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SCT表现,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淋巴结结核10例:多为环形强化;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病变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有强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淋巴瘤5例:增强病灶稍有强化,边界不清晰,部分呈融合状;转移瘤25例:淋巴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SCT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NG病例的MSCT表现。结果病灶多发22例,单发16例;平扫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29例,等或略高密度7例,完全高密度钙化2例;增强扫描病灶边界均清晰显示,无一例超出甲状腺包膜;气管受压5例;25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增强扫描囊变区无强化,10例周边可见环形强化,2例见壁结节;10例见钙化;8例病灶见间隔线;颈部淋巴结均未见肿大;非囊变区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不等。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边缘、强化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特征性,对NG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纵隔常见的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总结经手术、淋巴结活检或临床治疗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病变4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与相互鉴别要点.结果 44例最终结果分别为:淋巴结结核6例,淋巴结转移癌16例,结节病5例,淋巴瘤9例,巨淋巴结增生4例,艾滋病淋巴结肿大2例.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淋巴结炎性病变,以形态多样、钙化、增强扫描边缘环形强化为典型特点.淋巴结转移瘤是最常见的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原发灶淋巴引流区优势分布、液化坏死明显、增强呈薄壁环形强化是其重要特征.淋巴瘤CT表现以累及范围广,病变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为主.结节病以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病灶多数不融合且境界清晰、密度均匀、均匀强化为鉴别要点.巨淋巴结增生具有血供丰富、常累及单个淋巴结、呈肿块样增生等特点.结论 胸部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病灶形态特点、分布、强化及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的MSCT的横断面及其多平面重建(MPR)表现. 结果 30例神经鞘瘤中,位于颈动脉间隙22例,椎旁间隙肿瘤8例.MSCT平扫见肿块内密度均匀9例,其内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或均匀类囊样密度;密度不均匀21例,其软组织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并见2例高密度钙化.MSCT增强见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21例,病灶内可见增强部分呈斑驳样,形态不规则. 结论 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对颈部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8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轻年男性多见,病程较长(2~30年),患者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2例行血清IgE检测增高。7例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仅表现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CT和MRI表现为:(1)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6例,位于头颈颌面区及头皮皮下结节或肿块,累及腮腺,体积增大,腮腺内可见多发结节及肿块;(2)所有病灶中较大结节、肿块边界不清,2例单发病灶较小者其中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不清楚,病灶较小时局限于浅筋膜层下,未侵犯浅筋膜;较大病灶常挤压、浸润浅筋膜层,相邻筋膜增厚、模糊,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皮肤连续;(3)结节、肿块密度、信号常较均匀,未见囊变坏死,5例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4)5例伴同侧或双侧引流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未见融合趋势,增强呈均匀强化。结论木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刘永健 《浙江医学》2018,(9):1000-1003
目的了解颌下腺导管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2例颌下腺导管癌患者的CT检查表现,归纳肿瘤的大小、边界、数目、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右侧8个,左侧4个。肿瘤最大径1.8~7.2(3.5±0.6)cm;病灶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分叶状9例;病灶侵犯大部分或整个颌下腺7例,侵犯部分颌下腺5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9例,其中病灶侵犯颌下腺周围深筋膜4例,侵犯皮肤3例,包绕下颌骨2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8例,混杂密度4例;病灶内见钙化者8例;病灶呈实性3例,囊实性9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7例,其中2例病灶内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7例。结论CT表现为边界不清伴有钙化,强化明显,容易坏死的颌下腺肿块及伴有颈部II区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可以提示颌下腺导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组织病理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6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临床、MD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淋巴瘤14例,多累及两个以上的分区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受累,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呈结节状、团块状均匀强化为主;淋巴结结核8例,以单个区域分布为主,可见钙化与淋巴结周围渗出性改变,增强见蜂窝状、分房状厚壁强化;淋巴结转移36例,以两个以上的分区、中心坏死及薄壁环状强化明显;巨淋巴结增生4例,肿块密度均匀伴持续性血管样强化,结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与组织病理相关,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淋巴结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淋巴结结核共累及43个区域的淋巴结,其中累及Ⅰ区(颏下和下颌下淋巴结)6例(14.0%),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13例(30.2%),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8例(18.6%),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6例(14.0%),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9例(20.9%),Ⅵ区(颈前隙淋巴结)1例(2.3%)。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类似于周围肌肉组织强化5例(10.2%);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全瘤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存在11例(22.4%);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存在14例(28.6%);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成分隔状强化或环状强化,但周围脂肪间隙消失19例(38.8%)。结论 螺旋CT能够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诊断,并能显示淋巴结结核的发生部位、数目、形态和周围间隙的情况,对淋巴结结核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T三维成像对甲状腺外科手术指导及随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三维成像检查.结果 1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单发结节10例,双侧多发结节170例,多发结节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甲状腺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合并腺瘤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腺瘤6例。CT平扫甲状腺病变均以低密度为主。3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27例,9例出现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16例;动脉期3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稍减低,密度趋于均匀。31例甲状腺癌,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9例,13例出现钙化,钙化形态多样,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动脉期23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下降幅度〉21%。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成杰  姚尉  叶奕兰  杨静 《西部医学》2012,24(4):732-735
目的探讨颈部常见淋巴结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62例,包括淋巴瘤28例,转移瘤21例,淋巴结结核13例。在MD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淋巴瘤均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27例边界清楚,仅1例包膜外侵犯;24例密度均匀,均匀轻度强化或不强化;4例部分融合,其中2例内部发生液化坏死、边缘轻度不规则强化。淋巴结转移瘤以软组织密度结节为主要表现;13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8例融合成块,形态不规则,其中5例包膜外侵犯;15例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强化,其中11例合并中心坏死区;6例密度较均,其中2例显著不均匀强化、3例轻微强化、1例无强化。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密度结节或肿块;10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3例有融合,边界不清;9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有钙化),内部明显坏死,边缘环状或多房状强化;4例密度均匀,明显或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揭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沈昌山  胡元成  郑桥如 《安徽医学》2012,33(10):1361-13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GIST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对肿瘤大小、密度、强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7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3例,肠系膜根部1例。MSCT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肿块,具有跨腔内外生长或腔外生长为主的特征。良性4例,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交界性3例,恶性8例,其中有7例直径大于8 cm,肿块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内部出血、坏死、囊变,局部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SCT检查对GI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3D戍像诊断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MSCT3D戍像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结果MScT3D戍像对诊断转移性颈部恶性淋巴结增大有较高的敏感性(95.45%)和特异性(85.7%):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与其原发灶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MscT3D成像可作为诊断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淋巴结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MscT能较好地显示颈淋巴结转移的引流特征与影像特征,两者问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腹腔和腹膜后不同性质淋巴结病变的CT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丹柯  谢东等 《广西医学》2001,23(4):721-723
目的:研究不同性质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结核、8例非Hodgkin淋巴瘤(NHL)、7例Hodgkin病(HD)及6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前CT图像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病灶周边出现 薄且厚薄均匀的高密度环状强化带,强化环内结构无强化且近似水样密度而致病灶呈“囊肿样”表现,为结核的CT特征;(2)病灶融合呈大块状且均匀强化,包绕高密度的大血管呈“夹心饼样”表现,为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3)转移瘤病灶多孤立、散在分布。结论:(1)病灶的不同增强CT特点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灶的平扫密度特点对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2)病灶的大小及分布范围等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