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认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方法 :对 4例年龄 60~ 69岁患者常规进行临床体检、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扫描及心导管检查。结果 :4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 ,心尖部运动减低 ,收缩期心尖腔狭窄呈线样闭塞状。 2例行左室造影显示 :收缩期心尖腔呈线样闭塞 ,其远端可见造影剂滞留呈“黑桃心”状。舒张期心尖腔缩小呈梭形。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临床表现易与冠心病混淆 ,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有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2.
曾志羽  李小娥  曾知恒 《内科》2009,4(3):343-34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与其他检查方法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AHCM患者的CDFI、磁共振检查(MRI、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CAG+LVG)、心电图(EGG)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1例均经CDFI检查,28例证实有心尖部心肌肥厚(厚度〉15mm),心尖最大室壁厚度/基底部最大室壁厚度≥1.3。9例进行了LVG,其中有4例显示左室舒张期末心尖部心肌肥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spade—like)样改变。4例行了MRI检查,均可见心尖部不对称性肥厚。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31例中有1例合并有右室心尖肥厚。结论CDFI为AHCM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如结合以上其他检查,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心肌病, 又称Takotsubo综合征(TTS), 是一种由精神或躯体疾病等诱发的以心尖部可逆性球形改变为典型特征的疾病。本文报道一例女性患者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采用被动体位诱发的TTS, 临床表现为急性左心衰, 经去除诱因及恰当处理后, 左心室心尖部球形改变在数天内快速恢复。该报告为TTS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指有胸痛症状,心电图有ST-T改变,心肌酶轻度升高,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伴基底部运动增强,收缩末期呈球囊样,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一组疾病。本科近遇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女,55岁。因持续胸痛2d于2007年05月22日入院。患者因家中遇窃后第2天突发胸闷、胸痛,向左肩部放射,伴有出冷汗,恶心、呕吐。患者发病来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否认有心肌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嗜铬细胞瘤、心肌炎病史。个人史无特…  相似文献   

5.
心尖部心肌收缩障碍综合征是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样胸痛及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器质性狭窄,左心室造影心尖部收缩功能异常的一类病症。病因尚不清楚,大多在数天至数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左室心尖气球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左心室功能障碍伴左室心尖部心肌气球样变,但无显著的冠状动脉疾病。现结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正确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7例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特点,总结老年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征。结果 6例出现胸闷、胸痛,4例心界向左侧扩大,2例可闻第四心音。心电图显示胸导为主导联上R波增高、ST段压低及对称性T波倒置,5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尖处心肌肥厚,5例左心室造影时呈“黑桃”样图形,1例冠脉造影有轻度狭窄。结论 老年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多属于黑桃型,可并存冠脉病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 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 10年 ,咳嗽、咯痰、胸闷、气短 2个月于 1999年 10月 2 0日入院。入院时病人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查体 :体温 36 5℃ ,水冲脉 ,脉搏 94次 min ,呼吸16次 min ,血压 15 0 5 0mmHg(1mmHg=0 .133kPa) ,双肺底部可闻及细湿音 ,心尖搏动范围弥散 ,中心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 1cm ,呈抬举性心尖搏动 ,及细震颤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心率 94次 min ,律齐 ,心尖部可闻及Ⅱ~Ⅲ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一…  相似文献   

9.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造影或者超声心动图出现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障碍,收缩末期呈球囊样,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类综合征。本文对其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等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心尖部室间隔缺损(VSD)位置特殊,是较难处理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本文报道1例心尖部VSD经导管行封堵治疗后发生封堵器脱落的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个新的引起ST-T改变的综合征: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逐渐引起关注。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常在较强精神刺激或应激因素后发生,出现一过性左室心尖部至中部收缩减弱或消失,表现为球形扩张。发病时胸痛、心肌酶学轻、中度升高和  相似文献   

12.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造影或者超声心动图出现左室心尖部室壁运动障碍,收缩末期呈球囊样,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类综合征.本文对其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特点等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1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5年入院。查体: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处,叩诊心界向右大,右位心,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腹部超声:全内脏反位,肝脏左位,脾脏右位。胸片:全内脏反位,心尖向右,胃泡位于右上腹。心脏超声:右位心,室间隔连续中性断,约25 mm,见双  相似文献   

14.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ABS)是一组以可逆性心尖球囊样室壁运动异常,伴随胸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心肌酶学增高、无冠状动脉阻塞等为特点的综合征。1990年首次被Sato等报道并命名为Tako—tsubo(章鱼头套样)心肌病;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把ABS归为获得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5.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n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一种特殊类型,该病患者常有类似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许多该病患者因可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排除冠心病可能后行左室造影检查确诊为该病。现将我院2011年经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例AHCM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惠者分别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心电图有胸前导联高电压,ST段压低及T渡深倒置,超声有心尖部心肌肥厚,左心室造影有心尖肥厚、心腔变小的表现,MRI呈"铁铲"样改变、心腔变小.结论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共振成像、左心室造影都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有价值的方法.其中左心室造影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罕见特殊左心室室壁瘤1例。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综合判定。结果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局部变薄,膨出,收缩活动消失。冠状动脉造影未能显示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结论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果考虑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持久痉挛及/或不稳定斑块所致,后者可诱发血栓形成,随血栓溶解,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电池耗竭5年入院。诊断为起搏器电池耗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更换起搏器(重新植入新的右房电极)后次日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经积极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但心功能仍较低,目前约维持在0.37,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Tako-Tsubo心肌病越来越受到关注,该病患者在左心室造影时发现心尖部呈气球样扩张及基底段缩窄,形态很像日本渔民用来捕捉章鱼的鱼篓,因此被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  相似文献   

20.
心尖球形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尖球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处理及预后均不同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但二者的临床特征类似,很容易误诊误治,因此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谨就二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影象学、心功能等改变的异同,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综述,并对心尖球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