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流行地区、宿主、媒介分离出的鼠疫菌生化特性及毒力因子Pst Ⅰ的鉴定结果,比较云南省家、野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及新发现玉龙县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的差别及疫源地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用试管法鉴定的云南省218株鼠疫菌生化特性(酵解鼠李糖、甘油、麦芽糖、阿胶糖、密二糖)和毒力因子Pst Ⅰ的结果,利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采用双向无序R×C表χ2检验的Fisher确切概毕法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野鼠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48株.其中有1株发酵麦芽糖,48株均发酵甘油;收集家鼠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165株,其中有1株不发酵麦芽糖、发酵甘油,1株脱氮阴性,属变异菌株;收集玉龙县新分离鼠疫菌5株,均发酵甘油、麦芽糖.对不同疫源地鼠疫菌麦芽糖、甘油发酵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鼠疫菌鼠李糖、阿胶糖、密二糖发酵试验和毒力因子Pst 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云南省不同型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不同,其中家、野鼠型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有交串现象;玉龙县鼠疫菌生化特性与家、野鼠型疫源地鼠疫菌截然不同,与西藏北部旱獭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接近.  相似文献   

2.
鼠疫菌生物型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458株鼠疫菌发酵鼠李糖、甘油、麦芽糖、阿胶糖、蜜二糖、木胶糖及脱氮作用的不同,对 Phe 需求和 Pgm 的产生不同,可将我国鼠疫菌划分17个生物型;各生物型占居特定的地理区域,与主要宿主及媒介有关,是地理环境生物群落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云南家鼠鼠疫与野鼠鼠疫有联系。洛浦县和和田县鼠疫菌生化特性的稳定性不同。对蜜二糖、麦茅糖迟缓发酵或性状不稳定的鼠疫菌株,每株菌存在蜜二糖或麦芽糖阴性与阳性两种性状的菌群,可为寻求迟缓发酵糖醇及性状不定的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菌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玉龙县、云南家、野两型及西藏北部旱獭鼠疫菌代表株的生化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玉龙县疫源地的性质.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玉龙县鼠疫菌、云南省家、野两型及西藏北部旱獭型共12株鼠疫菌代表株进行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 5株玉龙县鼠疫菌发酵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发酵密二糖、鼠李糖,脱氮阳性.结论 玉龙县鼠疫菌与云南剑川菌株(野鼠型)及云南省家鼠型菌株生化特性不同,与西藏北部旱獭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接近;按纪树立分型接近于喜马拉雅早獭青藏高原生态型,按宋延富分型属于喜马拉雅旱獭生物型A生物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化学性状。方法采用液体汤管法和固体试管法测定17株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对糖醇的酵解能力和生化反应。结果 17株鼠疫耶尔森菌表现为酵解甘油﹢、鼠李糖﹣、阿胶糖﹢;密二糖72 h内不酵解,7 d以后3株菌部分糖管呈迟缓发酵;16株鼠疫耶尔森菌72 h内对麦芽糖不酵解,72 h后1株呈迟缓发酵;17株鼠疫耶尔森菌全部脱氮阴性,V-P试验阴性,尿素实验阴性,甲基红试验阳性。结论 17株鼠疫耶尔森菌按中国鼠疫耶尔森菌生态型分型标准属于鄂尔多斯高原型,主要生化特征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2005-2013年我国布氏田鼠型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出现布氏田鼠型鼠疫和长爪沙鼠型鼠疫交叉流行的新情况.方法 收集2005-2013年布氏田鼠疫源地分离的135株鼠疫菌,根据我国鼠疫菌生态型的分型方法和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布氏田鼠型鼠疫菌发酵鼠李糖,不发酵阿胶糖,长爪沙鼠型鼠疫菌发酵阿胶糖,不发酵鼠李糖],采用生化及糖醇类酵解试验进行菌型鉴定;收集内蒙古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5个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专项调查和监测报告,以及各年度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资料,分析布氏田鼠型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分布情况.结果 测试的135株菌中,2005-2007年及2010年分离的128株菌发酵阿胶糖,不发酵鼠李糖;2008年分离的7株菌发酵鼠李糖,不发酵阿胶糖.确定2005-2007年、2010年4个年度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及西乌珠穆沁旗发现的动物鼠疫为长爪沙鼠型鼠疫,2008年在锡林浩特市和东乌珠穆沁旗发现的动物鼠疫流行是布氏田鼠型鼠疫.结论 2005年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首次检出长爪沙鼠型鼠疫菌,可确定为新发现的长爪沙鼠型疫源地.而作为布氏田鼠型疫源地的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中,只有东乌珠穆沁旗单独存在布氏田鼠型疫源地,而其余4个旗县均存在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2种鼠疫类型的疫源地;通过2005年以来发现新的疫情可以看出,此疫源地性质变得复杂,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甘肃鼠疫菌生化型,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近30年来从各鼠疫疫源地分离的827株鼠疫菌对甘油、鼠李糖、麦芽糖、阿胶糖、蜜二糖的酵解及脱氮作用的差异,将该省鼠疫菌分为4个生化性状各异的菌型。每个型都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喜马拉雅旱獭菌株中蜜二糖发酵者为首次发现,将其划为一个独立的鼠疫菌生化型是必要的,并相应确立该型分布区域为相对独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作者建议以该型菌分布区阿尔金山命名为阿尔金喜马拉雅旱獭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4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自然分离株.方法 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 4株菌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鼠疫菌同源菌株菌苗株(EV76)一致;其毒力因子为F1(+),VW(+),Pgm(-),PstⅠ(+),与鼠疫菌菌苗株(EV)特征完全一致;109个/ml可疑菌对实验动物小白鼠无致死能力.具有鼠疫标识基因;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4株菌的24个DFR扩增,DFR谱不同于任何鼠疫菌自然分离菌株基因组型.结论 尽管4菌株具备鼠疫菌自然分离株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自然分离株,而是鼠疫菌同源菌株菌苗株(EV菌).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我国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了解两种菌株的遗传特点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生化、毒力因子、毒力、PstⅠ敏感性、质粒、外膜蛋白,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谱,脉冲场电泳图谱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株的主要生化性状均为鼠李糖( )、麦芽糖( )、密二糖( )、甘油( )、阿胶糖(-)脱氮(-);具有FI 、VW 、Pgm 、PstⅠ ;对小白鼠表现为毒力强,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对豚鼠的毒力高于布氏田鼠型鼠疫菌;两种菌株均对鼠疫菌(包括自身)产生的PstⅠ敏感;它们均携带(6、45、65)×106相对分子质量(Mr)3种质粒,外膜蛋白图谱均缺失32kd条带;重复片断扩增多态性指纹图表现出二者有近缘关系,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一致。结论青海田鼠与布氏田鼠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相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鼠疫菌分型及其生态学、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新疆等11个省、自治区分离的418株鼠疫菌进行糖醇(鼠李糖、甘油、蜜二糖、松三糖、阿胶糖和麦芽糖)酵解、脱氮,营养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分析,Pgm~+细胞突变为 Pgm~-速率、内毒素含量、FI 抗原含量、Pst Ⅰ产生及对 Pst Ⅰ敏感性的差异以及在离体人血清中生长速率等项指标的研究,可将我国鼠疫菌分成17个生态型。17个型鼠疫菌均各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对人的侵袭力,致病性亦各有不同。以青藏高原型、冈底斯山型(主要宿主为喜马拉雅旱獭)对人的侵袭力和致病性最强,而锡林格勒高原型(主要宿主为布氏田鼠)则最弱。作者建议鼠疫菌分型的命名以生态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了解陕西省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方法对2000~2001年、2006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所分离菌株的生化、毒力、毒力因子及质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鉴定菌株发酵阿胶糖,分解甘油,不发酵鼠李糖、麦芽糖,脱氮阴性。所有测试菌株含有F1和Pst1因子,2000~2001年19株鼠疫菌除1株Pgm±外,均含有4种毒力因子,2006年5株测试鼠疫菌均不含VW因子,2株不含Pgm因子。2000~2001年5株测试菌LD50在41~180个菌之间,2006年5株测试菌LD50在100~12.5亿个菌之间;2000~2001年未进行质粒检出工作,2006年鼠疫菌检出6、45、65 MD 3种质粒。结论所有鉴定菌株生化特点符合鄂尔多斯高原沙鼠鼠疫菌生化特性,引起两起鼠间鼠疫的鼠疫菌毒力因子及毒力不完全相同,2000~2001年鼠疫菌为强毒鼠疫菌,2006年鼠疫菌毒力有强弱之分,5株测试菌3株强毒菌,2株弱毒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以下简称4-Prim er-PCR)来检验鼠疫耶尔森氏菌,对于探索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将起到推动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疫源地的40株鼠疫耶尔森氏菌;目的基因选择于与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因子有关的FI抗原质粒基因cafI鼠疫杆菌素Ⅰ基因、与色素沉着有关的质粒基因hm s以及染色体基因inv。结果该法所有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全部出现4对引物的预期扩增带;该试验在4 h内完成;结论四对引物鼠疫PCR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以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使用普通培养基,在凹孔玻片显微培养过程中鼠疫耶氏菌的形态变化及形成线状体与球状体的现象,并讨论了它的意义。 培养3~5小时后,菌体细胞普遍比初接种时长1~2倍,少数菌体细胞自发增大成线状体。培养8~10小时后,线状体多半分裂成正常的菌体细胞,少数膨大而形成球状体。如果重新接种于新鲜培养基,球状体也能发育成正常的鼠疫耶氏菌细胞。 在鼠疫耶氏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这种形态转化现象是常见的,使用11株菌,在约一百次的显微培养中均有发生。根据线状体与球状体的形态、细胞壁染色与噬菌体显微裂解试验,它们符合不稳定的L—型菌的特点。我们认为,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体内自发产生鼠疫菌之线状体与球状体不无可能,这种形态转化可能就是鼠疫耶氏菌长期在宿主动物间保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德格县2株疑似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德格县自毙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的2株疑似鼠疫菌株进行生化特征、毒力鉴定,确定四川省是否存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生化及糖醇类酵解试验、毒力因子、毒力、营养需求、质粒、基因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进行.结果 光镜下,2株被检菌株均为革兰染色阴性,呈球杆状,两极浓染、两端钝圆;在赫氏普通琼脂上24-48 h,被检菌株形态呈中心发暗,有黄褐色粗糙颗粒,边缘不整呈锯齿状、薄而透明的花边;在赫氏血琼脂上,菌落隆起,色泽深,花边消失或残留锯齿状痕迹.2株被检菌株均能酵解阿胶糖、麦芽糖、甘油,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阳性;毒力因子均为F1+、VW+、Pgm+,Pst I+;携带鼠疫菌常见的质粒,相对分子质量(Mr)为6.0×106、45.0×106、65.0×106,具有鼠疫菌的毒力相关质粒基因Pla、calfl、LcrG;对小鼠的毒力试验,绝对致死量(LD100)均为50个菌;营养需求上,对苯丙氨酸、甲硫氨酸依赖;基因型是Genomovar 5;与假结核菌(PTB)在鉴别培养基尿素、奥腾、枸橼酸盐上有明显区别,含鼠疫菌特有的Pst I和F1抗原,22℃下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含有鼠疫菌特有的3a片段.结论 四川省德格县喜马拉雅早獭体内分离的2株疑似菌株均为鼠疫耶尔森菌,具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株的特性,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长尾黄鼠(简称黄鼠)带鼠疫菌越冬实验,分析黄鼠是否存在带菌越冬的可能性,为探讨鼠疫菌在黄鼠体内越冬保存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和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新疆乌苏古尔图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在自然条件下模拟黄鼠带菌越冬过程,按1000万个菌/鼠,将鼠疫菌注射到178只黄鼠鼠鼷部皮下,进行黄鼠人工感染.将感染鼠疫菌的黄鼠置于鼠疫疫源地内人工修建的全黑(温度:1~5℃)地下室(距离地面下2 m)内,使其与外环境的黄鼠同步自然冬眠,待次年4月自然醒眠后,观察存活黄鼠体内的带菌情况.结果 接种鼠疫菌的178只黄鼠,经过6个多月的冬眠期(当年的10月至下年的4月),醒眠后存活鼠68只,其余110只未度过冬眠期全部死亡,存活率为38.2%(68/178).未完成整个冬眠期死亡的110只黄鼠进行解剖和脏器鼠疫菌培养,67只阴性(-),43只阳性(+),阳性牢为39.1%(43/110).在这些鼠疫菌阳性鼠中,可见明显的肺充血水肿,心、肝、脾、肾及注射部位可见明显出血性炎症等病理改变;阴性鼠未见任何病理改变.完成整个冬眠期醒眠后存活的黄鼠,正常饲养20 d后处死,经解剖观察,脏器中未见任何病理改变;取心、肝、脾、肺等脏器及注射部位进行鼠疫菌培养,全部呈阴性(-);抗体检查阳性率为69.1%(47/68),抗体滴度范围主要在1:32~1:64.结论 黄鼠可以带菌冬眠,但带菌过程未能覆盖整个冬眠期,呈不完全迁延性带菌过程;完成整个冬眠期存活的黄鼠未能检出鼠疫菌,表明黄鼠不能带菌越冬.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鼠疫耶尔森氏菌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抗生素疫血清,鼠疫噬菌体,抗鼠疫噬体血清及吖啶黄的人工培养基对鼠疫强毒菌株诱变,获得了9株非典型鼠疫菌株,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部分非典型鼠疫菌株做了动物(豚鼠)试验,通过动物模型对带菌时间,部位及突变和返祖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建立了诱变方法及非典型鼠疫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非典型鼠疫菌的流行病学意义和鼠疫监测对策以及以非典型鼠疫菌作为一种形式在自然界长期保存循环的可能性,并为根除鼠疫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MLVA基因分型特征,阐明不同疫情年份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今后陕西省鼠疫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LVA(14+12)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7.6)软件对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6株鼠疫耶尔森菌分为A、B、C群,根据分离时间聚集成为相应群,A群包含42株菌,其中39株菌分离自2000-2001年,B群包含16株菌,其中15株分离自2006年,C群含8株菌,其中6株分离自1987-1988年。基因型分为19种,8个基因型为多菌株基因型,其他型为单菌株基因型。结论 陕西省鼠疫菌MLVA基因型具有多态性,不同疫情年份菌株主导的基因型不同,MLVA分型能够很好区分陕西省不同年代鼠疫菌株,可用于鼠疫菌株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隆林县鼠疫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隆林县2000年鼠疫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疫区鼠疫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用IHA法检测指示动物、鼠和人血清中鼠疫FI抗体。结果 鼠疫疫情波及2个乡(镇)7个村13个自然屯及1个水泥厂,共发生腺鼠疫病人42例,发病率达1.06%。7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人多为天生桥水库库区后靠移民,以0-29岁青少年儿童为主。从53只自毙鼠和11份病人淋巴液中分别分离出鼠疫菌11株和4株。119份鼠血清、71份犬血清、13份猫血清中分别检出FI抗体阳性l份、8份和6份。结论 2000年隆林鼠疫疫情流行特征与云南省相似。静息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遭到人为破坏后,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可能是导致本次动物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豚鼠实验感染鼠疫的疗效。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成人剂量,用施新猷的动物折算系数法换算成豚鼠每日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左氧氟沙星40 mg/(kg·d),莫西沙星32 mg/(kg·d)],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水剂后,以皮下注射法治疗鼠疫菌141株感染24 h后的实验动物。连续用药9 d后停药,经医学观察9 d后处死,自然死亡及处死动物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组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存活率均为100%;存活动物处死后,解剖取脏器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动物于感染后3~5 d全部死亡,并从各脏器中分离到鼠疫菌,均为特异性死亡。结论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豚鼠实验感染鼠疫的治疗效果均有效,特殊情况下可替代链霉素用于鼠疫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方法粗提鼠疫F1单克隆抗体,在pH8.2下对其进行胶体金标记,以兔抗F1抗体与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建立斑点渗滤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结果成功建立斑点渗滤法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方法,该检测可在15min内完成,敏感性为3.12mg/L,对假结核、小肠结肠炎等近缘菌的特异性实验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鼠疫快速诊断的手段,但实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