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呼吸暂停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呼吸暂停时间持续10秒钟或更长时间,有时一夜间可发作300次以上。它分为阻塞型:上气道阻塞,呈右吸气运动,但气流通过口咽部受阻;中枢型:呼吸中枢输出减少;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症的症状在开始时如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症,但随即产生胸腹肌运动同时伴有上气道阻塞。其中以气道阻塞型为最常见。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症相当罕见,主要由于脑干一延髓功能的抑制所致,见于脊髓灰白质炎、后颅窝肿瘤等原发疾病。患者除了通过意志活动就不能进行呼吸。混合型较中枢型多,但少于阻塞型。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紊乱。呼吸暂停是指口或鼻气流停止至少10秒以上。临床上以每晚7小时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呼吸暂停或睡眠暂停指数(既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超过5次以上,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程度可诊断,临床分3型:1阻塞型、2中枢型、3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紊乱。临床分3型:1.阻塞型。2.中枢型。3.混合型。我们通过对90例患有不同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得出:年龄在45岁以上者为87例占97%,多为体形肥胖型男性,且有饮酒史,8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病。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中老年肥胖男性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居多。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障碍是指与睡眠有关的呼吸障碍。它包括习惯性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s以上,低通气以50%气流中断和(或)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惊醒为标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三种,其中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为常见,其特点为患者睡眠时呼吸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呼吸气流停止,但呼吸运动仍然存在[1,2]。由于患者夜间打鼾,睡眠时呼吸暂停或憋醒,经常出现晨起头痛、白天困倦、疲…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无创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康 《西南军医》2005,7(4):51-52
1 OSA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根本原因在于睡眠时上气道的塌陷。频发睡眠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高CO2血症及睡眠紊乱可引起全身一系列靶器官的损害。引起上气道阻塞的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出现的时间和损害程度均与遗传有关,这是目前OSA遗传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OSAS患者清醒和呼吸暂停时上气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15例OSAS患者上气道进行清醒和睡眠呼吸暂停时的CT扫描,分析清醒和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的动态改变。结果 14例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最狭窄处面积比清醒时明显变小,1例上气道最狭窄处完全阻塞。结论 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比清醒时明显变小或完全阻塞。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多呼吸时相(睡眠与清醒状态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上气道CT阻塞部位的定位效果。方法:对2018年1~10月间本院就诊的74例OSAS患者进行清醒状态(吸气末)和睡眠状态(打鼾、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同时发生时)的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扫描,分析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下的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结果、矢状面横截面积、矢状面气道最小直径、睡眠与清醒状态转换时的最狭窄部位变化情况。结果:上气道部位(软腭后区气道、悬雍垂后区气道、舌后区气道和会厌后区气道)阻塞诊断率比较,睡眠状态(75.67%、28.38%、59.46%、24.32%)均显著高于清醒状态(45.94%、8.11%、36.49%、4.05%)(P<0.05);软腭后区气道和舌后区气道的矢状面横截面积、矢状面气道最小直径比较,OSAS患者睡眠状态的测量值明显小于清醒状态;睡眠与清醒状态转换时,软腭后区气道闭塞者和舌后气道闭塞者的最狭窄部位基本一致,但当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狭窄程度或闭塞范围增大。结论:与清醒状态时比较,药物诱导睡眠状态下行CT上气道阻塞部位定位效果明显较优,睡眠状态下可真实再现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对OSAS临床诊治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万仁  咸力明 《人民军医》2003,46(9):538-542
睡眠呼吸障碍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障碍 ,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SHS) ,上气道抵抗综合征 (UAPS)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作者仅就SAS与高血压的关系作一介绍。1 分 型1 1 阻塞型 是指呼吸时吸气肌 (膈肌、肋间肌 )收缩 ,上呼吸道肌 (颏舌肌、环勺肌、咽肌 )不收缩 ,咽部被吸允而收缩关闭 ,在呼吸暂停发生时 ,呼吸道没有气流通过 ,却同时有呼吸运动出现 ,此型约占 9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病人中阻塞的部位常位于后鼻孔和会厌之间 ,少数病人有鼻腔和口…  相似文献   

9.
飞行人员多导睡眠图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飞行人员正常睡眠结构和确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对20例飞行人员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多项睡眠参数。结果飞行人员正常睡眠分期分别是N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95%,其中Ⅰ相占26%、Ⅱ相占44%、Ⅲ+Ⅳ相占25%;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5%。Ⅰ和Ⅱ相睡眠时间延长,REM睡眠时间缩短。检出5例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飞行人员,其中阻塞型3例,中枢型2例。结论多导睡眠图可以确定飞行人员正常睡眠结构,能够正确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venfilafion syndrome.OSAHS)是睡眠时因上气道阻塞而引发的阵发性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良的一种综合征。OSAHS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疾病,常常与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及鼻部疾病相关连,故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重视。而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睡眠呼吸障碍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对108例经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s.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和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状。在每晚7h睡眠中,胸腹呼吸运动存在的情况下,上呼吸道无气流通过超过10秒以上的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和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0例OSAHS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清醒状态下行上气道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9例重度OSAHS患者在睡眠呼吸暂停时再次行上气道64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采用Mimics软件,测量和比较健康志愿者和OSAHS患者以及重度OSAHS患者清醒状态和睡眠呼吸暂停时上气道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 (1)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在软腭平面和舌后平面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健康志愿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2)重度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阻塞平面大致一致,然而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软腭后区的最小截面积远小于清醒状态下的截面积或完全闭塞,二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能够在体评价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的平面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因上气道塌陷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同时可伴有低氧血症、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病症~([1])。舌后坠是上气道尤其是舌后区塌陷阻塞的主要病因之一,且一直是OSAHS治疗的重点和难点~([2])。本研究将舌后坠与OSAHS关  相似文献   

1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leep Apnea Syndrome,SA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1986年美国对此症的研究中心已达1,000个以上。我国此项检查开展尚少,无确切发病数字,但协和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病人颇为不少。我院近1—2年来,至少有3例重症肺心病由此症所致。 SAS发病机制探讨 目前尚无肯定结论,但大致可分为两种发病机制,一是上呼吸道阻塞。其特点是口鼻呼吸停止时,胸腹呼吸运动仍存在,提示阻塞部位在口咽部,喉以下不是阻塞的主要部位。引起上气道阻塞的机理有解剖上的阻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分析上气道双源CT和测压两种检查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应用特点及各自优势。方法通过上气道间隙双源CT狭窄判定结果与测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OSAHS的应用优势和区别。结果双源CT检查判定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平面的阳性率为83.33%(25/30),能比较准确反映上气道的解剖性狭窄状况。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G200)判定OSAHS患者上气道间隙阻塞的阳性率为90.00%(27/30),能反映上气道的功能阻塞状况。结论双源CT检查和AG200对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均具有诊断意义,CT检查可以反映上气道多平面联合狭窄和上气道解剖性狭窄的原因,但对部分患者睡眠期潜在的气道塌陷引起的狭窄存在局限性;AG200可以发现睡眠期气道功能阻塞状况,但仅能单纯显示单一平面的功能阻塞情况。  相似文献   

16.
CT和上气道测压评估OSAHS舌后区咽腔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9例OSAHS患者进行清醒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并测量上气道腭后区、舌后区最小轴面积以及舌后区最小轴面积层的前后、左右径.同时应用睡眠过程中上气道测压的方法评价同一患者咽腔下部阻塞情况.结果舌后区咽腔最小面积层左右径与上气道测压舌后区阻塞及低通气事件发生的频度具有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左右径的大小影响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亦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和(或)不完全阻塞。反复发生的呼吸暂停,可产生严重的甚至致命性低氧;同时,还可出现高碳酸血症,失代偿性酸中毒,此时能直接引起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改变,使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加重而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对OSAHS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无创呼吸机等。其中,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  相似文献   

18.
矫娜  孔祥泉 《放射学实践》2006,21(4):419-4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具有潜在致死危险,易为人们所忽视的复杂疾病。儿童患病率大约为2%,成人发病率约为2%~4%[1,2],其特点是睡眠时打鼾、严重憋气。OSAS定义为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引起反复呼吸暂停,出现低氧血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37年Spitz就提出睡眠性呼吸暂停的概念,放射诊断方法也广泛应用。过去主要采用上气道侧位片和断层摄片,现在通过CT薄层扫描,并用后期重建技术、CT内窥镜技术等检查方法。对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特别是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提供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火  殷兴艳  刘斌  武蔚  张玉华 《武警医学》2006,17(3):173-17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通气功能和睡眠结构的变化,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监测单纯鼾症组,鼾症合并心血管疾病组,OSAHS组,以及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组患者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觉醒指数及睡眠分期的变化.随机选择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28例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OSAHS合并心血管病组的呼吸暂停指数高于单纯OSAHS组(P<0.05).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组的觉醒指数和3+4期睡眠时间明显小于单纯OSAHS患者(P<0.01或P<0.05).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显著降低(P<0.05),最低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2期睡眠明显减少(P<0.01);重度组3+4期睡眠明显增加(P<0.05).结论 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明显的通气功能和睡眠结构紊乱,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通气功能和睡眠结构紊乱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