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3例AMI患者的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各指标水平与AMI的相关性。结果 cTnⅠ阳性率高于CK及CK-MB。结论 cTnⅠ检测方便、快捷,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3.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AMI患者进行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对于诊断AMI,检测cTnⅠ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29/30),准确性为99%(74/75);检测CK-MB的敏感性为84%(38/45),特异性为60%(18/30),准确性为75%(56/75)。cTnⅠ持续阳性的平均时间为8 d,而CK-MB在发病约3 d后恢复正常。结论cTnⅠ对于AMI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作为观察组,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于发病后4h取血,以后每4h取血1次,24h后每天取血1次,直至7d。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结论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对AMI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时,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96.0%,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2.0%,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I(cTnⅠ)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12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和随机选取的体检健康者120进行对照,观察AMI患者和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cTnⅠ、CK—MB数值的变化。结果:研究组eTnⅠ、CK—MB数值在发病早期升高,中期时候达到高峰值,在晚期会有一定的下降。数据显示研宄组在发病之后的这3个时间段里面都要比对照组高,而且cTnⅠ比CK—MB的升高倍数还要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Ⅰ具有高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34名患者为AMI组,CTnT测定:采用美国Lifesign公司的CTnI固相层免疫分析盘,作快速性测定,以cTnT(0.16±0.10)ug/L为标;位,样本为130μl血清,用微量加样器加入到试盘的样品孔中,15分钟判断结果。在试盘中出现二条紫红色带为阳性,一条紫红色为阴性。结论:CTnT定性检测对AMI的诊断、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非心肌梗死所致梗死样ECG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组(VMC)41例;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两组儿童血清cT:Ⅰ、CK-MB和hs-CRP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患儿血清cTnⅠ、hs-CRP和CK-MB均明显高对照组(P<0.05),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3.2%)、特异度(96.4%)、准确率最高(94.8%),明显高于单纯检测cTnⅠ、CK-MB和hs-CRP(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Ⅰ、CK-MB和hs-CRP可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AMI和5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冬氨酸脱氢酶(AST)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比较。结果CTnI对AMI诊断的敏感性(100%)高于CK(83.9%)、CK-MB(73.2%)、LDH(80.4%)及AST(75.0%)(P<0.01);CTnI对AMI诊断的特异性(98.0%)与CK-MB(92.0%)相近(P>0.05),高于CK(82.0%)、LDH(66.0%)及AST(78.0%)(P<0.01)。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通过利用肌钙蛋白T正常值的临界值作为诊断标准,预防11例MACE的发生.肌钙蛋白T升高至临界值时,可以提示心肌损伤(调整后的OR值:4.6,P=0.039),在随访的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调整后的OR值:11.10,P<0.0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采用肌钙蛋白T临界值,可以降低"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Tn-I、Mb法国BIOMERIEUX型号:mini检测;cK—MB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LX20检测。对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AMI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Mb、cTn—I组合的真阳性率在4~8h已达到100%的满意效果,与Mb、cTn—I、CK—MB组合相同。结论:在同时检测Mb和cTn—I的情况下,可以取消CK—MB检测,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于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CK-MB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敏感度高于CK-MB;cTnI窗口时间明显高于CK-MB。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血清cTnI、CK-MB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心肌炎有重要意义,且cTnI测定在诊断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疑似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浓度,探讨这些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选取新津县人民医院内科因胸痛收治的怀疑心梗的病人60例,在胸痛发作后入院时采静脉血1次,采血后立即分离出血清并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对照组。(2)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TnI和Mb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BECKMAN COUL TER ACCESS2。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CK-MB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5.62%;Mb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6.21%。结论:(1)AMI组血清CK-MB、cTnI、Mb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2)在常见心肌标志物中,cTnI对AM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而敏感性则是CK-MB最高,Mb是AMI发生后最早的可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心肌肌钙蛋白Ⅰ (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加服血府逐瘀汤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CysC、cTnⅠ水平高于试验组,LVEF水平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辅治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sC、cTnⅠ及LVEF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162例AMI患者进行分析,于入院即刻查血常规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于入院2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单核细胞水平分为增高组和正常组,并记录溶栓开通情况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评价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增高组CK、CK—MB峰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为42.1%,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1%,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1.1%,病死率为13.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溶栓后临床指标再通患者增高组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单核细胞增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可能成为判断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芎归六君子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芎归六君子汤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中医证候积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cTnI、CK-MB、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疗效、心功能、氧化应激水平、cTnI、CK-MB、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芎归六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调节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对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 12 h采集外周静脉血,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2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Mb、cTnI、CK-MB.结果 与术前相比,Mb、CK-MB于术后12 h均增高(P〈 0.05);cTnI于术后12 h明显增高(P〈0.01).结论 RFCA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同时,会引起心肌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Mb、cTnI、CK-MB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与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呈正相关,与放电能量及阻抗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4—6h内)血清GGT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活性及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GGT、CK,CK-MB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TnI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AM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GGT、CK、CK-MB、CTnI测定结果分别为(97.62&#177;20.30)U/L、f137.4&#177;65.6)U/L、(21.10&#177;9.50)U/L、(9.56&#177;4.70)U/L和(46.20&#177;23.21)U/L、(24.3&#177;5.40)U/L、(18.10&#177;8.00)U/L、(0.11&#177;0.02)ugm。AM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GGT、CK、CTnI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检出率GGT为96.8%.结论血清GGT可作为早期预测和诊断AMI的新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量法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塞(AM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疾病组与对照组各自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结果在疾病组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其敏感性分别为93.9%、70.7%、52.3%(P〈0.01),对照组分别为9.2%、16.4%、11.9%(P〉0.05)。显示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时,定量测定cTnT的敏感性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两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特异性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是一个特异的、敏感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脉病变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另设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TNF-α浓度,用免疫标记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Gensini积分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TNF-α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NF-α、CK-MB、LD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TNF-α、CK-MB、LDH、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组和UA组(P〈0.01);UA组TNF-α、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LDH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组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TNF-α呈正相关(P〈0.01);AMI组TNF-α与CK-MB、LDH、cTnI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随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TNF-α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冠心病炎症活性的独立指标。CK-MB、LDH、cTnI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程度,联合评估两种指标的水平对于临床估计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