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瘦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下降,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肝组织瘦素及OB-Rb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明显;OCT组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OCT组肝功能下降程度、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程度较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 OC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OCT通过抑制瘦素及OB-Rb的表达而影响TGF-β1水平,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瘦素受体(OB-R)在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表达,观察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瘦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瘦素受体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变化;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肝组织OB-Rb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肝组织可见OB-R在汇管区和血管周围间质细胞的胞质和胞膜有少量表达;OB-R在模型大鼠汇管区、小叶内窦周及纤维间隔的表达明显增加。正常肝组织表达OB-Rb mRNA,不同时间点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造模4 d后,OB-Rb mRNA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OB-Rb mRNA表达逐渐增强,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性(rs=0.804,P=0.000)。结论在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功能性瘦素受体的表达在肝损伤早期即明显增加,并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氨酸对复合法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缬氨酸治疗组。应用复合造模法完成肝纤维化模型,缬氨酸治疗组于第7周开始用大鼠灌胃针灌注缬氨酸1.2g.kg-1.d-1,实验于10周末全部结束。采用HE和Masson两种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TGF-β1在肝脏内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较正常组纤维化程度加重,且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增多(P〈0.01);缬氨酸治疗组中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减少(P〈0.05)。结论缬氨酸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保肝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药物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药物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保肝宁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保肝宁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肝脏纤维化瘦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脏纤维化进程中瘦素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四氯化碳造模组,40%四氯化碳蓖麻油溶液皮下注射(3ml/kg,每周2次,首剂加倍).分别于第4,8周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脏中瘦素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表达都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中血清瘦素和肝脏中瘦素的表达在8周末与4周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时明显有瘦素的表达,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后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ALT、AST和TGF-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1),TGF-β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相关基因PDGF-BB、CTGF表达明显,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均无表达。结论血清中TGF-β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明显增高,同时肝纤维化组织中PDGF-BB、CTGF表达也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瘦素在外周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中转移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7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关节炎对照组(模型组)、骨关节炎实验组(观察组),每组20只,观察组大鼠膝关节中注射100μg瘦素后,取胫骨平台,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胫骨平台关节软骨中瘦素及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m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观察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在外周对关节具有保护作用,在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旭鹏  李晓飞 《重庆医学》2013,42(3):246-24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肝硬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40%CCl4大豆油腹部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组(NS组)、移植组,每组8只,另设8只作为对照组。移植前、移植后3周分别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和血清TGF-β1和HGF水平。同时于光镜下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计算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血清TGF-β1明显升高,HGF明显降低(P<0.05);移植组较模型组TGF-β1明显降低,HGF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模型组肝组织破坏,假小叶形成;移植组,肝纤维化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较模型组计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HUC-MSCs移植后可通过下调TGF-β1及上调HGF的表达,改善受损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内睾酮(T)和雌激素(β-Est)抑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CCl4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20μg·kg-1·d-1β-Est对完整或去势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以标准酶、ELISA、RIA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细胞外基质(ECM)和性激素水平;VG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图像分析计算胶原面积;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βA(ACTβ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Est能改善去势纤维化大鼠肝功能,降低ECM分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TGF-β1、ACTβA表达,而对完整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无影响;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Est能抑制肝纤维化形成,T影响其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造成肝纤维化性别差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内睾酮(T)和雌激素(β-Est)抑制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CCl4皮下注射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20μg·kg-1·d-1β-Est对完整或去势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以标准酶、ELISA、RIA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细胞外基质(ECM)和性激素水平;VG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合图像分析计算胶原面积;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BA(ACTβ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β-Est能改善去势纤维化大鼠肝功能,降低ECM分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TGF-β1、ACTβA表达,而对完整雄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无影响;两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Est能抑制肝纤维化形成,T影响其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造成肝纤维化性别差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对瘦素和脂联素血清水平和在白色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普通饮食+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HC组,高脂饮食+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对照组[NF组,普通饮食+福辛普利3.6 mg/(kg.d)灌胃]和药物干预组[HF组,高脂饮食+福辛普利3.6 mg/(kg.d)灌胃],每组10只。喂养24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瘦素和脂联素的血清水平,比较各组大鼠脂肪组织瘦素和脂联素mRNA水平以及肝组织的胶原蛋白(collagen)Ⅰ蛋白表达和病理改变。结果与HC组(ALT:91.30±30.71;TG:2.25±0.31;LDL:1.53±0.31;TGF-β:125.95±8.23;HA:165.72±29.13;瘦素:130.61±35.56;脂联素:5.97±2.19)相比,HF组血清ALT(50.20±12.13,P<0.05)、TG(1.09±0.34,P<0.01)、LDL(1.16±0.13,P<0.05)、TGF-β(72.55±23.2,P<0.01)、HA(90.13±27.42,P<0.01)和瘦素(31.74±36.35,P<0.05)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21.60±8.43,P<0.01)水平显著升高;脂肪组织的脂酸素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瘦素的mRNA水平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collagen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福辛普利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和纤维化程度。结论福辛普利可能通过下调血清瘦素水平,上调脂联素的血清水平和其在脂肪组织的基因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具有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Cl4复制大鼠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山楂总黄酮对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病理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山楂总黄酮给药组血清学指标ALT、AST浓度明显降低,Alb浓度升高,肝组织内SOD浓度升高,MDA、Hyp浓度降低,且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楂总黄酮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抑制α-SMA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实验性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10?mg/(kg·d),每周连续3d,共4周,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干预组除应用DMN外,同时给予PFD 500?mg/(kg·d)灌胃,1次/d,共4周;模型组及正常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4周试验结束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较少(P<0.05)、肝脾肿大较轻(P<0.05),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TGF β1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MASSON染色显示,干预组肝脏纤维化及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无明显假小叶;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干预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肝窦及Disse腔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结论PFD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 β1的产生有关,PFD有可能用于肝脏疾病的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血清学的影响,探究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在奥曲肽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OCT组.实验采用四氯化碳( 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和OCT组),饲养8周后处死大鼠并随机采集标本,使用HE及VG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大鼠层粘连蛋白(LN)、大鼠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ⅢNP)、大鼠IV型胶原(COL4)含量;使用Ishak评分系统分析各组肝细胞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RORα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OCT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的病理变化程度、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血清AST、ALT 、HA、LN、PⅢNP、COL4 含量均显著上升,RORα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 OCT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的病理变化程度、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血清 AST、ALT、HA、LN、PⅢNP、COL4含量显著下降,RORα下降程度降低(P<0.05).结论 OCT可降低大鼠体内RORα的下降程度,减少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治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初步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BDL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DHA(14mg/kg)及阳性药物秋水仙碱(0.1mg/kg)干预处理,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Bilirubin;HE染色、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指标α-SMA与α1(Ⅰ) collage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TGFβ-RⅡ的表达。体外培养活化的HSC-T6,并用DHA干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Smad2的表达。结果 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ALT、AST、Bilirubin显著升高,DHA能降低血清中ALT、AST、Bilirubin水平;HE、马松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DHA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结构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A还可抑制HSC活化的标志物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的表达。结论 DHA对BDL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效应主要与其抑制HSC活化以及调控TGF-βⅡ/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赖氨大黄酸(RHL)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阐明RHL治疗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及赖氨酸组,每组7只大鼠。通过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以及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HE染色对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数量;使用试剂盒通过酶标仪测定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纤维异常增生,Hyp水平亦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着色于胞膜和胞浆且表达增多;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SM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BA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纤维成分数量减少,Hyp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模型组比较,35和70 mg·kg-1 RHL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减少(P<0.05)。结论:RHL能抑制肝星形细胞激活、肝脏纤维变性和蓄积以发挥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RHL有望成为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何航  徐宏平  华海婴 《医学争鸣》2009,30(2):100-103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对其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400g/L四氯化碳复制模型,造模后给予姜黄素治疗,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和血清生化学检测;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结果:Cur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1);并且大鼠血清ALT(nkat/L),AST(nkat/L),ALP(nkat/L)水平明显降低[(757±234)惦(1677±252),(2776±238)VS(4865±403),(1850±191)掷(4310±728),P〈0.05或P〈0.01],A/G比值提高[(0.89±8.06)US(0.60±7.48),P〈0.05];Cur治疗组TGF-β1mRNA,TGF-β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3.13±1.55)粥(9.56±2.01),(0.32±0.12)傩(0.87±0.40),P〈0.05或P〈0.01];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5.47±1.06)US(1.56±0.61),P〈0.05].结论:Cur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DMN,1次/d,每周连续3 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胃补肾柔肝方(10 ml·kg-1·d-1)进行治疗干预,共用药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及球蛋白(globulin, G)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 Ⅳ-C)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正常组大鼠无死亡,而模型组大鼠病死率为40%(6/15),治疗组病死率为20%(3/1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BIL、ALT及AST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G严重倒置,达到0.62±0.07,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的A/G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0.77±0.04(P<0.05),但是仍倒置比较明显.血清胶原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血清胶原成分HA、LN及Ⅳ-C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的1.72、1.86、3.71倍;治疗组HA、LN、Ⅳ-C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正常组的1.26、1.18、2.47倍.结论:补肾柔肝方对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