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根据血压变化逐渐加大剂量至患者所能酎受最大量.连续服药8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液生化值变化.结果 服药后总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各时点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比索洛尔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68.6%和65.0%,平均66.1%.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肌酐浓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高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有效、安全、便捷地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比索洛尔治疗68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比索洛尔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8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根据血压变化逐渐加大剂量至患者所能耐受最大量,连续服药8周,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液生化值变化.结果 服药后总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各时点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比索洛尔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67.8%和66.1%,平均67.0%.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肌酐浓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比索洛尔能降低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压疗效确切、安全,对脂代谢、糖代谢、血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小玉  何江  刘丽 《西部医学》2012,24(11):2102-2103,2106
目的观察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佳,心率变异性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O.05),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O.05)。结论使用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比索洛尔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用比索洛尔 (5~ 1 0mg ,1 /d ,共用 8周 ,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 0例 ,并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用药前及 8周治疗后 2 4h血压的变化。结果 :2 9例完成治疗随访的患者中 ,降压总有效率达 86.2 % ,与用药前相比 ,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谷 /峰比值 >5 0 % ,不良反应少 ,对血脂和血糖水平无影响。提示 ,比索洛尔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得高宁(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小剂量比索洛尔对老年Ⅰ、Ⅱ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比索洛尔5mg,1次/d,得高宁10mg,2次/d;对照组60例,比索洛尔5mg,1次/d。两组均连用8周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时血压、脉压变化及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不良反应均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均分成两组,分别为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的B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A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改善情况。结果 A、B组高血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心率水平也明显改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合并氨氯地平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血压、心率水平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各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第6周、第12周血压不可控的患者将剂量上调,最大剂量为两种药物各10 mg/d。最终疗效显示为第18周时血压、心率与基线相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水平相比,比索洛尔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25.9±12.82)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1.4±6.35)mm Hg,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平均降低(24.7±11.67)mm Hg,舒张压平均降低(-14.4±8.02)mm Hg,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比索洛尔组心率降低(6.6±9.67)次,氨氯地平组心率降低(11.5±8.65)次,与联合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83.2%患者在比索洛尔与氨氯地平各5 mg/d治疗的6周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严重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对单药治疗失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毕索洛尔治疗Ⅰ、Ⅱ级高血压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毕索洛尔治疗Ⅰ、Ⅱ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毕索洛尔每日2.5~7.5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mg,治疗Ⅰ、Ⅱ级高血压患者65例。结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4~12周后血压下降值为13.8/12.3~21.5/16.4kPa(1mmHg=0.133kPa)。毕索洛尔治疗12周降低血压的有效率为85.4%,加双氢克尿噻有效率为91.7%。结论毕索洛尔是一种安全、有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的长效降压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与拉西地平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5mg加拉西地平4 mg每日1次的治疗;对照组仅用拉西地平4 mg每日1次。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从不良反应来看,治疗组副作用发生3例,占15%;对照组副作用发生6例,占30%。结论:拉西地平合并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似比单一使用拉西地平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显示,每5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我国成人高血胜患病率尤其是15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每年亦呈递增之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是导致患者致残、劳动力丧失、经济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区,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就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EH患者分为两组:I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II组(口服利尿剂)各20例,治疗12周前后高频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RH)及非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DING)。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II两组患者的血压增高,而DIRH减小(%:5.83±2.44;6.43±3.05 VS 13.12±2.89,P<0.05),DING、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I组患者DIRH增大(%:5.83±2.44 VS 12.58±2.65,P<0.05),而II组DIRH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I、II两组相比,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发他汀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入选患者在应用贝那普利片前,停用一切降压药和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1周,期间每天测BP、HR各2次,以1周内14次BP、HR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基础数据,从第2周开始口服贝那普利10mg,1次/日,2周后达目标值血压(坐位〈140/90mmHg)者继续服用至疗程结束,未达标者加服10mtg/日,结果:共有76例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30.4±10.3/20.1±9.1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显效5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4.73%,无效4例(5.27%),而且24小时血压下降稳定,无明显波动。结论:贝那普利可有效治疗2级原发高血压,使用方便,降压平稳,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Ⅰ、Ⅱ期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洋  孙晶  宋艳艳  罗萍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6):576-578,581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在治疗Ⅰ、Ⅱ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证实为膜性肾病的47例患者,按照Ehrenreich和Churg分期法分为膜性肾病Ⅰ期组(21例)及膜性肾病Ⅱ期组(26例),两组均给予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2组的有效性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Ⅰ期膜性肾病组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0.75%、0.5%、0.2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各浓度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宜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00例。用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L2-3实施联合麻醉,腰麻分别用0.75%、0.5%、0.25%等比重罗哌卡因2ml。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升压药使用情况,最高脊位阻滞平面、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及硬膜外追加药物情况,以及肌松满意度、患者麻醉中主观感觉舒适度等。结果:Ⅰ组平均最高阻滞平面在T5水平,血压下降,心率增加明显,最高节段出现时间、Ⅱ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患者肌松良好,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舒适度较组差;组最高阻滞平面在T7水平,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介于Ⅰ、Ⅱ组之间,患者肌松良好、舒适度较好。Ⅲ组最高阻滞平面在T9水平,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较长,麻醉维持时间短,肌松较差,舒适度较组差Ⅱ。以上各指标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5%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更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小剂量低浓度(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500例,本研究共分四组,将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按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5例,Ⅰ组为低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Ⅱ组为常规浓度腰硬联合镇痛组,Ⅲ组为硬膜外镇痛组;将其余125例非镇痛产妇,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镇痛干预。记录镇痛前产妇的基础血压和VAS评分,镇痛给药后2、5、10、15、30、60、120min的血压和VAS评分;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Ⅱ、Ⅲ组镇痛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与Ⅱ组VAS评分,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Ⅱ组的血压波动大于Ⅰ组(P〈0.05);Ⅰ、Ⅱ组的起效时间快于Ⅲ组,持续时间长于Ⅲ组(P〈0.05);Ⅱ组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Ⅰ、Ⅱ组的瘙痒发生率高于Ⅲ组及对照组,Ⅰ、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氯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尿素氮等指标改善情况,总结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可以切实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14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血压变化、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5例,随机等分为3组,用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0.5 ml/kg;Ⅱ组0.75 ml/kg;Ⅲ组1 ml/kg。分别记录手术前和切皮后3min患儿的SBP、DBP和HR及手术时肢体活动、寒战和辅助使用静脉麻醉药的情况。结果:Ⅰ组比Ⅱ、Ⅲ组患儿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增多(P〈0.05);Ⅰ组切皮时有4例肢体活动,SBP、DBP和HR明显增高,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Ⅱ、Ⅲ组(P〈0.05)。Ⅲ组有5例出现寒战反应。结论: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0.75ml/kg的剂量能产生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