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是硬膜外阻滞或椎管内造影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麻痹或抑制、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若处理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我院在施行2756例硬膜外阻滞中发生4例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生率为1.45‰。现就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处理报道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26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无异常。选择 T_(12)~L_1间隙,当18~#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拔出针蕊,可见脑脊液流出,改 L_(1~2)间隙,再次穿透硬膜亦见脑脊  相似文献   

2.
伍香陵 《临床医学》2003,23(4):26-27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预防手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 8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观察组病人在手术后给予吗啡 2mg、地塞米松 10mg ,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10ml ,行硬膜外腔注射。对照组病人在手术后给予吗啡 2mg ,生理盐水稀释到 10ml,行硬膜外腔注射。结果 :在手术后 2 4小时内观察组病人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5 % ,皮肤瘙痒发生率为 15 % ,对照组病人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5 0 % ,皮肤瘙痒发生率为 60 %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吗啡导致的嗜睡所引起的SPO2 下降 ,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可减少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前耳后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MD患者9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DX组)、庆大霉素组(GM组),生理盐水组(NS组)。按试验设计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分别耳前、耳后各注射0.5mL,每周1次,共给药4次,按时观察听功能,前庭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活动能力的控制情况。结果治疗18个月后,DX组眩晕控制率72.73%,GM组眩晕控制率75.86%,NS组眩晕控制率12.12%,DX组与NS组、GM组与NS组眩晕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GM组对眩晕控制均有效;DX组听力改善率39.39%,GM组听力改善率6.89%,NS组听力改善率9.09%,DX组与GM、NS组比较,听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对听力改善有效;DX组活动能力改善率75.76%,GM组活动能力改善率72.41%,NS组活动能力改善率15.15%,DX组与NS组、GM组与NS组活动能力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X组、GM组对活动能力控制均有效。结论经耳前耳后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是一条治疗MD简单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7.5mg。A组于腰麻药液中加入0.2mg吗啡,B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2mg吗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行镇痛评分,观察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应用哌替啶的人数也明显少于B组(P<0.01),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辅用地塞米松对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本院收治的需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含20μg芬太尼及4mg布比卡因的2mL生理盐水;B组:注射含5mg地塞米松粉剂、20μg芬太尼及4mg布比卡因的2mL生理盐水,并将2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注射注入A,B组患者体内;C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含20μg芬太尼及4mg布比卡因的2mL生理盐水,并将溶有5mg地塞米松的2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注射注入患者体内。分析比较麻醉前后三组患者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及感觉阻滞起效及消退的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HR、MAP、最高阻滞平面、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B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显著长于A组及C组(均P〈0.01)。【结论】将地塞米松注射入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可使术中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在腰椎麻醉中发挥的感觉阻滞作用延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穿入硬膜外腔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深度。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80例,椎管内麻醉L1-5之间穿刺,随机分为四组,a、c组、b、d组,穿刺分别采用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平行方向进针。a、b组,采用阻力消失法试验,c、d组,采用悬滴(负压)试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灭菌不锈钢尺测量留在体外穿刺针长度,然后退针,每次退针约1 mm,做一次压力试验,直到针口刚退出硬膜外腔停止,再次测量体外穿刺针长度,二者之差即为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深度。结果:a组退针距离(2.3±1.1)mm,b组退针距离(1.2±0.5)mm,两组间比较P〈0.05。c组退针距离(4.9±1.3)mm,d组退针距离(4.7±1.5)mm,两组间比较P〉0.05。a、b组与c、d组比较P〈0.01。结论: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悬滴(负压)法检测,进针深度(4.9±1.3)mm,安全系数低。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平行进行硬膜外腔穿刺、阻力消失法检测,进针深度(1.2±0.5)mm,安全系数高,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徐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574-4574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药物,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硬膜外注射药物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注射药物为0.43%罗哌卡因15 ml+芬太尼0.1 mg+地塞米松10 mg+VB110 mg。B组为口服止痛药组。两者均卧硬板床3 d,3 d后下床活动。术后记录BP、P、R、SpO2,疼痛VAS评分。结果 A组治疗组BP、P、R、SpO2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将90例经头颅CT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5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头痛缓解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例数较对照组多(P<0.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意识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SAH具有良好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少,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院 5 a来共行硬膜外腔穿刺术 712 4例 ,有 2 2例在硬脊膜穿破后即改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脊麻 ) ,麻醉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ASA ~ 级 ,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2 2~ 78岁。上腹部手术 2例 ,中下腹部手术 12例 ,下肢手术 8例。穿刺间隙最高为 T8~ 9,最低为 L3~ 4,手术时间 1.5~3.2 h。1.2 麻醉方法 硬脊膜穿破后穿刺针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拔除针芯后发现脑脊液流出 ,随即插入针芯 ,将穿刺针斜面转向头侧 ,测得穿刺针自皮肤至蛛网膜下腔的深度后 ,取出针芯 ,迅速置入普通硬膜外导管 ,…  相似文献   

10.
黎旭  王加乾  方华 《华西医学》2005,20(4):719-719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单纯阑尾炎病人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腔注入磷酸地塞米松(地米组)、0.9%NS、0.75%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观察三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经过72小时观察,地米组、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三组的最高VAS评分、72h内出现>VAS 4分的病人的人数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地米组与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进行硬膜外腔注射能取得与应用局麻药配伍地塞米松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心  邓忠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148-1148,115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SAH患者随机分别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发病10 d内,每2 d实施一次脑脊液置换手术,治疗10 d后频率减慢,改为每5 d置换一次,置换液使用4~6 ml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置换方法前4次同对照组,第5次采用事先配备好、且预温达37℃的地塞米松10 ml。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研究组(1.79%)明显低于对照组(8.93%);头痛缓解时间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预防SAH后迟发性CVS,并加快临床头痛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硬膜外腔用药缓解腰背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分A组21例,用地塞米松10ml+0.75%布比卡因3ml+注射用水2ml;B组12例,用0.75%布比卡因注射液3ml+注射用水4ml对照。结果AB两组相比,在术后3d有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A组在术后3d和6d,腰背臀腿痛症状减轻有明显差异(P<0.01),而B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术前(2.88±2.57)分,术后6d(0.75±1.21)分。B组术前(1.08±1.24)分,术后6d(0.73±0.79)分,术前后比P>0.05。结论用地塞米松硬膜外腔注入可明显缓解,也能延长术后伤口止痛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硬膜外腔麻醉引起的腰背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硬膜外腔后间隙穿刺置管2cm,摆好体位后,经导管注入溶有生理盐水5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2mg、东莨菪碱10mg、维生素B6100mg的混合液。结果治疗126例,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良113例(89.7%),尚可11例(8.7%),差2例(1.6%)。结论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方法:本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腰穿后脑脊液置换;对照组30例,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快,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引导下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DSA机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经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和局部药证实穿刺针进行L4/L5硬膜外间隙或L5/S1硬膜外侧隐窝后注药。结果:DSA机能清晰显示腰椎棘突、横突、椎体、椎板、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和侧隐窝解剖结构,硬膜外腔显影清晰。三周及一年优良率分别为57%和73%,有效率为92%。结论:DSA机引导硬膜外腔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具有定位和注射部位准确可靠,无明显并发症的特点,提高了溶盘术的安全性;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子宫全切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广霞 《临床医学》2009,29(1):65-6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5月,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子宫肌瘤择期手术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为EA组,经第2—3腰椎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头置管3~4cm,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5ml,观察5~12min无腰麻征象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及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13~15ml。Ⅱ组为一点法CSEA组,经第2~3腰椎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当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用25G腰穿针自硬膜外穿刺针孔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约1ml/5s)注入0.75%布比卡因2ml,然后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调节麻醉所需的平面(5~10min之内调节),麻醉效果不足时硬膜外腔追加1.5%利多卡因。结果Ⅰ组出现的牵拉反应明显高于Ⅱ组(P〈0.01),防治牵拉反应效果Ⅱ组优于Ⅰ组(P〈0.05)。Ⅰ组进腹腔探查和牵拉宫颈时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进腹探查时Ⅰ组较Ⅱ组减慢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所降低,Ⅰ组进腹探查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Ⅱ组麻醉后5min较术前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低于Ⅰ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子宫全切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膜外预充液预防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导管致硬膜外血管损伤及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脊麻针穿过硬膜外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左布比卡因2.0 mL,拔出腰麻针.Ⅰ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Ⅱ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含麻黄素15 mg的生理盐水5 mL;Ⅲ组产妇硬膜外腔直接置入导管.记录3组产妇血管损伤发生率,观察麻醉注药前(T0),经穿刺针注药液后2 min(T1),5 min(T2)HR、SBP、DBP的变化,以及采用针刺法测定注药后5、10 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Ⅰ、Ⅱ、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及13.3%,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及T2的SBP较T0有明显的下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平面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在硬膜外预充少许液体,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时损伤血管,提高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硬膜外腔注射对髓核移植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SP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均硬膜外腔植入尾椎髓核后硬膜外腔植管备用.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大鼠.术后第6天开始注药治疗,髓核 丹参组(DG组)每日硬膜外腔注人丹参注射液50μl,髓核 地塞米松组(MG组)每日硬膜外腔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25μg/50μl,髓核 生理盐水组(SG)每日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0μl,未注药组(WG)硬膜外腔无药物注入处理.在术前、术后每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PWMT).连续用药14天后第15天取L4-L6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髓核对脊髓背角细胞肽类神经递质SP和CGRP表达的影响.结果:WG组与SG组、MG组、DG组在术后1-5天内对机械刺激均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与术前比较P<0.05;用药14天后WG组与SG组、MG组、DG组相比脊髓背角神经细胞SP和CGRP表达显著增加(P<0.05);DG组大鼠与MG组相比,脊髓背角神经细胞SP和CGRP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G组大鼠与DG组、MG组相比,脊髓背角神经细胞SP和CGRP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可改善硬膜外腔移植异体髓核大鼠的痛觉过敏:可降低硬膜外腔移植异体髓核大鼠脊髓背角SP和CGRP表达.  相似文献   

19.
将2005年3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我科治疗的2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112例采用曲安奈德40mg和1%利多卡因5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配合成复方液体,与注射用鹿瓜多肽16mg混合后骶管硬膜外腔注射。对照组106例采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2次/d,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进行静脉滴注,1次/d。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优率为66.07%,对照组为49.0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管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腔追加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对腰麻无痛觉平面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Ⅰ~Ⅱ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利多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蛛网膜下腔注药10 min后,生理盐水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8ml、1.73%碳酸利多卡因8ml,而空白组则不加药.观察记录自硬膜外注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麻醉无痛觉平面,监测用药后20 min内的血压变化,并观察T10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Bromage为3).结果 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组麻醉无痛觉平面上升幅度与空白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多卡因组血压下降>20%需要作升压处理的概率较高,三组间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中,硬膜外腔追加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均能有效扩展无痛觉麻醉平面,而追加生理盐水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