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肝纤维化CT图像纹理方向性和规律性较低的特点,本研究用频谱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在正常组、肝纤维化早期组和晚期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能量、方差、低频能量比和低高频能量比等4个特征分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志前  徐涛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567-570,574
目的研究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在区别肝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astICA算法,在基于正常肝组织与纤维化肝组织可以看作是独立信源的前提下,对同一病人不同纤维化时期和正常人的超声图像选取局部区域后分别进行独立分量分离.结果FastICA算法可以较快的分离出各组的独立分量,且异常组的独立分量数明显多于正常组.结论对肝纤维化超声图像的独立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相应部位的正常肝组织超声图像的独立成分进行比较,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的超声图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CT图像纹理分析研究是一个针对临床需求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报道很少.本文将灰度共生矩阵和颗粒分析方法进行组合,对肝纤维化CT图像训练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说明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区分这两组图像,并提高了检测样本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缬氨酸对复合法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缬氨酸治疗组。应用复合造模法完成肝纤维化模型,缬氨酸治疗组于第7周开始用大鼠灌胃针灌注缬氨酸1.2g.kg-1.d-1,实验于10周末全部结束。采用HE和Masson两种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TGF-β1在肝脏内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较正常组纤维化程度加重,且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增多(P〈0.01);缬氨酸治疗组中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减少(P〈0.05)。结论缬氨酸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意义.方法 对18例肝纤维化、18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6例对照组(为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外的正常肝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VG染色,以及TGF-β1、TGFRI、胶原纤维、IGFBP-2,-6,-7及CD1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将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正常肝组织IGFBP-2,-6,-7的表达表现为极少数肝细胞、中央静脉和胆管上皮细胞有阳性染色,在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表达主要见于肝窦内和纤维间隔.并且IGFBP-2,-6,-7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肝组织的表达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肝组织IGFBP-2,-6,-7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胶原纤维、TGF-β1、TGFRI、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FBP-2,-6,-7在人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NF-κB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NF-κB表达情况,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HE染色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 -κB在肝组织中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肝纤维化分级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可以显著抑制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 -1和MMP -2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并应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 39例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MMP -1,MMP -2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与肝纤维化组MMP -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MMP -2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1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病人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ELISA法测定9例正常肝组织和10例肝纤维化与11例肝硬化病人肝组织中CCL25和CX3CL1的含量.结果:CCL25在正常肝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含量分别为(4.06±2.23)、(14.46±4.10)和(21.97±2.98)ng/g.肝硬化组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组和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的含量又显著高于正常肝组.CX3CL1在正常肝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的含量分别为(4.84±3.72)、(13.72±5.59)和(14.70±3.52)ng/g.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但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趋化因子CCL25和CX3CL1在人的正常肝组织中有表达,但表达的数量水平较低.肝脏发生纤维增生性损伤时,肝内CCL25和CX3CL1的含量都显著增加,随着病变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阶段发展,肝内CCL25和CX3CL1的含量呈现出不同变化,CCL25表现为进一步升高,CX3CL1表现为在高水平维持.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组织相关功能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XH  Yang Q  Zhang Q  Cheng M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411-3414
目的建立肝纤维化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蛋白质组的变化与差异表达。方法利用2-DE分离肝纤维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总蛋白质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并用Western印迹方法对其中3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验证。结果比较分析肝纤维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2-DE图谱,找到差异蛋白点59个,其中在肝纤维化组织表达上调30个,下调29个。并对其中15个表达差异3倍以上的蛋白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分析,鉴定出10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氧化应激有关的蛋白质,14-3-3β、DJ-1及PEBP蛋白的Western印迹验证结果与2-DE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肝纤维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 imaging,DEI)的空间高分辨率和高相位衬度特征,对小鼠肝纤维化样本进行成像,观察纤维化病变在DEI图像中的表象特征,并对正常肝组织及肝纤维化图像进行纹理特征分析,探讨量化诊断肝纤维化病变的有效性。方法: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学实验站完成,样品为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ICR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及正常肝脏组织标本。对样品进行DEI成像后,对肝脏组织进行马松(Masson)染色,将DEI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到不同程度纤维化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 occurrence matrix,GLCM),计算DEI图像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九种纹理特征参数,分析纹理特征参数与纤维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及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组织在DEI图像上差异明显,能量、熵、惯性矩、逆差距、差的熵以及差的均值六种纹理特征值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程度肝纤维化(P<0.05),其中,熵、惯性矩、差的熵、差的均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而能量、逆差距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减小,熵的变化程度最为明显。结论:正常及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模型在DEI图像上差异明显,基于GLCM提取的图像纹理特征参数能够对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进行区分。DEI成像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影像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CT征像和手术情况 ,对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像与手术难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CT所示病灶较大、多叶受累、包膜不完整、门脉主分支受侵犯、肝门结构受累及肝外结构受累等征像对手术难度的增大具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易发并发症 ,甚至死亡。结论 :CT可为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提供直接的判断手术难度的征像 ,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疗效提供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CT对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CT征像和手术情况,对常规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征像与手术难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前CT所示病灶较大、叶多受累、包膜不完整、门脉主分支受侵犯、肝门结构受累及肝外结构受累等征像对手术难度的增大具有显著性(均P<0.05),易发并发症,甚至死亡。结论:CT可为原发性肝脏少见恶性肿瘤提供直接的判断手术难度的征像,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疗效提供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张肖  王英伟  邢宁  张晶  吴坚  赵红  周菲  杨立 《当代医学》2009,15(26):40-42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造影对肝门胆管癌对周围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Siemens,sensation Cardiac 64)对明确或怀疑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进行肝门血管CTA三维重建。利用CT轴位图像和三维图像对肝门病变对周围血管是否侵犯进行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经CT检查明确肝门区胆管癌34例,其中3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2例中,术中见血管受侵21例,CTA三维图像显示血管受侵20例(19例与手术结果相符,1例诊断不准确),CT轴位图像显示血管受侵15例。肿瘤累及血管显示为病变包绕血管并导致血管狭窄、肿瘤与血管接触节段,血管边缘不规则;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受侵的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91.67%。而仅依赖横轴位增强CT图像诊断血管受侵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64.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明确判断肝门胆管癌周围血管受累情况;三维重建比轴位CT图像能够更准确显示血管受累;术前观察肝门区血管是否受累,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模融合影像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提示肝占位的雄激素治疗再障病人49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其他肝占位病变病人7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接受螺旋CT和MRI扫描,将CT与MRI双期图像进行融合,分析多模融合影像在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中的评估价值。结果:49例观察组病人经血清生物学检查、穿刺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及影像随访>6个月,最终证实观察组肝占位45例,病灶68个,对照组肝占位75例,病灶92个。观察组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对照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与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病理穿刺及随访后的最终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检查诊断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1.43%、87.50%和80.00%;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00%、88.00%和86.67...  相似文献   

15.
刘竹军  于皆平  于红刚 《广西医学》2003,25(12):2398-2399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患的临床表现和CT图像特点。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表现平扫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增强后动脉期,静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及其内分隔明显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较前缩小,但无血管瘤的完全“充填”现象。结论:运用螺旋CT的动态扫描方法,结合不典型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可显提高不典型肝脓肿CT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混合能量重建模式图像与单能量重建模式图像的质量,筛选适宜观察腹部动脉的图像重建模式。方法 80例患者采用GE公司的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获得腹部动脉混合能量图像(140kVp)和40-140keV范围内的单能量图像。对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进行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计算腹主动脉、肝动脉的SNR和CNR;各组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后进行腹部动脉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综合比较。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值的降低,腹部动脉CT值逐渐升高,图像噪声同时发生改变。根据腹部动脉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SNR和CNR)和主观评分,对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50-60keV单能量组腹部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组,同时单能量成像对腹主动脉和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结论在腹部能谱CT常规增强扫描所获得的腹部动脉不同类型重建图像中,50-60keV单能量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重建模式,推荐其作为腹部动脉能谱CT扫描的常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VX2肿瘤组织块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6只,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接种兔VX2瘤于肝左叶。于移植后2-3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agnost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实验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6只兔均接种成功,接种成功率100%。VX2肝癌在CT平扫呈低密度,在肝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在门脉期呈低密度,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结论:兔VX2肝癌的表现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类似,是肝癌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管道铸型标本CT扫描法对肝门静脉系统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非肝胆疾病死亡成人新鲜标本10例,经肝门静脉注入氧化铅与明胶混悬液,64层CT连续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横断面原始图像及其三维图像重建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可清晰显示5级以上门静脉分支,重建后的模型可以任意三维旋转。结论:管道铸型标本CT扫描法是肝门静脉系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对腹腔镜肝外科术前的计划制定和术中操作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完成螺旋CT增扫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肝病26例61个病灶,运用前瞻性及盲法ROC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结果前瞻性评价提示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联合分析MRI平扫+菲立磁增强MRI诊断病灶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78%、86%、94%,P<0.05。盲法ROC分析提示联合分析MRI平扫+菲立磁增强MRI病灶检出ROC曲线面积最大,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前瞻性或盲法ROC分析法均提示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3例,女性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L患者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 8例中4例(50%)为肝混合型AML表现,平扫病灶由稍低密度软组织成分和低密度脂肪成分构成,边缘清楚.1例病灶为脂肪型AML表现,3例病灶为平滑肌型或血管型AML表现,增强扫描7例8个病灶动脉期软组织成分均明显强化;门脉期6个病灶密度高于周围肝实质;延迟期仍为高密度者3个.增强扫描病灶的脂肪成分均不同程度强化.6例的7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与肝动脉相连;门脉期和实质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包膜样强化.3个病灶周围可见向肝静脉引流的引流静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展现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对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