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进行了开腹减压,其中11例开腹后腹胀腹痛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得到纠正,最后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腹腔室隔综合征持续进展,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而死亡。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时早期积极对症治疗,若短期内症状无改善,及时行开腹手术进行减压,可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但应把握好开腹手术的指征和时机。  相似文献   

2.
罗鹏  张庆凯  尚东 《当代医学》2010,16(14):85-86
目的探讨早期局麻下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局麻下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灌洗引流时间平均5.5d,3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治愈率达75.6%;6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占总患者数的14.6%,4例发生腹腔感染后形成脓肿,其中2例经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另外2例因病情过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9%。总治愈率95.1%,死亡率4.9%。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早期置管引流灌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IAP)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SAP)大多伴有腹腔高压,严重者进展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死亡率高达29%-62%。本院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0例,均行手术减压,其中7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1例急性爆发型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该例患者发病后迅速发展为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经内科综合治疗加上ICU呼吸循环支持、持续肾替代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腹腔减压、引流等治疗,使患者获得救治成功。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及早转入ICU,进行生命体征及各项病理生理改变指标监护,积极进行综合支持治疗,一旦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宜及早行腹腔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不同类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结合典型病例,提出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不同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Ⅰ型腹腔室隔综合征(胃肠型)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大量气液积聚为特征,主要影响呼吸功能;Ⅱ型(腹膜后型)以腹膜后大量渗出或组织坏死为特征,其中早期型以组织坏死为主,迟发型以液体积聚为特征,主要影响心、肾功能。临床和CT动态观察可以明确ACS类型和严重程度。Ⅰ型ACS治疗以积极处理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胃肠减压、导泻为治疗原则;Ⅱ型ACS应选择适当的手术减压时机,其中早发型手术并发症多,而迟发型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明确重症胰腺炎并发ACS类型,针对不同类型ACS选择不同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诊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刘波  越太迁  付移山 《重庆医学》2013,42(19):2256-225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SAP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减压组及腹腔未减压组,腹腔减压组再分为A、B、C 3组,A组(n=9)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胰腺炎症控制、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手术解除胆道梗阻;B组患者(n=21)在病程早期行腹腔穿刺引流术;C组患者(n=7)在病程中期行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及腹腔灌洗引流术;腹腔未减压组患者(n=11)在整个病程中未进行外科干预。对各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B组患者中,11例顺利恢复;4例并发腹腔脓肿,经开腹手术治疗后痊愈;6例死亡。C组患者,5例痊愈,2例死亡。腹腔未减压组患者,4例痊愈,7例死亡。腹腔减压组患者病死率为21.6%(8/37),腹腔未减压组患者病死率为63.6%(7/11)。结论把握时机进行外科干预对降低SAP合并ACS导致的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328例SAP中并发ACS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行腹腔减压术,HR、R、CVP、PaCO2、PAP、BUN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病情迅速好转。3例未行减压者中2例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直至死亡。结论及时诊断ACS,行腹腔充分减压是逆转器官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的临床特点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早期开腹手术减压引流胰周的指征,对早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SAP,分为腹膜后型和液体型两大类。予SAP的常规综合治疗,15例在保守治疗1.3d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兆或腹腔内压力(IAP)〉25cmH2O即开腹手术减压引流胰周,另13例在发生ARDS或胰周感染,再手术减压引流,12例液体型则在SAP常规综合治疗加以简单腹腔置管引流。结果12例液体型SAP经保守治疗病情缓解,15例早期手术急性期无死亡,13例未早期手术5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结论液体型SAP多数无需早期手术引流胰周,腹膜后型SAP短期保守治疗(1-3d)改善不明显时,出现ARDS先兆,IAP〉25cmH2O宜积极手术引流,可减少ARDS发生及发展为MOF降低SAP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胡春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29-131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室综合征患者行微创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正阳县人民医院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综合征患者行微创置管引流术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微创置管引流72 h后,21例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恢复,并可听见肠鸣声。有2例患者在微创置管引流7 d后未见明显好转,改行开腹减压手术进行治疗。23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认为满意,满意率为82.6%。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术后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间室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涂建民  陈祥 《河北医学》2008,14(5):517-518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3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SAP63例,其中FAP23例,FAP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者16例,对收治的16例暴发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病人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例暴发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患者7例非手术治诊,其中轻度腹腔高压综合征3例,中度2例,重度2例,共死亡5例,死亡率达71.4%,3d内早期手术9例,其中轻度腹腔高压综合征1例,中度4例,重度4例,共死亡3例,死亡率达33.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轻度腹腔综合征者发病后早期尚可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对已存在中、重度腹腔高压综合征者早期在积极采取非手术措施处理重症胰腺炎同时,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手术减压引流。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and compare conservative versus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 ( FAP ) plus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ACS ).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8 to September 2005, 21 patients with FAP plus AC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en patients were conservatively treated by means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without surgery, and 11 patients received open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suction drainage. Results Seven of the 10 non-surgical patients died, comprising one with mild, four with moderate and two with severe ACS (70% mortality rate). Of the 11 patients receiving open surgical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phase ( within 3 days of disease initiation ), three died, comprising one with moderate and two with severe ACS (27.3% mortality rate). The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ates wa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Our data indicate patients suffering FAP with severe AC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open management of the abdomen in the early phase ( within 3 day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infection. This approach appears superior to that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ed in abdominal de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rate and improved overall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2.
林孙龙 《海南医学》2014,(7):974-976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床边指数(BISAP)、Ranson评分和BalthazarCT严重度指数(CTSI)在急性胰腺炎(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6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ISAP、Ranson、CTSI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种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结果62例AP患者中轻型AP50例,重型AP12例;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6例多器官衰竭者,死亡10例,死亡率为16.1%,三种评分系统预测轻、重型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ISAP评分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死亡的预判中最佳约登指数最大,显著高于Ranson评分和CTSI评分(P〈0.05)。BISAP预测并发症、MODS、死亡具有较高的ROC面积,显著高于Ranson评分和CTSI评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评分、Ranson评分和CTSI对AP的轻重分型评估相当,但BISAP评分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和器官衰竭的发生及死亡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麟  刘俊  裘正军 《上海医学》2004,27(7):482-484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中转手术情况。结果 治愈284例(92.2%),死亡24例(7.8%)。治疗过程中10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12例,胰腺假性囊肿52例,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24例,单个器官功能损害27例。中转手术23例(7.5%),其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12例,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引流2例,腹腔引流5例,胰腺脓肿引流1例,因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胆道手术各1例,穿孔修补 胰包膜减压术1例。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感染、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病情无好转且进行性恶化者或有其他外科并发症者及时中转手术,可望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6例,腹腔感染3例,腹膜后血肿1例,急性肠系膜血栓形成1例,腹腔肿瘤1例。膀胱内压测定均〉24emH20(1emH20=0.098kPa)。采用单纯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结果治愈10例,死亡2例。结论外科危重病人中并发ACS病死率较高,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及联合多器官功能支持有助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确诊的9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闭合性胸腹部创伤67例,开放性胸腹部创伤2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61例,开胸加开腹手术29例,并采用AIS-ISS创伤评分法,对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穿透性胸腹部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摩洛哥赛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57例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均行剖腹探查手术,其中52例术前胸腔闭式引流,5例术中/后胸腔闭式引流,延迟开胸手术7例,再次剖腹手术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5例。治愈51例,死亡6例。结论术前预判对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经腹入路可有效治疗大多数此类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评判是否需要开胸手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收冶的25例高脂血疵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胰腺炎16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者25例,占15.7%,22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仃手术引旆。,1例纯干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高脂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且易发展为重型胰腺炎。治疗以非手术冶疗为主,降低血脂足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解福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57-1259
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38例ACS患者根据病情分为保守治疗组8例,手术治疗组30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发生并发症、病死、治愈及腹内压变化的情况。结果:38例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42.1%,总病死率31.6%,总治愈率68.4%。保守治疗组发生并发症3例,手术治疗组并发症13例;保守治疗组病死3例,手术治疗组病死9例;保守治疗组治愈5例,手术治疗组治愈21例,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38例均出现ACS体征,采用膀胱内测量法测得腹内压稳定升高且20 mmHg,多伴有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26例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正确地把握ACS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血液净化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重症监护、维持水电平衡、抑制胰腺分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胃肠外营养和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及中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II评分、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下降速度、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日数均显著缩短,血淀粉酶下降速度明显增快,APACHE II评分、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BP联合中药治疗SAP作用协同,相互补充,是SAP早期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傅海鹰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97-1298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对完善治疗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疗养院25例60岁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20例,占80%,重症重症5例,占20%。治愈1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80%。病死1例,占4.0%(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20%),轻型急性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10±4)d,胰腺炎平均住院天数(25±6)d。结论老年性急性胰腺炎以胆道感染为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相对较高,但充分重视其临床特征后,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并发症的防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