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新入院非发热患者不同体温测量频率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制订合适的体温测量频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计量统计法,对100份非发热入院患者入院第1~3天体温记录完整的病历进行逐份统计,比较连续3d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栓出率.结果 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检出率分别为7.0%和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发热患者入院第1~3天测1次体温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腋下体温测量时间对体温准确性的影响,指导发热门诊合理利用时间,准确观察体温。方法对发热门诊200例高热患者分别采用5、10min的腋下体温测量时间,并比较其测量值。结果测量5min的体温测量值为(39.44±0.32)℃、10min为(39.45±0.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5min的腋下测量体温时间,也能够准确测量体温,在发热门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因“产褥期20天,腹痛、发热6天,加重2天”入院。此患者系二胎正常产。产后15天自觉腹部呈阵发性疼痛。给以头孢曲松钠3.Og,每日1次,静点。疼痛有所好转,4天后伴有发热,体温38.5℃。给以头孢曲松钠3.0g,每日2次,静点。疼痛无缓解反加重,6天后入我院。查体:神志清,自动体位。腹部略饱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中的作用。方法75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3例CMV肺炎发生于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64例发生于2-6个月,8例发生于6个月以后。诊断为CMV肺炎后,均采取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如停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给予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选用广谱抗生素积极预防和治疗二重感染;对低氧血症明显的患者,给予高频吸氧,甚至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支持治疗。其中47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激素组),给予甲泼尼龙40-80mg静脉注射,每天1-2次,体温下降后3-5d逐渐减量,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待病情缓解或X线胸片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平均用药时间在21-28d;另28例不用糖皮质激素(未用激素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使用激素组的47例,治愈40例(85.1%,40/47),死亡7例(14.9%,7/47),未用激素组的28例,治愈17例(60.7%,17/28),死亡11例(39.3%,1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激素组治疗第1天患者的体温即有明显下降,未使用激素组在治疗第3天体温才有显著下降,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激素组治疗第1天患者的呼吸频率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未使用激素组在治疗第3天呼吸频率才有显著下降,治疗3d时,两组患者呼吸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的CMV肺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发热、呼吸急促等相关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方法 选择乳房整形术患者119例,其中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30例、双环形切口巨乳缩小整形术4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43例,观察手术当日至术后4d患者的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当日及术后第3~4天,三组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2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与其他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术后1~2d巨乳缩小整形术组体温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观察,查明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使用和不使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157例预防性使用药物和11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2天内的体温、浅部切151感染、深部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征象。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感染率为1_2%,未使用组的感染率为0.9%,组间比较校正x2值0.01,术后第1天发热组间比较,x2值0.75,第2天发热组间比较,校正x2值0.09,P〉0.05。结论在不伴有急性感染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引起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问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列表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平均最高体温和手术后7d每天的最高体温,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第2d的血色素值以及是否输血、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和基础疾病等。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7d的患者体温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8例(39.0%)患者的体温≥38℃。16例患者发展为感染,浅层感染15例,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治愈,1例深部感染行假体取出,最终关节融合,但其中仅有3例患者的体温增高。术后发热与感染、输血、血色素下降、是否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发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发热属正常生理反应,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发热的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抗病毒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方法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167例患儿治疗后4周内进行观察,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特点。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头晕、关节肌肉酸痛等.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多集中在37.3~38.9℃,第1次注射后9~12h发热者最多(占39.8%),体温升高多持续3~4h;大多数患儿只发热1次,在处理发热时,第1周有53.4%的患儿未进行任何处理,但第2~4周有67.1%的患儿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进行药物降温。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所致的发热多为一过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口温与腋温测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温与腋温的关系及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学生40名,按常规方法测量体温。测量时间选择6:00和14:00。每个时间段每名学生舌下左右各放1支、左右腋下各放1支体温计,2min取出口内左侧的1支,3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7min取出左侧腋下的1支。10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结果 舌下、腋下体温大多在36.0~36.6℃;14:00腋温10min与7min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口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2min;早晨腋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7rain;下午测腋温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腋温加0.2~0.3℃代替口温比较合适。口温与腋温下午更接近。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及血清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2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IR指数(HOMA—IR),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1、3、7天,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R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36.36%、9.09%和36.36%、18.18%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术后第1、3天FBG、FINS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第7天TRF、PRE、RB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胃癌患者术后IR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