代偿增高。与多巴胺组比较,参附组DO2、VO2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ERO2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较多巴胺在增加CO,降低外周阻力、肺动脉阻力、PAWP和HR,以及改善组织灌注与氧代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MVFM)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附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联合MVFM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后、24 h后、1周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2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CVP与MA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2组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与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治疗6 h、24 h、1周后的CV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MVFM能显著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对烫伤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烫伤组、烫伤给药组,每组各9只,造成30%TBSA创面烫伤模型。动脉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烫伤给药组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给予氢化可的松(10mg/kg)和异丙嗪(20mg/kg)。结果 正常大鼠的MAP在检测过程中没有显著性的波动;在烫伤后,MAP即显著低于正常组,伤后2h开始逐渐降低,动物进入休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烫伤大鼠腹腔注射给予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后,MAP缓慢升高,伤后3h后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 MAP可以作为延缓休克发生药物筛选的指标。氢化可的松和异丙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动脉血压,为,临床救治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