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新生儿期行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全程获访的7l例高位和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在新生儿期行PSARP进行临床评价.采用Wingspread方法进行临床评分,分为优、良、一般、差.结果 7l例中优、良者为38例(53.5%),差者10例(14.1%);78.9%肛管直肠角显示清晰,88.7%无钡剂外漏.结论 新生儿期行PSARP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9岁,主因大便时常带血1年余,于2007年11月20日就诊。便血与大便干结及进食辛辣食物有关,严重时呈滴沥状,无便后肛门疼痛及便后肿物自肛门内脱出,就诊前未在他处诊治。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肛门截石位检查肛周外观未见异常,齿线上3点处可见一内痔,无活动性出血,6点处可见一似“溃口”样物,约花生粒大小,无分泌物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分钟。术后2~4天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天。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位、高位近中位直肠肛管畸形,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PSARP)治疗不同年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病例,讨论新生儿一期行PSARP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用PSARP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44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15例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瘘术,术后3~7个月行PSARP;其余29例(9例新生儿、2个月至9岁20例)均一期行PSARP,2例新生儿术后死亡.21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18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分结果为优良.结论 PSARP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新生儿在条件许可下,一期行PSARP,仍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涛  武靖华  叶红英 《河北医学》2016,(7):1084-1087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高位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以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肛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最大肛管静息压和静息非对称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小儿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效果更好,具有更广阔的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胚胎后肠末端发育异常的一类疾病总称,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病理变化复杂,合并其它畸形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近年来对肛门直肠畸形的病理改变和肛门排便、控制排便的生理研究,以及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创新和改进,使该手术方法得到不断的改善[1].  相似文献   

7.
34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手术治疗的护理青海省儿童医院外科李玉梅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占消化道畸形首位。是由于在胚胎第7~8周时泄殖腔发育缺陷形成肛门闭锁、狭窄或并痿管,畸形分高、中、低位,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症状,此类患儿需手术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因意外事故及医源性损伤使直肠肛管损伤增多,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直肠肛管具有特殊的解剖生理功能,一旦损伤,局部污染严重,感染易扩散到直肠周围间隙,重者可危及生命.后期还可引起肛门狭窄、失禁及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高位肛瘘指内口位于肛管商肠环上方的肛周肉芽肿性管道,因为复发率高,术后常出现肛门失禁、漏气、漏液、肛门畸形等并发症,治疗颇为棘下。1995年至今我们采用丝线挂线标志内口、3周后切断肛管直肠环方法治疗20例高位肛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2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重建肛门位置和功能的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新生儿期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手术的成功与围手术期护理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保暖措施更为重要,同时要注意术后切口处清洁消毒及术后扩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2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4例为刀伤。11例腹返折以上直肠损伤经开腹直观下修复,4例肛门括约肌部分断裂经会阴部修复,9例后尿道完全断裂经膀胱尿道会师术修复。3例骶前直肠后间隙感染应用抗生素持续灌洗控制感染治愈。结论 对肛管直肠损伤患应在未出现并发症如ARDS、DIC等情况下尽快早期抗休克治疗,术中正确处理,仔细探查,术后抗生素治疗和抗生素灌洗引流。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992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80例,根据国际分类法分类,对不同类型采取合理的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术后5年以上的42例,按李正排便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8例,良12例,差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9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采用改良PSARP进行矫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近期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好转?获访的112例患儿中,远期并发症包括大便失禁4例(3.6%);便秘9例(8.0%),其中2例继发性巨结肠再次手术痊愈;污粪9例(8.0%),无肛门狭窄及无排尿异常,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异?结论:改良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尾部横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方法:对43例高、中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患儿行经尾部磺切口肛门成形术。其中对31例患儿行1年以上随访,随访率为72/5。根据31例患儿术后排便次数、夜间排便、肛管括约肌张力、控制能力、便意、便秘、生长指标、钡剂灌肠等8个方面进行临床评分。结果:优7例(22.5%),良17例(54.8%),中5例(16.2%),差2例(6.45%),优良率为77.4%。结论:经尾部横切口肛门成形术中注意修复横纹肌复合体,保护好直肠残端、瘘口处内括约肌,栾可以达到较满意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5.
1992年3月至2000年8月,我院采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直肠闭锁病人33例,随访半年至1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 d者9例,6个月者11例,1岁者13例.新生儿期结肠造瘘二期手术24例,家长坚决拒绝结肠造瘘一期手术9例.患儿均有呕吐、无肛及腹胀.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及结肠造瘘者远端12.5%碘化钠造形,根据肛门畸形Wingspread分类法(1984年),33例患儿直肠盲端均位于PC线以上或平PC线,同时合并泌尿系瘘和直肠阴道瘘13例.均采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肛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肛门直肠测压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直肠顺应性、及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排便协调性等。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判断肛门功能和协助肛肠疾病的诊断,另一方面是对手术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年收治38例直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行清创缝合+乙状结肠造瘘,二期关闭造瘘28例,直接行清创缝合10例,术后1例伤口愈合不佳行乙状结肠造瘘。结论:直肠肛管损伤处理不当可引起腹腔、盆腔或腹膜外直肠旁间隙严重感染、内瘘和外瘘、肛管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2例临床分析李天义1焦小珍1任艳军1张玉焕2我科自1988年~1996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12例,现结合资料对其发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在24~82岁,病程2~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