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孕酮组、溶剂(DMSO)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和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大脑梗死面积和梗死侧IP3的含量.结果 孕酮(8 mg/kg)治疗后大鼠脑梗死面积比例明显小于溶剂组(P<0.05);溶剂组脑梗死侧的IP3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孕酮组脑梗死侧的IP3含量高于溶剂组(P<0.05).结论 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恢复大鼠梗死侧大脑组织IP3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以栓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利用TTC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观察缺血面积大小和c-fos在大脑皮质的表达.结果①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明显大于缺血组(P<0.05);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给予孕酮后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相应对照组(P<0.05).②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2h组可见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区周围的半影区;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给药后扣带回皮质Fos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和再灌注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任来 《中外医疗》2013,32(8):27-2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7d损伤模型,并观察黄芪注射液的作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的脑梗死体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的脑梗死体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具有减轻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吗啡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不阻断脑血流,模型组和吗啡组按LONGA方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h后再开放灌注。模型组和吗啡组在脑缺血前60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1mg/kg吗啡2mL。再灌注24h时,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红四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形态学正常,大脑组织无梗死。与模型组比较,吗啡组脑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较轻,脑梗死面积减少(t=11.22,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t=5.86,P<0.05)。结论吗啡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五加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刺五加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用刺五加注射液10ml/kg.d灌胃,2次/d,共15d)。各组再分脑缺血-再灌注后5h和24h两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测定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5h和24h,刺五加预处理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显著减少(P<0.05);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P<0.01)。刺五加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前给予刺五加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31.25 mg/kg)组及OMT(35、70、105 mg/kg)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死面积作为观察指标,同时检测OMT对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环氧酶2(COX-2)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OMT 105 mg/kg组可降低神经学评分(P<0.05),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OMT 105 mg/kg组大鼠脑组织中MPO活性降低(P<0.05),COX-2表达减少(P<0.01).结论 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OMT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炎症反应可能为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Cs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Spregue-Dawley)大鼠随机分组,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的大鼠分为治疗组、损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灶面积的大鼠分为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采用改良的Longa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术后1h予以再通。2治疗组大鼠均于损伤前5d(包括损伤当天)臀股内按15mg(kg.d)注入CsA生理盐水溶液,2损伤对照组大鼠均注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未损伤,未用药。术后24h行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区面积。术后48h测定梗死区脑组织水量。结果:CsA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梗死灶面积缩小(P<0.01),脑水肿减轻(P<0.01)。结论:C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玉杰  梁玉鑫  徐燕玲 《安徽医学》2013,34(8):1066-1067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的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奥扎格雷组以及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和脑梗死面积以及脑组织中的IL-1和TNF-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和IL-1以及TNF-a含量均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奥扎格雷组和联合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和IL-1以及TNF-a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而且联合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奥扎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丁苯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体酮对脑创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后皮层、海马区组织水肿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的方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将成年Wistar大鼠(300~350 g)32只随机分为脑创伤组、黄体酮治疗组、二甲基亚砜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或脑创伤手术3 d后断头处死,取大鼠脑用干湿重法测皮层和海马组织含水量。采用Y型迷宫于假手术或脑创伤前和处死前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黄体酮组和二甲基亚砜组大鼠于脑创伤手术后1 h、24 h、48 h,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黄体酮和二甲基亚砜。结果脑创伤后大鼠皮层和海马区组织有明显水肿,而黄体酮治疗后皮层和海马区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0.01);脑创伤组大鼠记忆成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黄体酮组大鼠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脑创伤组(P<0.05)。结论黄体酮能够有效地减轻大鼠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水肿,明显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IP 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 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 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 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体酮对大鼠脑缺血区水和钠钾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证实黄体酮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 6组 :黄体酮 (progesterone ,PROG)预防用药组、PROG预防并治疗组、PROG治疗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2 O、Na+ 、K+ 和Ca2 + 含量的变化。结果 PROG预防组和PROG预防并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缺血后脑组织H2 O、Na+ 和Ca2 + 含量的作用 ,PROG治疗组也具有降低脑组织H2 O和Na+ 含量的作用。结论 PROG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脑组织H2 O、Na+ 、Ca2 + 的含量 ,减轻脑水肿 ,从而发挥对缺血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赵颖  赵连东 《医学综述》2012,18(16):2647-2649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给予米诺环素(MC)后脑梗死体积及不同时间点谷氨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MC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C高剂量干预组、MC低剂量干预组,各36只。每组内随机将6只用于脑梗死体积测定。每组剩余30只大鼠按再灌注不同时点(2、6、12、24、48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6只。造模后根据不同时间点取脑缺血半暗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水平。结果①脑梗死体积测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C治疗后脑梗死体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谷氨酸水平测定:缺血2 h再灌注2 h后谷氨酸开始升高,24 h谷氨酸水平达到最高点,MC干预组谷氨酸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较对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可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体积,降低谷氨酸水平,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蒺藜皂苷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缺血脑组织和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IL-10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线栓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建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膜同组及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等5组,每组10只,假手术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以升高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高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各种效应与尼膜同组相似。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孕酮4 mg组、孕酮8 mg组和孕酮16 mg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溶剂芝麻油,缺氧缺血组于缺氧前30 min腹腔注射溶剂芝麻油,孕酮组于缺氧前30 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孕酮溶液,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动物模型。24 h后动物全部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GSK-3β的含量。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孕酮4 mg、8 mg、16 mg组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均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可升高新生鼠皮层和海马GSK-3β水平,孕酮通过降低新生鼠缺氧缺血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每组6只。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平均动脉压(MAP)、海马血流量、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3、6h,右侧海马血流量显著降低;MAP在脑缺血再灌注3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全血黏度在缺血再灌注后3、6、12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红细胞压积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6h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