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研究及其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医防治急性冠脉综合(ACS)应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1)中药现代药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病理。(2)中医辨证ACS不稳定斑块微观客观指标。(3)从络病理论论治ACS。(4)从毒论治ACS。(5)从瘀论治ACS。(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状态临床分期与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的急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如能尽早诊断并予以积极正确处理则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cy)为ACS独立危险因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cy通过一系列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ACS的发展,影响其预后。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降低血Hcy水平,有助于ACS的二级预防。从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方面研究ACS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本文就Hcy与ACS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Q波及非Q波)及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是当今社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人们认为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行性增大,而堵塞管腔所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有60%~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NQMI)和Q波心肌梗死 (QMI) ,约占冠心病人的 30 %~ 40 %。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的破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 ,许多心源性猝死 (SCD)的病例也与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1 ACS发病机理大量资料显示 ,ACS的发生取决于冠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因此人们对急性心肌缺血发病机制的重视开始由过去重视斑块大小、冠脉腔狭窄程度的“冠脉腔学”转…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7.
赵平  张广文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06,18(4):475-47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 te coronary syndrom es,AC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 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 I)及心源性猝死(CSD)。近年来,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有密切关系,且与多种血清标志物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及危险评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ACS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随着对ACS研究认识的深入,不断开发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新型抗血栓药物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就ACS的发病机制、诊断、血清标志物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 disease,CHD)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更新到深入认识,随着CHD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急诊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ACS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显著改善.该文对ACS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刘星  饶莉 《四川医学》2007,28(3):264-266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降脂药物对ACS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促进斑块不稳定因素的新发现及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例1,男,80岁,既往有冠心病、房早、房颤史。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天伴冷汗、头晕,急诊心电图(ECG):V1-V5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l)入院。查体:T37℃,BP110/70mmHg,意识清,自动体位,痛苦病容,颈静脉不怒张,两肺未闻干湿性罗音,心尖搏动不弥散,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早搏6次/分,无杂音,A2>P2,腹无压痛,下肢不肿。胸片:两肺未见异常。入院后即按AMI治疗,翌日,抬高的ST段回至等电线,相应导联出现“冠状T”,症状缓解;入院第四天,T波直立。期间,查心酶、肌钙蛋白T(TNT)5次,均无异常,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发生斑块裂隙、糜烂、溃疡和破裂,继而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流中血小板在受损斑块表面粘附、活化和聚集,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治疗非ST抬高(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果、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药物副作用。方法: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83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29例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4例,分入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噻氯匹定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和止血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总结两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8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止血和血栓功能相似;治疗后两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似;噻氯匹定与氯吡格雷的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3.4%比0)、胃肠道反应(11.2%比6.3%)、皮疹(9.0%比3.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均无需要停药病。结论:氯吡格雷治疗NSTE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噻氯匹定同等有效,而副作用的发生率较噻氯匹定减少,其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皮疹,但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司兰 《河北医学》2012,18(6):785-78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两周后显效46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3.06%.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结果介入治疗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是93.8%(61/65)和93.1%(108/116).1例因右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50例心绞痛完全消失,10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2~3 d内消失.随诊3~54个月,6例发生心脏事件,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再次行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论在使用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的前提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ACS患者大多数由于及时的救治与护理而得以顺利治疗和痊愈出院,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心内科救治ACS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决定了患者的预后,良好的护理能够保证医疗安全和救治的顺利进行,掌握ACS的诊治规程以及正确熟练的心电图的操作,与此同时注意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ACS(Q波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其共同的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17.
彭瑞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IABP后SBP、DBP、MAP、HR、SaO2、LVEF、PCWP、CI较术前明显改善,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存活率27例(90%),死亡率3例(10%)。结论:IABP是一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尽早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抢救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用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出凝血功能,统计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等,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的出凝血功能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及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需停药。结论三药合用能有效的发挥抗血栓作用,控制ACS的症状,降低再缺血事件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