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不同病理亚型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本中心收治的47例肾癌病例,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术后病理确诊为肾细胞癌。以正常肾皮质信号强度为标准,采用目测法比较总结各病例的MRI特点。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P=0.05为标准进行卡方分析。结果肾透明细胞癌T1WI增强序列强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亚型,且具有明显的"快进快出"的特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乳头状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的T1WI增强序列图像无明显差异(P0.05)。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的化学位移图像中反相位图像部分区域较同相位图像有所降低,而肾嫌色细胞癌无此特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肿瘤均在DWI及ADC图像上呈略高信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RI对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增强序列是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重要参数。而通过化学位移成像能较好地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2.
肾癌亚型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亚型的MRI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234例(244灶)。男167例,女67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3.5岁。肿瘤最大径0.8~20.0cm,平均6.2cm。TNM分期T1 135例(57.7%)、T2 41例(17.5%)、T3 31例(13.2%)、T4 27例(11.5%)。结合病理改变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透明细胞癌199例(209灶),MRI表现为平扫不均匀信号(90.0%)及不均匀中、重度强化(88.4%),病理表现主要为出血(27.8%)、坏死(46.4%)及囊性改变(23.9%)。乳头状肾细胞癌10例(灶),平扫信号不均匀(90.0%),增强扫描轻度(60.0%)强化,90.0%强化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50.0%)、出血(70.0%)。嫌色细胞癌13例(灶),平扫信号较均匀(69.2%),增强扫描多为均匀信号(66.7%)及轻度强化(91.7%),出血、坏死及囊性改变少见。未分类型12例(灶),呈不均匀信号及强化(83.3%)。结论肾癌各亚型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有一定差异,嫌色细胞癌多为较均匀信号及轻度强化,乳头状癌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及轻度强化,易囊变及出血,透明细胞癌与未分类型多为不均匀信号及中重度强化。肾癌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对肾癌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该肿瘤为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揭示嫌色细胞癌可能来源于肾集合小管,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小囊泡是嫌色细胞癌特征表现。结论 该类肿瘤临床无特异性,需借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等明确诊断及相关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对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术中确定相应手术方式中的作用.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95例.男114例,女81例.年龄17 ~78岁,平均52岁.病变位于右肾104例,左肾89例,双肾2例.体检发现129例,有临床症状66例.占位病变长径≤4.0 cm者128例,4.1 ~7.0 cm者49例,>7.0 cm者18例.比较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的诊断结果.肾肿瘤患者行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为透明细胞癌115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2例,肾腺癌12例,恶性肾肿瘤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肾肿瘤47例,肾囊肿8例,尿路上皮癌7例.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透明细胞癌122例,乳头状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6例,肉瘤样癌2例,肾母细胞瘤1例,良性肾肿瘤41例,肾囊肿8例,尿路上皮癌7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诊断肾脏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100.0%,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7.4%.病理亚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透明细胞癌94.3%,乳头状细胞癌25.0%,嫌色细胞癌16.7%,肉瘤样癌和肾母细胞瘤0,良性肿瘤97.6%,尿路上皮癌100.0%.180例肾肿瘤患者中5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23例行肾切除术.两组肿瘤最长径≤4.0 cm患者分别占80.7% (46/57)和62.6%(7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患者分别占31.6%(18/57)和93.5%(11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肾脏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高;病理亚型中,肾脏透明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符合率高.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肾脏肿瘤大小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的疗效.方法 转移性非透明细胞肾癌21例,中位年龄45(25~76)岁.12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转移,9例就诊时诊断为肾癌伴转移,行减瘤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乳头状癌15例、嫌色细胞癌1例、未分类癌5例.转移部位包括肺、淋巴结、肾上腺、骨、肝和甲状腺.治疗方法:①索拉非尼400 mg,2次/d治疗15例;②索拉非尼400 mg,2次/d加干扰素α 300万U,每周连续5 d皮下注射治疗6例.中位治疗时间8(2~21)个月.随访0~22个月.结果 部分缓解(PR)3例(14.3%),其肿瘤病理亚型分别为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未分类癌各1例,转移灶分别位于腹膜后加纵隔淋巴结、肺加腹膜后淋巴结和腹膜后加盆腔淋巴结.疾病稳定(SD)13例(61.9%),疾病进展(PD)5例(23.8%),疾病控制率76.2%.截至2009年7月,出现PD 13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0~21)个月.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未分化癌有效,对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者的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病理分期和随访等。结果 29例患者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特异性表现。1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余1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病理分期: pT 1 N 0 M 0 27例,pT 2 N 0 M 0 2 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72个月,平均(35.0±7.2)个月,29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类型,CT和B超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主要通过病理学进行诊断,但CT表现与常见的肾透明细胞癌有所不同,手术切除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中c-kit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37例透明细胞癌、82例乳头状癌、51例嫌色细胞癌标本中c-kit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嫌色细胞癌中c-kit强阳性表达率为94.1%(48/51),明显高于透明细胞癌的16.1%(22/137)及乳头状癌的28.1%(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it强阳性表达仅与嫌色细胞癌分期有关(P=0.038);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中PCNA表达与分级关系密切(P=0.043,P=0.011),而与嫌色细胞癌分级无关. 结论 嫌色细胞癌中c-kit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肾癌亚型,且与肿瘤局部进展关系密切.不同亚型间c-kit表达差异有助于肾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指导晚期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肾细胞癌(RCC)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方法 对比不同RCC亚型基本临床特征、大体表现、Fuhman细胞核分级、侵犯情况、TNM分期以及预后.结果 在所有RCC中,透明细胞癌占88.5% (718/809),乳头状癌占4.1%(33/809),嫌色细胞癌占1.7% (14/809),囊性肾细胞癌占3.1%(25/809),未分类癌占2.2% (18/809),其他类型占0.4%(3/809);上述类型Fuhman细胞核分级中3级分别占16.1%、48.5%、42.9%、8.0%、16.7%以及0.0%;肾盂侵犯分别占44.4%、10.3%、27.0%、0.0%、0.0%以及0.0%;肾周脂肪侵犯分别占11.8%、11.5%、33.3%、0.0%、44.4%以及33.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0.9%、19.2%、0.0%、6.3%、27.8%以及33.3%;远处转移分别占2.3%、7.6%、0.0%、6.3%、16.7%以及0.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2.1%、100.0%、100.0%、100.0%、61.5%以及100.0%.结论 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未分类癌是预后最差的亚型,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最好.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细胞核分级较高,且肾盂和肾周脂肪侵犯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侧肾脏发病并且相对独立的透明细胞型和肾乳头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型合并肾乳头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针对肾细胞癌相关蛋白标志物[包括 Vimentin、CD10、CK(AE1/AE3)、CK7、CK8/18、PAX2、PAX8、CAⅨ、AMACR]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0、63岁。2例患者的两处独立肿瘤均位于左侧肾脏,镜下观察均可见两处独立肿瘤,肿瘤间隔有正常肾脏组织,分别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且免疫组化显示2例患者肿瘤的表型一致。结论单侧肾脏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乳头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类似的免疫组化表型提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内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76岁,平均52岁。结果 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aNxMo 1例,pT1bNoMo3例。病理分级:G1 3例,G2 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阳性,Vimentin(波型蛋白)阴性,Hale胶体铁阳性。随访4个月至8年,平均4年。4例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帮助,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收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3例肾透明细胞癌比较.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组患者年龄57.3(47~78)岁,皆为男性,占同期肾细胞癌9.4%.就诊时3例无症状,2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双侧腰痛伴腹部包块.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2.6~16.0)cm,未见多中心病灶.TNM分期:T1a N0 M0 3例,T1b N0 M0 1例,T2 No M0 2例 病理分型I型3例,Ⅱ型3例 Fuhrman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与肾透明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细胞癌好发于男性,影像学检查不具备恶性肿瘤特征,确诊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分期皆为I期或Ⅱ期.就诊时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临床表现上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但在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上均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所不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肾盂癌和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迥异。当肾细胞癌侵犯肾盂时,会对临床判断造成困难。术前判断肿瘤性质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肾细胞癌有多种亚型,肾嫌色细胞癌是其中相对少见的亚型之一,且肾嫌色细胞癌侵犯肾盂的案例国内外尚无文献总结。本文介绍一例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肿瘤侵犯肾盂,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模拟肾盂癌。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如下并作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3.
175例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6月至2008年11月因肾细胞癌而施行NSS治疗的1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为绝对适应证,50例为相对适应证,102例为选择性适应证。手术方式均为肾部分切除术,159例行术中阻断肾蒂,平均阻断时间15 min,最短5 min,最长30 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16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8 cm(0.5~7.0cm),其中T1aN0M0153例,T1bN0M022例。手术切缘距肿瘤0.1~2.0 cm,平均为0.7 cm。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围手术期未见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3~119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出现远处转移,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5%和95.9%。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NSS对肿瘤控制的疗效满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部分保留了患肾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21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40例CC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其与我院同时期40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的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1~84岁;3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瘤;3例呈多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块最大径3.0~95.0 mm,平均(27.6±18.1)mm。病理分级均为Fuhrman 1~2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7、CA-IX阳性。患者术后随访5~1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例骨转移后死亡,2例同侧复发,1例罹患原发食管癌。CCPRCC患者生存预后明显好于CCRCC(P<0.001)和PRCC(P=0.005)患者,而CCRCC与PRCC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结论 CCPRCC恶性程度低,确诊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在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及2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细胞痛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M的表达。结果40例肾盂移行细胞癌,TM表达者37例(92.5%),20例肾细胞癌,TM表达1例(5%),其两组表达率明显不同(P〈0.01)。肾盂移行细胞癌组织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P〈0.01或P〈0.05)。另外TM表达阴性者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6.7%,TM表达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2.5%,TM表达细胞百分数大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3.4%,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其再发膀胱癌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TM表达量与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病程情况等生物学行为有关。TM表达阴性及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再发膀胱癌可能性大,应对此类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按膀胱肿瘤对待。TM可以作为一种瘤标来鉴别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与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肾嫌色细胞癌(附1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5例。年龄 4 7~ 74岁 ,平均 5 7岁。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 :pT1N0 M0 6例 ,pT2 N0 M0 5例 ,pT3bN0 M0 2例 ,pT1N2 M0 1例 ,pT2 N2 M0 1例。病理分级 :G2 10例 ,G3 5例。 11例获随访 ,随访 2~ 31个月 ,平均19个月 ,1例死于心脏病 ,1例局部复发 ,9例无瘤生存。 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 ,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对1998年2月至2009年7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嫌色细胞癌的7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5~74)岁.均为单发肿瘤,左肾36例,右肾39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7.3(2.5~17.0)cm,大体切面以灰黄、灰红色为主(50/75例),肿瘤细胞多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T1N0M0 30例,T1N0M11例,T2N0M0 26例,T2N0M11例,T3N0M0 11例,T3N0M1 3例,T3N1M0 1例,T4N0M1 1例,T4N1M11例.依照Fuhrman分级系统,Ⅰ级3例,Ⅱ级24例,Ⅲ级46例,Ⅳ级2例.平均随访44(9~93)个月,死亡7例,其余均无瘤生存.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0.7%.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28)、TNM分期(P=0.000)和肿瘤侵袭、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多数瘤体较大,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较高,不适用Fuhrman分级系统;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icer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Caki-1以及36例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标本(其中11例已发生远处转移)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icer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icer的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相比;Dicer的mRNA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和Caki-1中均降低(P〈0.001),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Caki-1比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表达水平更低(P〈0.001);和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Dicer的mRNA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标本中明显降低(P〈0.001),且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标本比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肾癌标本表达水平更低(P=0.04);Dicer在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蛋白水平的变化与mRNA水平的变化一致(P〈0.001);Dicer的mR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T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cer表达降低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发生中发挥作用,且其表达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癌1 120例,乳头状细胞癌62例,嫌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