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005年发病较重而入院的小儿急性肌张力不全病因、常见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其教训和经验。结果引起小儿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的常见药物依次为甲氧氯普胺、氟哌啶醇、感冒冲剂等。结论急性药源性肌张力不全易在小儿中发生,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同时也要引起家长重视。不可乱服或误服药物。  相似文献   

2.
小儿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雪金 《医学综述》2000,6(6):276-277
<正>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儿科临床中并不少见,近几年文献报道较多,现就此做一总结,以引起临床注意。 1 锥体外系症状 1.1 急性肌张力障碍 急性肌张力障碍是小儿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最常见症状,以各种奇异的肌痉挛为特点,多累及眼外肌、舌肌、面颊肌、嚼肌、颈肌及上下肢和躯干的肌群,出现受累肌群的不自主阵发性强直性收缩,常表现为阵发性双眼向上凝视同时头后仰,阵发性  相似文献   

3.
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虹 《重庆医学》2004,33(1):48-48
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应用不合理而造成的一类疾病.药物氯丙嗪可致锥体外系反应即为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由药物引起肌张力障碍导致的临床运动与姿势异常.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少见,现将我院近4年来的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许飞  孙红斌 《四川医学》2013,(6):782-784
目的通过4例服用抗感冒药致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诊治经过,探讨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服用抗感冒药后出现急性口、面颈部或全身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单独或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药物,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病理机制复杂,抗感冒药致病可能与其含有的右沙美芬抗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有关。肌松剂联合抗胆碱药物疗效好,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以急性发作的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常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亦见于其他药物。由于服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肌肉间歇、持续的收缩,造成患重复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的姿势,常使患痛苦、焦虑甚至恐惧,这不仅容易使医患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而且可能使患失去对治疗的依从性。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发作突然,而一旦诊断明确,药物治疗并不困难,故应引起基层医院急诊和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本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胃复安致小儿急性肌张力不全17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国元  赵丽 《四川医学》1999,20(4):419-419
胃复安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急性肌张力不全是小儿常见的副作用。本文就1990~1998年收治的17例胃复安引起的小儿急性肌张力不全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7例。年龄<1岁4例,~3岁10例,~12岁3例。引起呕吐的原发病为:呼吸...  相似文献   

7.
药源性阵发性肌紧张不全综合征30例分析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倪淑清关键词肌紧张不全综合征,药源性药源性阵发性肌紧张不全综合征,是指由某些药物引起的阵发性肌张力亢进。常涉及面、颈或躯干的多个肌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面或躯干的板僵或扭曲。胃复安是普鲁卡...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们报告并分析急、慢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误诊误治各1例,希望同道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9.
林伟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306-1307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病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酚噻嗪类药物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在儿科较少见,且临床诊断易被忽视。我院曾遇2例误服氯丙嗪引起此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肌张力障碍的神经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张力障碍的任何生理模型应该能够解释在不同情况下肌张力异常是怎样产生的。脑损伤能引起肌张力障碍,相关部位有基底节、脑干、丘脑,但最常见的部位是豆状核。肌张力障碍可以遗传,其中包括全身性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但唯一明确遗传方式的是Segawa病(“遗传性进行性伴有明显昼夜波动的肌张力障碍”)。这种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三磷酸鸟苷环羟酶I基因缺陷,多巴胺合成障碍所致,左旋多巴胺治疗有效可证实这点。另一个肌张力障碍的例子是帕金森氏病,多巴胺功能障碍既可能是自发的也可继发于药物治疗。令人费解的是,肌张力障碍总是…  相似文献   

12.
肌张力障碍相关基因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张力障碍是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文章着重论述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致病基因、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强安定剂致急性肌张力障碍45例报告任凤明,李长菊(沂南县人民医院内科)(沂南县界湖镇卫生院)关键词安定药.强,张力障碍小剂量强安定剂短时间用药,易引起急性锥体外系反应。笔者自1980~1990年共诊治45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  相似文献   

14.
肌张力障碍是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文章着重论述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和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致病基因、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曾昭祥,陈洪顺,李志成,程凤莲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72151)1概述迟发性运动障碍(TD):系指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而导致的一种不自主的多动形式锥体外系综合征。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系指抗精神病药所致一组持久...  相似文献   

16.
氟哌啶醇是一种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其发生率高达80%。其中以急性肌张力障碍最为常见,但临床上引起单侧颌关节强迫性脱位非常少见,我科收治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肉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运动障碍综合征,为锥体外系疾病,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肌张力障碍症状繁多,临床表现多变,分类复杂,病因不明,其中很大一部分病人具有遗传特性,诊断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而在儿童期起病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中,有10%左右的属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DR)。该病常以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大多数伴有帕金森综合征,有显著的晨轻暮重特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相似文献   

18.
偏侧肌张力障碍多是由于基底神经节和丘脑部病变所致。以往研究显示,出现偏侧肌张力障碍时需要皮质脊髓束保持完整。本文首次报道1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导致的快速发病的偏侧肌张力障碍患者。患者出现的偏侧肌张力障碍可能是由于苍白球到脑桥脚的传出纤维和(或)脑桥到丘脑的传人纤维的急性调节障碍所致。急性脑桥梗死导致的偏侧肌张力障碍@Auchus A.P. @谢琰臣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肌张力障碍是由于使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症状 ,在精神科临床上经常发生 ,主要表现为个别肌群持续痉挛 ,以面、颈、唇及舌肌多见 ,患者表现为各种怪异动作或姿势。患者极度痛苦 ,如护理和治疗不及时 ,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程度 ,增加患者对治疗不合作的消极因素。现将199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15 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进行分析报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 15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5~ 5 6岁 ,平均 (31 2± 5 5 )岁 ,职业 :农民 85例 ,干部 2 5例 ,…  相似文献   

20.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身体骨骼肌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并且间歇持续收缩造成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也称肌紧张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成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发病率为30人/10万人口,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率大约为0.3~25人/1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