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婷  卞凌云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60-1161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指在无心肺疾病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而继发的严重肺部并发症,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特点是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差,机械通气可以增加通气和改善氧合,从而降低病死率。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6年8月至2009年6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24例,现着重就护理措施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呼吸支持采用Puritan—Bennett840呼吸机特有的有创性BiPAP模式,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h、BiPAP模式治疗后24h的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11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O2和PaO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BiPAP模式下压力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38例机械通气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对38例EV71感染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痊愈31例,死亡4例,因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神经源性肺水肿控制后自动出院3例.结论 <3岁是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发年龄,早期发现机械通气指征,给予合理辅助通气治疗有助于帮助患儿度过肺水肿极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对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05~2014-04入住我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2、3期)228例,分为对照组(2期)70例,按照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正压气道通气( CPAP)组10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简易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组5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有创机械通气。结果2期CPAP组与对照组及呼吸机组(2期)的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156);3期呼吸机组的病程较CPAP组短(P=0.000),但呼吸机组的血糖水平高于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期呼吸机组进展到4期的有8例均合并NPE明显高于3期CPAP组( P=0.004),5例死于肺出血,病死率62.5%,3期呼吸机组的最终病死率高于CPAP组( P<0.01)。结论目前没有临床依据推荐在2期重症手足口病常规使用机械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3期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改善、阻止病情进展、防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在减少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呼吸支持采用Puritan-Bennett840呼吸机特有的有创性BiPAP模式,在该模式下使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策略.分别比较观察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模式、BiPAP模式治疗后2 h、BiPAP模式治疗后24 h的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值(pH)、动脉氧分压(PaP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机械通气由SIMV模式调整为Bi-PAP模式后,11例患者的血气分析spO2和PaO2明显改善(P<0.05),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BiPAP模式下压力支持通气是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罗淑媛  黎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24-6025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广西桂林地区2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 22例中治愈18例,死亡3例,1例因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机械通气,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道湿化的护理,按需吸痰,禁止按压膀胱和腹部,加强输液管理,预防感染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12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诊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132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道特别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加速患儿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患者HR,RR,SBP,DBP及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后,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论:应用无创性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只要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确保患者有效地通气就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机械通气,无创性BiPAP通气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丽萍  陈游力 《护理研究》2006,20(3):708-709
机械通气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一项基本手段,目的在于改善通气。神经原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v edema,NPE)是颅脑损伤后的严重继发性疾病,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护理和呼吸机管理不当,则可加重损伤。因此,密切关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肺部变化,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甚为重要。我科2000年4月-2004年4月共收治NPE病人4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1.6%,均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将NPE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德全  赵强  何东升 《华西医学》2004,19(4):614-615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acute neurogenic puhnonary edema)的临床特点进行璺筝,寻找其治疗的重点。方法:收集重型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19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采取综合措施,存活9例,占47.4%,死亡10例,占52.6%、结论:早期应用呼吸机,采取机械通气 低温冬眠为主的治疗方法,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发颅内压(ICP)增高所致的一类肺水肿,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自1998-01~2004-12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5例,采用以限制气峰压和减少潮气量的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明显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PE-SWD)犬肺内气体交换、气道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炎性介质的影响,并与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比较.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经气管插管灌人海水形成PE-SWD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n=5):阳性对照组(Ⅰ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Ⅱ组),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组(Ⅲ组)(VT 8 mL/kg+PEEP 8 cm H2O).治疗180 min,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外周血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后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犬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炎性介质指标均较Ⅰ、Ⅱ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明显改善PE-SWD犬动脉血气,并能提高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组织损伤.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可能是治疗PE-SWD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评价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20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患者HR、RR、SBP、DBP及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论 无创性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通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气管插管,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症手足口病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干脑炎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的重要措施。现就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适应证重症手足口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包括两种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06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a组)和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b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和相同的综合护理,治疗过程中观察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平均吸痰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明显减少,平均吸痰次数减少、VAP发生率降低、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与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符合机械通气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间歇气道灌注湿化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斌 《临床医学》2010,30(4):92-9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患儿在给予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和降颅压、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主要采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行SIMV联合PEEP治疗后绝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呼吸机参数并成功撤机。结论对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患儿及时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刘艺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19-1720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30例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急性肺水肿患者。加用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后0.5、1、2h后临床症状、体征(R、HR、SBP、DBP、SpO2)、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通气治疗后,26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0.5h后,R,SpO2、PaO2有极显著性改善(P〈0.001),SBP与DBP有显著性改善(P〈0.05);4例效果差,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总有效率87%(26/30)。结论:BiPAP无创通气是抢救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早期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人机对抗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发生人机对抗的机械通气患者中,其发生原因包括:气道阻塞27例,不能耐受插管16例,分钟通气量不足9例,支气管痉挛7例,持续高热4例,急性肺水肿4例,单肺通气3例,抽搐、肌肉痉挛3例,管道漏气2例,呼吸机故障2例,气胸1例。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不能耐受插管、潮气量不足、支气管痉挛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或)参数、解除气道痉挛、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采用PEEP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EEP压力一般为5~10cmH2O。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心率(HR)、呼吸(RR)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PEEP通气治疗后,2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中PaO2、PaCO2、SpO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适当压力PEEP通气治疗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抢救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早期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早期心源性肺水肿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35例实施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B组35例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PaO2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