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采用浓度递增法麻醉诱导,术中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两组均采用机械控制通气,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药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S组诱导时间为99±35s,P组为55±16s,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两组在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4例(56%)、高血压和低血压各1例(4%),P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8%)、心动过缓4例(14%)、低血压8例(32%)。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例,52%)高于P组(6例,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相比,儿童七氟烷递增浓度法吸入诱导速度较慢,诱导期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与全静脉麻醉无差异,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持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婴幼儿麻醉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0~3个月婴幼儿45例,分为三组,每组15例.静脉诱导插管后,三组患儿持续吸入2.5% ~ 3.0%七氟烷,同时分别泵入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组0.15 μg·kg-1·min-1;B组0.25 μg·kg-1·min-1;C组0.33 μg·kg-1·min-1.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手术开始时(T3)、术程30 min(T4)、拔管前(T5)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时间(T).结果 三组患儿T2、T3、T4时,其HR和MAP较T1明显下降(P<0.05),T5时仅C组MAP较T1明显下降(P<0.05);C组的HR在T3、T4、T5明显低于A、B组(P<0.05),而B组仅在T4低于A组(P<0.05),C组MAP在T5低于A、B组(P<0.05);C组拔管时间较A、B组延长(P<0.05);A组需追加麻醉药的情况多于B和C组(P<0.05).结论 0.25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用于0~3个月的婴幼儿术中维持麻醉,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中的差异,评价瑞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新生儿手术40例,行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及术中最高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麻醉并发症出现。结果 ①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术中血压心率平稳。②R组患儿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③R组及F组在麻醉诱导期分别有1例及5例出现肌肉僵直。结论 与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比,瑞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麻醉在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反应上无明显差别,但苏醒质量更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儿入窜后予高浓度七氟烷面罩吸入,浓度8%,氧流呈为7 L/min,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A组予舒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脉注入,B组予芬太尼5μg/kg,两组均复合咪达唑仑0.1~0.15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静脉注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管.A、B两组均吸入3%~5%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气管插管后10 min(T4)、气腹时(T5)、气腹后5 min(T6)、及术后拔管时(T7)、拔管后5 min(T8)、10 min (T9)、30 min(T10)51、1 h(T11)、2 h(T12)的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结束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能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及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记录拔管后5 min、拔管后1 h、2 h的镇痛评分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诱导插管均顺利,B组插管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1),10min后下降至基础水平,术后拔管时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1),拔管后逐渐下降,仍高于基础值(P〈0.05).A组诱导后出现心率下降(P〈0.05),气管插管、拔管及术中维持时血压、心率水平较T0稍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血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两组SpO2均保持98%~100%(P〉0.05).(2)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疼痛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1).(4))A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下小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术后苏醒快,呼吸抑制轻,且后续镇痛效果好,能减少躁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腺样体刮除、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方法选择80例行小儿腺样体刮除、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麻醉诱导给咪唑安定0.05mg/kg,万可松0.1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术中维持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1,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两组均吸入异氟醚辅助麻醉。监测不同时点(插管前、后,手术开始后5min、30min)的MAP和HR。记录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及麻醉效果(以患儿术中MAP、HR监测值和同一术者的评价综合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min的MAP和HR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min的HR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苏醒后再入睡率低于F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腺样体刮除、腺扁摘除术,能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苏醒快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皮质醇(Cos)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每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前5 min(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时(T3)、腺样体切除时(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自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os水平,记录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观察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期问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稳定;对照组气管插管后各时点Cos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各时点Cos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应激引起的内分泌反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于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患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采用盲法分别应用9g/L盐水0.2mL/kg、芬太尼2μg/kg、瑞芬太尼组1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血压(BP)和心率(HR)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并记录观察期SBP和HR达最大值时间及其气管插管后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时间。结果BP和HR基础值及气管插管时间在4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气管插管致BP和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且是以对照组最为明显,芬太尼组次之,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最轻。对照组气管插管时BP和HR及其观察期最大值均显著高于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和HR及其观察期最大值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a<0.05)。瑞芬太尼组观察期出现SBP和HR最大值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a<0.05);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SBP和HR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和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观察期SBP和HR增加大于基础值30%发生率较芬太尼组显著降低。结论与小剂量芬太尼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能更有效预防患儿经口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2组,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两组各30例.A组应用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B组应用氯胺酮静脉输注全身麻醉.于麻醉诱导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术中15 min、术毕记录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术中呼吸循环状态较B组稳定.A组麻醉苏醒时间为(11.25±4.45)min,B组为(52.80±8.64)min,A组明显短于B组(P<0.01).B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较A组差.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可保证呼吸、循环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一组(B组)、对照二组(C组)及对照三组(D组),每组各15例.A组患儿入室后予面罩直接吸入8%七氟醚加纯氧(4 L/m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全身松弛后置入喉罩通气,然后用0.75%左旋布比卡因(0.5~1 mL/kg)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吸入2%~2.5%七氟醚;B组患儿人室后麻醉诱导及术中吸人七氟醚浓度同A组,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C组患儿入室后予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路,注入芬太尼2μg/kg,得普利麻1 mg/kg,阿曲库胺0.5 mg/kg,置入喉罩通气,然后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D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同C组,但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四组患儿术中根据是否有体动反应决定单次静脉推注得普利麻1 mg/kg.记录麻醉诱导时、切皮时的心率(HR)、血压(BP)、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有无体动反应;如有体动反应则记录静脉推注得普利麻的次数和总量.记录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哭闹、躁动情况.结果 四组患儿均诱导平稳,术中除B组以外均无体动反应.B组和D组患儿切皮时心率、血压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与C组(P<0.05).术后麻醉苏醒时间A组(8.2±2.4)min,B组(10.2±2.6)min,明显快于C组和D组[分别为(18.6±3.3)min、(27.6±2.8),P<0.01];C组和D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同时具有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小儿全麻时七氟醚MACBAR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儿80例,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平均分为4组(R0、R1、R2、R3组),即0、l、2、3 ng/mL组.MACBAR测定方法采用医学序贯试验中改良的上下交叉点法.结果 R0组七氟醚MACBAR为(2.98±0.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生儿短小手术中喉罩与气管插管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优点及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非胸、腹部手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组Ⅰ(喉罩组,n=20)和组Ⅱ(气管插管组,n=20),均采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期间监测诱导后下颌松弛(T1)、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1min(T2)及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3)、拔出后1min(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喉罩的置入方法、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置入、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组Ⅰ有18例采用标准法一次性置Ⅰ成功,组Ⅱ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比较,组Ⅰ在他与T1时间点以及T4与乃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在,12与T1以及T4与1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时组Ⅱ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Ⅰ(P〈0.01)。结论喉罩复合全凭七氟醚麻醉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新生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120例患儿随机均分成三组,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A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B组),氯胺酮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40例,监测并记录基础值、切皮时和术毕的SBP、DBP、HR和SpO2,观察患儿术毕清醒时的幻觉、谵妄、恶梦和躁动不安等精神症状及异常行为。结果三组患儿年龄、体重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切皮时和术毕时C组SBP和DBP升高,HR增快,明显高于快于A.和B组(P〈0.05)。A组麻醉效果与B组相当,但术后的精神症状明显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呼吸管理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平稳,几乎没有精神症状的发生,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简便、安全,优于传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6岁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和下肢手术60例患儿.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Ⅱ组)和(Ⅲ组),每组2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异丙酚2 mg/kg,置人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然后行骶管穿刺,成功后Ⅰ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Ⅲ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1.0 μg/ml混合液,三组均按l ml/kg缓慢注入.分别于术后2、4、8、12、16、24h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镇痛评分、镇痛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 h镇痛评分Ⅱ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镇痛评分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6、24h的镇痛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Ⅲ组比Ⅱ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Ⅱ和Ⅲ组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面部皮肤瘙痒及1例患儿出现运动阻滞,术后约3h运动功能完全恢复,Ⅲ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5 μg/ml及1.0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而复合1.0μg/ml舒芬太尼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急腹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小儿急腹症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插管时BP、HR,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随访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R组麻醉中的应激反应显著低于F组(P<0.05).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急腹症手术的麻醉,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技术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颅内占位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B组于诱导后以0.25%罗哌卡因阻滞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术后4、8、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B组瑞芬太尼总量[(3.52±1.75)μg/(kg·h)]与C组[(6.54±1.23)μg/(kg·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拔管时间[C组(10.01±8.47)min vs B组(8.35±7.17)min]、丙泊酚使用总量[C组(3.28±1.05)mg/(kg·h)vs B组(3.61±1.29)mg/(kg·h)]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h和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神经阻滞技术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减少小儿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剂量舒芬太尼和枸橼酸芬太尼预防儿童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儿童9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5min采用盲法分别应用9g/L盐水0.2mL/kg、枸橼酸芬太尼2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血压和心率(HR),计算二重指数(RPP)及观察期收缩压(SBP)和HR的变化率,记录观察期SBP和HR达最大值的时间及其气管插管后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的时间。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导致血压、HR和RPP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a〈0.05),且以对照组最为明显,枸橼酸芬太尼组次之,舒芬太尼组最轻。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RPP及观察期它们的最大值在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观察期枸橼酸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组HR无显著性差异(Pa〉0.05)。3组观察期出现SBP和HR最大值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a〉0.05),气管插管后舒芬太尼组SBP和HR恢复至麻醉诱导后值的时间显著短于枸橼酸芬太尼组(Pa〈0.05)。舒芬太尼组观察期SBP和HR增加〉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RPP〉2200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枸橼酸芬太尼组(Pa〈0.05)。结论与小剂量枸橼酸芬太尼相比,小剂量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轻儿童经口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镜检术的麻醉效果;并通过与目前常用麻醉方法的比较,探讨更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40例需行气管镜检术的患儿,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S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维库溴铵麻醉组(K组)。术中持续监测并记录患儿SpO2、HR、BP及ECG,并观察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麻醉后心率、血压下降,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后心率、血压与K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S组较K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麻醉方法,都有满意的肌松效果,声门显露充分,无呛咳、屏气现象。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气管镜检术,可为手术操作提供满意的肌松条件,声门显露充分,患儿元呛咳、屏气现象,可避免置镜困难,减少声门、气道水肿及损伤,消除气管置镜引起的剧烈心血管反应;停药后可迅速苏醒,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I~II级标准、年龄2~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诱导麻醉,术中维持丙泊酚1.5mg/(kg.h)微泵注入及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泵注。对照组静脉注射γ-羟丁酸钠90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注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并根据手术需要分次追加氯胺酮1mg/kg。记录诱导前(T0),插支气管镜后(T1),拔支气管镜时(T2),清醒时(T3)各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与T2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而对照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支气管痉挛和术后舌后坠的发生较对照组少,苏醒时间短,而且苏醒效果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并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麻醉患儿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不同年龄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 I或II级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年龄3个月至2岁;B组2 ~ 6岁;C组6 ~ 12岁.按丙泊酚3 mg/kg,瑞芬太尼1 μg/kg实施麻醉诱导,以丙泊酚6 mg·kg-1·h-1、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经口气管插管小儿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中采用盲法应用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μg/kg。采用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1、2、3、4、5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计算各观察时间点BP和HR相对于基础值的变化率,并计算二重指数(RPP)。结果2组BP和HR的基础值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基础值比较,虽然气管插管导致F组的BP、HR、RPP及其观察期最大值显著增高,但R组气管插管时BP、HR、RPP及其观察期最大值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观察期时间点的BP、HR、RPP及其最大值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期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和HR变化率及观察期其最大变化率2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期SBP和HR增加>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F组显著高于R组;但观察期SBP和HR降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在R组显著高于F组。结论在小儿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较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芬太尼2μg/kg不足以完全抑制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虽然瑞芬太尼2μg/kg能够完全消除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但可导致更多不良的心血管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