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家鼠是上海市区的优势鼠种,占总数50%以上。小家鼠与人接触密切,又有室内外迁徙现象,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等多种疾病。因此,积极防制小家鼠,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该鼠的生活习性及防制方法等简要综述如下: 一、生活习性:小家鼠喜栖于住房,尤其是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鼠类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方法]夹夜法. [结果]15年共捕获鼠类动物1 252只,经鉴定属2目2科5种,既: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和臭鼩鼱.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2.22%.平均鼠密度2.32%,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鼠类保持了适宜的性比和较高的怀孕率,妊娠频度、繁殖指数,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结论]在城镇居民区家栖鼠防制中,应加强鼠情监测,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家鼠(Mus musculus)的摄食行为是间歇性的,每次取食量很少,给毒饵灭鼠带来一定困难。以抗凝血剂杀鼠灵防制小家鼠的效果劣于褐家鼠:而抗凝血剂鼠得克和杀鼠隆,能有效地控制小家鼠鼠害。1984年4月,我们在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五条居民区,开展了0.005%鼠得克、0.005%杀鼠隆和0.025%杀鼠灵小麦片防制小家鼠现场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流行特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常规夹夜法,将鼠肺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居民区鼠密度平均为1.84%,带病毒率为3.33%,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和大仓鼠,褐家鼠带病毒率最高为3.35%;野外鼠密度平均为1.13%,带病毒率为2.44%,鼠种构成为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大林姬鼠和社鼠,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为6.67%。不同区域鼠类均有褐家鼠分布,且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大仓鼠分布于9个市,构成比位居第2位;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分布区域较少。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应对该鼠种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制措施,以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测定了抗凝血灭鼠剂溴地隆对小家鼠的效力。用围栏里饲养的、吃习惯了无毒食物的同窝杀鼠灵抗药性小家鼠做实验室摄食试验,给试鼠吃21天0.005%浓度溴地隆毒饵,总体死亡率55/58(94.8%)。用同样毒饵进行防制农场小家鼠患的现场试验,以处理前后调查饵滴耗量估计效果,6个现场的防制率在60.4%和100%之间,平均92.4%。另一种新发展的抗凝血灭鼠剂鼠得克也做6个同样条件的现场,防制率在70.2%和100%之间,平均96.0%。有5个现场(溴地隆3个、鼠得克2个)没有获得完全控制。捕捉存活的小家鼠进行实验室检查,给每只动物吃现场试验时使用的毒饵,21天摄食期,溴地隆和鼠得克分别获得12/21(57.1%)和(9/11(81.8%)死亡率。看来,该小家鼠群对这两种抗凝血剂可能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苏州市区10年来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城市鼠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苏州市家栖鼠类群落由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臭NFDA6NFDA5组成,优势种为小家鼠.特殊场所和重点行业鼠密度较高( 2.34%、 1.41%),居民区最低( 0.41%);城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73.27%),城郊地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 81.25%).结论苏州市不同区域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相似,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略有差别,而密度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288.97,P< 0.001).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青岛市不同环境场所鼠类群落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夹日法、食饵法。结果青岛市城区鼠类群落结构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其中褐家鼠占92.73%;乡村鼠类群落结构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组成,其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占41.59%、28.76%、21.68%;臭鼩鼱、大仓鼠、大林姬鼠分别占6.64%、0.89%、0.44%。下水道鼠盗食率为49.74%。结论青岛市城区特殊行业和下水道,乡村农户和田野丛林是鼠类防制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8.
小家鼠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仓库、办公室和住宅等环境小家鼠的防制方法。方法:仓库用0.015%溴敌隆水剂和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办公室用粘鼠胶防制;住宅用小家鼠防制箱。结果:溴敌隆水剂防制效果达88.22%以上,而敌鼠钠盐稻谷只有40%~50%的效果;粘鼠胶及小家鼠防制箱均能达到安全、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1990年10月至1991年2月,对大瑶山隧道群进行鼠害调查及防制。隧道群内由2种家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和2种野鼠(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和大足鼠Rattas nitidus)组成,主要鼠害是褐家鼠和板齿鼠,采用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全面饱和投饵,即可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10.
赣州市区家栖鼠类群落结构及季节消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赣州市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夹夜法。结果共捕鼠297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其群落结构为褐家鼠 小家鼠 臭鼩鼱 黄胸鼠,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要构成,鼠密度平均为3.09%。市区家栖鼠全年数量变动曲线出现初春(3~5月)与夏末(8~10月)两个高峰。结论赣州市区鼠类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西安市城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类433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4种。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63%,其中2010年鼠密度最高为0.80%;2012年鼠密度最低为0.51%。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9.05%和26.10%。结论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可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搞清首都机场地区鼠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季节消长,为鼠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在T2航站区采用粘鼠板法调查鼠密度,在毒饵盒中放置粘鼠板,1周检查1次。鼠类控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即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和隐蔽场所,根据鼠密度监测结果,使用鼠夹、粘鼠板和毒饵进行防治。原粮毒饵和蜡块放在毒饵盒中投放,毒饵的有效成分为溴敌隆。结果首都机场地区鼠类由小家鼠、黑线姬鼠、褐家鼠3种鼠组成,全年平均鼠密度2006年为1.32%,2007年为0.31%。小家鼠为优势鼠种,2006年和2007年鼠种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且2007年平均鼠密度低于2006年。结论首都机场地区室外环境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是今后鼠防工作的重点防治对象,室内褐家鼠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施工工地鼠类情况。方法采用夹夜法,先后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施工工地进行了3次鼠类调查。结果在T3航站楼施工工地上共发现了3种鼠,分别为小家鼠、黑线姬鼠和褐家鼠。3次调查的鼠密度依次为5.33%、6.47%和3.02%。结论该工地鼠类种群结构简单,由小家鼠、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组成,其中以小家鼠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上海市奉贤区鼠类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科学有效防治鼠患.方法 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8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 于2011-2018年共捕获鼠类2科4属5种185只,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6.22%;平均鼠密度为0.60%,其中室内、宅周、农田分别为0.96%、0.53%和0.14%.对不同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武汉市青山区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对2006-2012年青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年共捕获鼠类3种353只,褐家鼠占92.4%,为优种;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3.1%和4.5%。密度在春、秋两季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青山区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摸清昌北机场的鼠患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进行了1年的本底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现场调查及实验研究。结果 鼠类包括2目2科4属7种,其中小家鼠为优势种(37.98%)。各月鼠密度介于0.67%-7.87%。全年平均鼠密度3.62%。鼠带螨率19.05%。染蚤率4.76%,带蜱率4.76%。鼠肾钩端螺旋体及鼠肾综合征出血热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加强灭鼠工作有利于消除病媒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榭港区2006-2011年鼠密度和种群变化状况。方法在大榭港区设立7个监测点,并利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和鼠种。结果共捕获鼠类1 026只,隶属2目2科5属7种,鼠密度从2006年的3.16%下降至2010年的0.1%以下,下降趋势明显。鼠类种群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2008年鼠类优势种群为黑线姬鼠;2009年为小家鼠;2010-2011年为褐家鼠。结论大榭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期间所采取的防鼠措施非常有效,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鼠类监测来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2006-2008年每年5—9月首都机场口岸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变化及密度消长规律,为首都机场VI岸鼠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为期3年的奥运会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6—2008年5—9月首都机场口岸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小家鼠常见于室外,褐家鼠常见于室内,黑线姬鼠构成比逐年下降。2006--2008年平均鼠密度分别为0.86%、0.29%和0.26%,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重大国际活动前,举办地国境口岸应实施专项鼠情监测,尤其是掌握重大建设工程对鼠种构成和鼠密度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和投药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江县家、野鼠的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情况,给鼠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野外和室内鼠密度和种群进行调查。结果野外鼠密度高峰在1989—1990年和1992—1993年,达18.85%-26.57%,一般稳定在4.21%~14.88%之间;室内鼠密度高峰为1986年,达9.47%,其余年份在1.96%-7.26%之间,均较野外密度低。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51.59%)、四川短尾鼩(27.36%)和褐家鼠(18.68%),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64.32%)、小家鼠(26.58%)、四川短尾鼩(7.99%),但各年度优势种存在交替更换现象。结论野外鼠密度和种群变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室内密度和种群变动与常年开展灭鼠工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