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品汇精要》系明孝宗敕命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编修的宫定本草。由于历史原因,书成以后秘藏内府未获刊行。本文鉴于目前尚少见对其专门研究报道。拟就其版本源流、内容特色及药物品种三个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考察。1 版本及其源流考察1.1 版本考察虽然《本草品汇精要》弘治原本藏于明清两朝内府近四个多世纪未获刊行。但目前  相似文献   

2.
1 概述《本草品汇精要》以宋《证类》为基础,对北宋至金元、明中叶约三百余年间药物的发展与变迁及对旧本草药物品种的增补与改移作了一次较系统的总结.虽然该书大部分品种承《政和本草》,对此后的本草如《绍兴本草》、《饮膳正要》以及金元医方本草中的品种亦注意收集,汇其品种,述其精要.因此,考察该书的药用品种,对研究当时用药的基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今天澄清药用品种的混乱历史亦提供了线索。全书植物类药物(包括草、木、果、菜、米谷诸部)粗略统计约1150种,今国内现存部分残卷中植物类药物除去重复者计400余种,药图600余幅,其中新  相似文献   

3.
《本草品汇精要》原名《御纂本草品汇精要》(以下简称《品汇》),完稿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由当时太医院判刘文泰等奉敕撰辑。原书共四十二卷,分玉石、草木、人、兽等十部,按《本经》体例,每部又分上、中、下三品,载新旧药物一千八百一十五种,并绘有彩色图谱一千三百八十五幅。当时稿存内府,没有刊行,1700年清康熙帝又敕太医院吏王道纯等重新绘录,并增续集十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一九六四年,中国书店送售给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一部残缺不全的《本草品汇精要》彩绘抄本,一九六五年经荣宝斋精裱装帧,我们与冉小峰等同志共同看过,初步认为是明代抄本。此书在中药研究所资料室专柜收藏(以下简称《药本》)。一九六五年、一九七八年,作者之一(高)两次受中药研究所资料室负责同志杨清荣、王振勤委托,对《药本》作进一步研究,一九七八年写出一份处理意见,惜未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兹将与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草品汇精要》残卷  相似文献   

5.
《本草品汇精要》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迄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文字部分,431年间未曾付梓,虽然康熙三十九年(1700)王道纯等奉敕增辑续集,仍然藏之大内、罕为人知。《明史艺文志》《国史经籍志》、《明书经籍志》、《续文献通考经籍志》、《钦定续文猷通考经籍考》以及《四库  相似文献   

6.
清抄彩绘《本草品汇精要》残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本草品汇精要》系明代唯一的宫修本草,书定稿于弘治18年(1505年)。凡42卷36册,收药1815种,有图1358幅.但书成未几弘治帝崩,原书存内宫未获刊行。迄清康熙39年(1700年)于秘库发现弘治原书稿本,圣祖诏武英殿监造对原本再行绘录一部,亦稿存内府.以致明清两朝官私书目俱未载录.民国12年(1923年)故宫中正殿(建福宫)火灾或1924年冯玉祥驱宣统帝出宫等历史原因,弘治原  相似文献   

7.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九版《中药学》教材、《中华本草》等认为中药金银花出自《新修本草》或《履巉岩本草》的结论,与文献记载不符,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8.
《嘉祜本草》增引的“唐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新修本草》,后世又称作“唐本草”,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原书已佚,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祜本草》时,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祜本草》所增引的“唐本”,可以认为: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新修本草》在嘉祜二年(1057)编撰《嘉祜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嘉祜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 名义;《嘉祐本草》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仁宗,在嘉祐年间(1056——1063)编修的,故名《嘉祐本草》,原名《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亦称《嘉祐补注本草》,简称《嘉祐本草》。作者:《嘉祐本草》亦是北宋官修本草,在嘉祐二年(1057),由政府组织掌禹锡、林亿、苏颂、张洞、陈检、高保衡、秦宗古、朱有章等人编修的,实际是掌禹锡主编。成书时间:《嘉祐本草》从嘉祐二年(1057)八月开始,至嘉祐五年(1060)八月完成,前后共历三年。编写经过:《嘉祐本草》是以《开宝重定本草》为基础而编纂。其一切体制悉同《开宝本草》,选择药品亦比较慎重。其序云:“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新修本草》 ,后世又称作“唐本草” ,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原书已佚 ,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本草》时 ,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本草》所增引的“唐本” ,可以认为 :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 ,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 ,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 :《新修本草》在嘉二年 (10 5 7)编撰《嘉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 ,《嘉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 ,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1.
明代刘文泰等纂修的《本草品汇精要》版本众多,国内外现存的明清抄本计有20余种,近现代影印本和排印本21种,新发现抄本残卷2种.  相似文献   

12.
《证类木草》是《大观本草》、《大全本草》、《政和本草》的统称。它们的版本极多,因版本不同,其黑字白字分书则难免互有出入。本文选用以下几种《证类本草》版本研究之。 《大观本草》用日本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据元大德六年宗文书院刊本翻刻,简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须行的药典,是我国唐代的《新修本草》。唐《新修本草》颁行于公元659年(显庆4年),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或有名的纽伦堡药典(1535年颁行)都要早8~9百年。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 食物除作日常饮食之用外, 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通过在知识层面引入中国传统本草学体系对日本食物进行系统阐述, 一系列食物本草书籍在江户时代得以出版。其中, 名古屋玄医所撰《阅甫食物本草》是江户时代食物本草的先驱之作。全书分上、下2卷, 共收食物本草290种, 卷上为167种植物药(分谷、菜、水草、菌、果、草部), 卷下为123种动物药(分鱼、介、禽、兽部)。名古屋玄医作为医家, 在日本率先将食物与临床治疗相联系, 在具体分类和论述上多从疾病治疗出发, 故该书虽具有本草学特征, 但其博物学属性并不突出, 其内容体现出江户时代早期食物本草书籍的撰写风格和医用倾向。对《阅甫食物本草》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此时期以医家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对食物本草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15.
法国现藏2部匿名本草彩绘图谱手稿:一部为藏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的彩绘图谱《中国动植物》手稿2册;另一部为藏于巴黎法兰西学院下属亚洲学会图书馆的彩绘图谱《中国植物》手稿1册.2部彩图手稿尺寸、纸张、绘画风格基本相似,内容有些差异.这2部匿名本草彩绘图谱与收藏于巴黎法兰西科学院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另外2部《本草品汇精要》手稿图谱的作者均为18世纪以汤执中为代表的法国来华传教士,所绘图谱均以《本草纲目》为蓝本,可以称为“易名的《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了《证类本草》,他是《证类本草》的初刊者而非重刊者。从《孙公谈圃》所载本草学内容来看,孙升对于本草学具有良好的修养及学术兴趣,这是他发现并刊刻《证类本草》的重要缘由。王继先、李时珍等人关于《证类本草》的撰成时间及初刊时间的认识,应据此修正。  相似文献   

17.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荒本草》在本草学上的成就肖国士(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长沙410005)关键词《救荒本草》评价本草学《救荒本草》是朱木肃吸收历史和现实经验,大量收集民间素材为备荒而作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生灾荒的时候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辨别野生可食植物及其用法。这部著作初...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历代众多医药文献中,本草文献著作占很大比例,在各历史时期均有较高学术和文献价值的本草著作问世。从三国时期至宋代代表性的本草文献有《吴普本草》《本草经集经》《本草图注》等,明清至民国出现了大量的实用本草和包含现代医学内涵的新本草,当代更是产生了代表国家级研究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本草著作《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可见江苏省医家在本草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我国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后历代本草书籍均有记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存在严重的同名异物、名实混淆现象。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笔者对其原植物进行了本草考证。1《吴普本草》[2]、《名医别录》[3]、《本草经集注》[4]中的黄环《吴普本草》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士宗《本草崇原》的学术思想。[方法]从《本草崇原》一书的历史地位、学术思想、历史局限性等方面对命题分别进行阐述。[结果]《本草崇原》以五运六气阐明药性;倡导格物用药;采诸家之长,敢于析疑纠谬;明辨药物相近与优劣。[结论《]本草崇原》虽有其不足之处,仍是学习《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参考书目,是学习中药的必备佳本,对现代中医科研、教学、临床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