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这一改良术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手术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18例).手术均行左胸人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改良手术组将胸腔胃制作成管状且于上纵隔内主动脉弓上原位食管床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囊状胃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28、56天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改良手术组患者VC、FEV1、MVV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改良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左胸入路的食管癌手术相比,改良的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这一改良术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手术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18例).手术均行左胸人路食管癌切除弓上吻合术,改良手术组将胸腔胃制作成管状且于上纵隔内主动脉弓上原位食管床吻合;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囊状胃跨主动脉弓弓上吻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0、28、56天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等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改良手术组患者VC、FEV1、MVV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与术前相比,改良手术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与传统左胸入路的食管癌手术相比,改良的管状胃经食管床弓上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6年10月,对22例胸内高位食管癌行手术切除后,采用管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作食管重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分层吻合治疗食管中段癌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弓上分层吻合治疗食管中段癌36例蒋光亮刘欣张建军杨绪全李勇詹卫我们自1995年10月~1997年1月对36例中段食管癌患者行癌肿切除术后,将缝缩的胃经食管床于主动脉弓后提至弓上行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手术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须将管状胃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吻合.上提的途径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常用的是食管床途径和胸骨后途径。而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胸心外科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4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术28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主动脉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8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食管胃机械吻合术,采用多次或一次性弯管型吻合器。结果一次吻合成功278例,吻合失败2例,改为原位修补或弓旁手工吻合。全组患者均无吻合口出血。术后随访244例(87.1%),随访时间140个月。死亡3例,死亡原因:吻合口瘘、严重感染2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膈疝2例(合并胸胃穿孔1例),乳糜胸2例,经对症处理治愈;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远期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均经沙氏扩张器扩张13次后缓解或治愈。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后外侧肋间切口,使用弯管型吻合器经弓后食管床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手术难度虽较大,对施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但术后胃肠道重建符合正常消化道解剖结构,并发症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2013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放化疗前后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放化疗后,63例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3.7±17.7比96.4±17.8,P<0.01),而其他肺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4.9%(22/63),其中肺炎19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术前肺弥散功能正常者(DLco%大于或等于80)和异常者(DLco%小于80),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11/37)比41.7%(10 /24),P=0.338].放疗后DLco%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大于或等于15%)和无明显下降者(DLco%下降小于1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1.6%(6/19)比37.8%(14/37),P=0.664].结论 术前放化疗会降低食管癌患者肺弥散功能,但并不损伤肺通气功能,亦不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后,管状胃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径路上提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间107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上提管状胃采用经胸骨后径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者52例,经食管床径路者55例.两种径路吻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胸管置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径路组的住院时间[(12.9±9.4)d]长于食管床径路组[(9.9±5.4)d,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胸骨后径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26.9%)明显高于食管床径路组(5.5%)(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和心律失常等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径路管状胃上提均为有效、安全的途径;但胸骨后径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应个体化选择管状胃的上提径路.  相似文献   

9.
经右胸中段食管癌切除胃胸膜顶固定食管胃吻合术马春山段振泉李安富孙强为减少胸部吻合口瘘的发生,我院1988年4月~1994年7月,采用经右胸行中段食管癌切除,胃胸膜顶固定食管胃吻合的方法。共治疗4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0.
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比较597例食管切除术后接受管状胃成形术的食管癌患者(研究组)与同期行常规手术(未做管状胃)的600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5/597)和4.8%(29/600),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1.2%(7/597)和3.3%(20/600),胃排空不良发生率为0.7%(4/597)和2.2%(1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喉反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有助于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行胸腔镜手术)与对照组(行开胸手术);监测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EORTC QLQ-OES18)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食管癌相关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反流、进食呛咳、食欲减退及症状性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维度评分、总体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食管、胃功能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对20例食管中段癌术后3-6个月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及24h食管酸碱度(pH)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组各项pH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胃静息压、残余食管静息压及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食管收缩压、食管原发蠕动幅度及食管湿蠕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1);胃、吻合口及残余食管静息压三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结论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蠕动功能差,廓酸能力降低;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食管、胃功能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方法 对20例食管中段癌术后3-6个月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及24 h食管酸碱度(pH)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研究组各项pH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胃静息压、残余食管静息压及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食管收缩压、食管原发蠕动幅度及食管湿蠕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高于对照组(P《0.01);胃、吻合口及残余食管静息压三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结论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后,残余食管蠕动功能差,廓酸能力降低;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食管床与经胸骨后两种上提路径行管状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问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6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食管床路径组(85例)和胸骨后路径组(82例)。分别于术后1、3、6、9及12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除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食管床路径组低于胸骨后路径组外(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食管床路径组术后吞咽梗阻和吞咽干呕两项症状明显优于胸骨后路径组,但反酸和烧心两项症状则相对更严重(均P〈0.05)。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床路径和经胸骨后路径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用于食管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均可获得较好的术后生活质量。前者术后吞咽功能优于后者,但反流症状却更为显著,因此,两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临床经验及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食管床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的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缩短胸腔开放时间对行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同济医院普胸外科收治54例患者行三切口上段食管癌切除术后的肺功能情况,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58.9±8.2岁;鳞癌26例,腺癌2例;改良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54.7±9.4岁;鳞癌25例,腺癌1例。比较两组胸腔开放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差异,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术后吸氧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例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术中胸腔开放时间(4.7±1.2hvs.2.6±0.8h,t=7.51,P〈0.05)和单肺通气时间(3.7±1.5hvs.2.3±0.8h,t=4.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3d,两组PaO2、SpO2较术前显著降低(传统组术后1d,PaO2:F=516.03,P〈0.05;SpO2:F=129.63,P〈0.05;术后3d,PaO2:F=213.99,P〈0.05;SpO2:F=61.84,P〈0.05。改良组术后1d,PaO2:F=423.56,P〈0.05;SpO2:F=184.24,P〈0.05;术后3d,PaO2:F=136.78,P〈0.05);术后1d,改良组PaO2、SpO2明显高于传统组(F=36.20,P〈0.05;F=93.42,P〈0.05),PaCO2明显低于传统组(F=155.49,P〈0.05);术后3d,改良组PaO2明显高于传统组(F=29.23,P〈0.05);改良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传统组(t=3.81,P=0.00;t=4.65,P〈0.05)。结论改良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显著减轻对呼吸功能的损伤,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胃一食管颈部圆形吻合器吻合术与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63例胸部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行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33例(A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30例(B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QLQ—OES18评价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除吻合方式不同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分别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3.0%,1/33)、颈部切口感染1例(3.0%,1/33)和吻合口狭窄1例(3.0%,1/33):B组发生吻合口瘘8例(26.7%,8/30),吻合口狭窄2例(6.7%.2/30).颈部切口感染1例(3.3%,1/30),肺部感染6例(20.0%,6/30);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A组患者术后在吞咽闲难、进食、疼痛、梗阻、呼吸困难、食欲丧失、疲倦、经济困难、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维度方面的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颈部器械吻合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颈胸腹三切口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后常规食管造影在诊断吻合口漏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接受McKeown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的1 022例食管癌患者资料。男性876例,女性146例,年龄[ M(IQR)]48(16)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一手术组收治的3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和早期静脉营养组(15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后24h内对其分别给予整蛋白制剂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胃肠道症状。结果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5.1±20.3)h和(56.7±17.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肠内营养组4例和静脉营养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均通过调慢输注速度和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得以改善.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食管癌术后24h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不会延缓术后肠功能恢复和增加患者早期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设计我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管状胃替代食管,63例)与对照组(全胃替代食管,7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入组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中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返流性食管炎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治疗手段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