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膀胱恶性肿瘤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且92.8%为移行细胞癌;而在少儿(少年儿童,年龄≤20岁,下同)病例中,以横纹肌肉瘤最为多见,移行细胞癌非常少见,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系统描述,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在此对少儿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相似文献   

2.
杭小锋  刘玉杉 《中国肿瘤》2006,15(4):244-247
与临床病理学相比,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析、治疗方式的选择、临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更客观、更丰富的信息,全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正常膀胱组织及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bFGF进行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低分化癌和浸润性癌中的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和浅表性癌(P〈0.05),复发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bFGF阳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分型有助于了解肿瘤局部的细胞免疫状态,对指导肿瘤免疫治疗具有一定意义。关于肾癌、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免疫细胞表型已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表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膀胱癌标本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分型,测定细胞密度及癌巢进入率,与肿瘤分期、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存在CD3 T细胞(CD3 )、CD8 T细胞(CD8 )、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正常膀胱黏膜未见DC和NK。浸润肿瘤和低分化肿瘤CD3 、CD8 和Mφ密度分别高于浅表肿瘤和高分化肿瘤,差异有显著性。浸润肿瘤NK密度显著高于浅表肿瘤,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DC密度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浅表肿瘤CD3 癌巢进入率显著高于浸润肿瘤,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浅表肿瘤、高分化肿瘤CD8 、Mφ和DC癌巢进入率分别高于浸润肿瘤、低分化肿瘤,差异有显著性。NK癌巢进入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DC和NK是伴随膀胱癌发生特异性出现的免疫细胞。随着肿瘤进展,多种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组织,数量呈上升趋势,提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发生积极的反应。但是多种免疫细胞的癌巢进入率却呈下降趋势,提示肿瘤进展可能使多种免疫细胞进入癌巢受阻。  相似文献   

5.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as和Fasl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庆祥  林福地 《癌症》2000,19(2):156-15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膀胱癌保作用及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例正常膀胱粘膜和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Fas和FasL表达。结果:膀胱癌中Fas和FasL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粘 中表达;Fas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均密切相关,但FasL表达与三者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Fas和FasL系统异常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逃避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源性野生型人酪氨酸磷酸酶(PTEN)基因的高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的抑癌作用。方法 利用携带人PTEN基因的野生型、磷酸酶域突变型质粒体外分别转染人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PTEN的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MTIO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及转染细胞对吡柔比星(THP)和丝裂霉素(MMC)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以空载质粒作为对照。结果 质粒转染后,EJ细胞的PTEN蛋白表达上升75.0%。转染野生型质粒后,EJ细胞异型性低,出现典型凋亡小体,细胞增殖率下降40.1%,bcl-2蛋白表达被下调,并提高了对THP和MMC的敏感性。而转染突变型质粒的EJ细胞则无此作用。结论 野生型PTEN基因在体外对膀胱移行细胞癌EJ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磷酸酶域突变型PTEN基因无此作用。野生型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其对bcl-2蛋白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4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痈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a-T1期28例,T2-T4期21例;G1 20例,G2 16例,G3 13例)及其中15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及NY-ESO-1等4种C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AGE-A1表达最高,其次为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59%(29/49),55%(27/49),51%(25/49)及47%(23/49).15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4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无表达,可以进一步研究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靶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的关系,以及与p53、bcl-2、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AK在81例膀胱T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面明显高于癌旁黏膜,浸润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非浸润性,p53或ki-67阳性膀胱癌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FAK可能是一种肿瘤转化相关酶,又是一种肿瘤演变相关酶;它的表达量可作为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PKCα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钢  董旭  孔垂泽  杨涛  李芳 《肿瘤》2001,21(3):157-159
目的 探讨cPKCα 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 38例膀胱癌及癌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胞膜、胞浆中cPKCα 的表达。结果 1 与癌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相比 ,cPKCα 在膀胱癌中胞膜表达升高 ,胞浆表达渐降低 ,膜质比增高 (P <0 0 1) ;2 cPKCα随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 ,胞膜表达渐增高 ,胞浆表达渐降低 ,膜质比渐增大 (P <0 0 5 ) ;3 cPKCα 随膀胱癌临床分期的升高 ,胞膜表达渐增高 ,胞浆表达渐降低 ,膜质比渐增大 (P<0 0 0 1)。结论 cPKCα 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CKP膜转位 ,其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肿瘤的形成、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成至少存在2条遗传学通路。由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利用单一遗传学改变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敏感性低,采用多个遗传学指标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可提高其敏感性,已有基因组水平的试剂盒应用于临床诊断。研究还发现一些可能与预后判断相关的遗传学改变。基于遗传学的诊断、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膀胱癌相关的尿道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对47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发生的16例尿道受累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文献讨论本病的 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尿道移行细胞癌发生率占同期膀胱癌患者的3.4%;16例膀胱癌累及尿道的患者皆为男性;膀胱癌多发(包括原位癌)的13例;肿瘤侵犯膀胱颈部或三角区的14例;膀胱癌病理分级Ⅱ级:7例,Ⅲ级:9例。结论:膀胱多发肿瘤、位于膀胱颈或三角区的肿瘤以及高分级肿瘤是尿道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尿道肿瘤的诊断依靠膀胱尿道镜检查及活检、尿道冲洗液脱浇细胞学检查,膀胱切除术中标本尿道切缘 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以及尿VEGF做为瘤标的价值.方法用抗体夹心ELISA法测量58例研究对象的尿VEGF,并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双盲法).其中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每3个月随访1次,6例复发.结果尿VEGF在膀胱癌组高于非膀胱癌组(P<0.001);G1级癌分别低于G2、G3级癌(P<0.05),在早期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术前)(P<0.05),尿VEGF诊断实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3.3%、85.7%.结论尿VEGF水平可反映膀胱癌的预后、复发;尿VEGF做为诊断和术后监测瘤标有较高价值,优于尿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内的16/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112例膀胱移行细胞组织(包括75例石蜡包埋组织和37例手术切除组织)和7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HPV-16/18感染率及HPV-16/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极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同时检测了24例膀胱癌病人尿液沉淀中HPV阳性率。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HPV-16/18的总感染率为62.50%(7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找在膀胱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探讨VM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8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石蜡标本采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PAS)和CD31双重染色,寻找血管生成拟态,分析VM存在的临床意义。结果在85例膀胱癌组织中有8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这些管道呈现PAS阳性、CD31阴性,其中2例为中分化膀胱癌,6例为低分化膀胱癌,包括T2期1例,T3期4例,T4期3例。8例中有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VM存在与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低分化膀胱癌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可作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L: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1级与2级、2级与3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 9p2 1.3 -9p2 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最小缺失区域 ,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 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 (其中 6个位于 9p2 1.3 -9p2 3 ,另 1个位于 9q3 4作为对照 ) ,对 2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析 9p2 1.3 -9p2 3区各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 结果  2 4例膀胱癌中的 2 0例 (83 .3 % )存在至少 1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在 9p2 1.3 -9p2 3区域的 6个位点中 ,杂合性缺失率最高的为 9p2 3的D9S2 85 ,达66.7%(8/12 ) ;其次为 9p2 1的D9S1846,达 5 4.5 % (6/11)。位于 9q3 4.12的D9S182 1的杂合性缺失率为 5 4.5 % (6/11) ,而且在发生杂合性缺失的 6个病例中 ,有 5个被证明为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结论 在 9p2 1.3 -9p2 3区域 ,可能至少存在 2个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 ,分别位于D 9S2 85和D9S1846附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周期素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作了研究,并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移行细胞癌各级间比较PCNA表达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PCNA表达强级(>76%)与弱级(<75%)之间比较生存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此方法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移行细胞癌切片上检测细胞增殖分数的一个可靠手段,并可能是判断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 is the most predominant type of urinary bladder tumor. Ascyclooxygenase (COX)-2 is recently introduced as an attractive target molecule in bladder TCC, we evaluated the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this marke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veral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the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Sina Hospitalin Tehran, Iran during 2006-2011. Ninety-two paraffin embedded blocks were se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urinary bladder TCC who underwent cystectomy o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 Then, we assessed COX-2expression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using antibody against COX-2. Staining in more than 5% of tumorcells was considered as positive expression. Results: COX-2 was expressed in 50 % of our patients. This markerwas markedly expressed in high grade bladder TCC (62.1%) versus other grades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X-2 expression between various grades (p=0.008). In addition, patients’ age,lymphatic and perineurial inva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COX-2 (p=0.001, 0.015 and 0.039,respectively). However,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stage, tumor size, venous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is marker (all, p>0.05). Conclusions: COX-2 was expressed inurinary bladder TCC especially in high grade forms, advocating its probable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istumor. Accordingly, COX-2 could be a valuable biological target molecule in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patients with bladder TCC.  相似文献   

19.
膀胱移行上皮癌中P16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68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标本中的抑癌基因p16表达产物进行检测,29例显示表达阳性,且阳性表达率在恶性度低、浅表性和未复发膀胱肿瘤中较高,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Tis~T1与T2~T4、及复发与未复发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16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 Ki- 6 7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 ,研究肿瘤增生活性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5例膀胱 TCC和 12例正常膀胱组织 Ki- 6 7抗原的表达。Ki- 6 7标记指数 (Ki- 6 7L I)指染色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数。其分级标准为 :无阳性细胞为— ,阳性细胞 <2 5 %为 ,≥ 2 5 %、<5 0 %为 ,≥ 5 0 %、<75 %为 ,≥ 75 %为 。结果 :Ki- 6 7抗原阳性表达率膀胱 TCC组为 48.47% ,对照组为 8.33% (P=0 .0 11) ;临床分期 Ta~ T1 为 35 .71% ,T2 ~ T4为 76 .47% ,病理分级 G1 为 2 5 % ,G2 为 5 3.33% ,G3 为 90 %。随着肿瘤分期分级升高 ,Ki- 6 7L I逐渐上升 (P=0 .0 0 4,P=0 .0 0 1)。Ki- 6 7L I肿瘤复发、多发者明显高于初发、单发者 (P=0 .0 14,P=0 .0 34 )。结论 :细胞无限增生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 ,Ki- 6 7L I能准确地评估膀胱 TCC的生物学行为 ,可作为膀胱 TCC有重要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