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60878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4例死亡病例分析/崔广晖…∥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26(11).-660-663 对14例死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死于术后1个月,5例死于术后17周至4年,1例心、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于术后38d。死于右心衰竭者4例,肺部感染者5例(合并真菌感染者3例),急性排斥反应者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者4例,心律失常者4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2例,糖尿病者2例。8例患者术后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选择合适的受者,术前、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表1参12。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精神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预后。结果4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精神症状大多在4d内痊愈,且无复发。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3d死于低心排血量,1例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8d死于以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29例,随访率67.4%(29/43),随访时间2~43个月(21.5±7.8个月),无精神障碍复发者;失访14例。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是由于病理生理、环境、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降低原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右心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术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原因,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4例晚期心脏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发生右心衰竭。根据心导管资料及尸体检查结果,分析原位心脏移植受者的选择,并提出右心衰竭的处理方法。结果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右心衰竭患者中2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右心衰竭是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格掌握对受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28例心脏移植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 1995年 8月~ 2 0 0 1年 8月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 2 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前受者测肺周血管阻力 (PVR) ,术后早期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及右心功能状态。结果  2 8例受者术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VP升高 ,其中 6例出现典型右心衰竭表现 (CVP >2 5cmH2 O)。共死亡 6例 ,其中 3例术后早期死于右心衰竭 ,术前PVR均 >5wood单位。其余受者存活时间均已超过 18个月 ,生活质量良好 ,最长存活时间已达 7年半。结论 选择合适的供、受者 ,正确的手术方法 ,良好的供心保护及尽早防治移植心脏右心功能不全 ,是避免或减轻术后早期右心衰竭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ICU监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开展的9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8例,8例病人于术后8~14 h脱离呼吸机,术后2~5 d下床活动,住ICU时间5~10 d,死亡1例,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未能脱机.术后并发症有急性右心功能不全4例,肾衰2例,高血糖2例,大量胸腔积液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监测,有效的抗排异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位心脏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30例心脏移植进行分析总结。方法30例患者中,24例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为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1例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行双心室辅助术后1个月。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采用标准心脏移植术式,27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心脏移植术式,体外循环时间(7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8)min。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血环孢素A的浓度调整CsA的用量。术后早期,每天行心肌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多普勒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5例,3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出血。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心律失常、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细菌和真菌感染、肾功能异常及血糖升高,上述并发症除导致死亡者外,其余经治疗好转;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右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异常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3例,女323例;年龄(62.27±8.39)岁;体重(67.60+10.73)k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5例,手术死亡率为1.30%(15/1146)。死亡原因包括:恶性心律失常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脏压塞1例、循环衰竭1例、术中新发主动脉夹层1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术中主动脉插管脱落致严重酸碱平衡失调1例。手术后发生并发症131例,发生率为11.43%(131/1146)。并发症包括:出血38例、呼吸功能衰竭35例、伤口愈合不良29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4例、急性脑梗死4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心脏压塞2例、急性肠梗阻1例、肺栓塞1例、酸碱平衡失调1例。上述并发症均经相应的处理好转或治愈。随访1131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随访期间因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大面积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大量心包积液引起心脏压塞死亡5例。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手术出血、呼吸功能衰竭、伤口愈合不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围术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移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连续为17例患者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3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6例,其中1例联合肾脏移植。5例术前存在中度肺动脉高压,NO吸入等措施降肺动脉压力,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增加前列环素治疗。抗排异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皮质激素(Pred)+骁悉(MMF)三联方案。结果2例分别于术后早期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缓解,1例术后第3天出现。肾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术后25h死于肠道出血,1例心肾联合移植者于术后18天死于肺动脉栓塞。随访1~76个月,晚期死亡1例,1例于术后35天死于肾衰竭及抗排斥药物神经毒性反应,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0~I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晚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激素冲击治疗恢复正常。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良好的供心保护、合适的手术方法及严格围术期患者管理可提高心脏移植手术效果。可逆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肺阻力降至6wood单位以下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死亡率高达 45 %~ 10 0 %〔1〕 ,肾脏替代治疗是有效的救治手段。 1997年 1月到 2 0 0 1年 12月我们为 19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例中男 14例 ,女 5例 ;年龄 8个月~ 78岁。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8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 )纠治术 4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例 ,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 3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相似文献   

10.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 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 in,吻合时间为(41.5±5.5)m 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6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9年9月施行的16例次(15例患者)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次心脏移植中,经典式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次、双腔静脉吻合法心脏移植术12例次,全部病例采用术后早期免疫诱导+三联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方案。6例死亡,存活时间5 d~103个月,中位数3.5个月。1例存活5 d,死于低心排血量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1例存活13 d,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存活3个月,死于肺部细菌、真菌感染;1例存活4个月,死于肺结核;1例存活18个月,死于中、重度急、慢性排斥反应;1例存活103个月,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合并肝功能衰竭,尸体解剖检查未发现排斥反应。余9例(10例次)至今存活,存活时间3~119个月,中位数49个月。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近、远期疗效良好。术后近期须密切监测和处理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术后并发症,长期生存病例须特别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6个月内)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和改善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2月施行433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病因包括感染7例,占36.8%;急性心力衰竭4例,占21.1%;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3例,占15.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占10.5%;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动脉栓塞1例,各占5.3%。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于术后118天死亡外,其余均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与术后免疫抑制过度、营养不良及术后并发症等有关,其中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最重要;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高龄和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早期死亡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密切关系,积极合理的治疗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肝移植技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治疗18例肝脏终未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中死亡。18例患者(9例为终末期肝硬化,9例为肝细胞癌)术后出现19例次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胸腔积液、脓液、肺炎、胆汁漏、严重胆管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良综合征等)。5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月~3年,9例仍然存活,后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肺炎并呼吸衰竭,另2例死于脑转移和肝癌复发。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为了肝移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合理选择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合并症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8年7月间100例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中HLA配型、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率以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供、受者均为少数民族,供者均为自愿捐献.血缘亲属供肾97例,父亲供给儿子1例、女儿供给父亲1例、母亲供给儿子1例、兄妹之间24例,其余为血缘旁系亲属;非血缘亲属(夫妻)供肾2例,跨民族1例.HLA-A、B、DR 基因配型中,6个抗原均无错配者1例,1个抗原错配2例,2个抗原错配5例,3个抗原错配10例,4个抗原错配21例,5个抗原错配39例,6个抗原完全错配22例.结果 所有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3~6个月,血肌酐正常,尿蛋白阴性.至2009年6月,受者的情况为:(1)91例受者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达5年.9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余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存活的受者中,2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1例术前群体反应抗体(PRA)高,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另1例术后自行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已恢复透析治疗.移植肾1年存活率为91%,3年存活率为89%.(3)术后10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用甲泼尼龙加鼠源性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其余9例均用甲泼尼龙治疗,均逆转.(4)术后并发症:1例出现尿瘘,45 d后自行好转.3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吻合口狭窄,已做手术治愈.1例出现淋巴漏,术后2个月自行好转.肺部感染14例,其中7例轻度肺部感染,给予治疗后已好转,7例重症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4例继发性糖尿病;2例尿路感染;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药物性肝损害;5例红细胞增多症;3例丙型肝炎;3例慢性移植肾肾病;给予相应治疗后已好转.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5.
Zhang F  Wang XH  Li XC  Kong LB  Sun BC  Li GQ  Qian XF  Cheng F  Lu S  Lü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19-1022
目的 探讨急诊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共施行急诊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MELD评分为26.74-8.8,术前主要并发症为肝性脑病5例,严重电解质紊乱3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供、受者手术均顺利。术后主要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2例,肝移植相关性脑病1例。未出现原发性肝脏无功能及血管、胆道系统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55.6%。全组供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急诊成人活体肝移植治疗重症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供者术前评估必须充分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过去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1日内实施的36例原位肝移植病例,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死亡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术后存活25例,近期死于各种并发症9例,19例肝癌病人中有6例术后已经生存14-20个月。乙肝病人有2例1年后乙肝再感染。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有:胸、腹腔出血7例,动脉血栓形成3例,肾功能衰竭8例,腹腔或肺部感染5例,急性排斥发应31例次。术前肝功能太差者易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出血,从而导致休克、感染、肾衰等并发症,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病人凝血状态较好,术后易发生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乙肝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移植较好的适应证;在病人出现ICU依赖后实施肝移植将增加手术死亡率;恰当地处理病人的凝血状态,可减少出血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检查并调整环孢素A和FK506的血药浓度,提高对急性排斥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认识,将有助于减少和正确处理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7.
187例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2003年期间进行同种肾移植的1400例受者资料。对肾移植后受者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400例肾移植受者中,共死亡187例,死亡率为13.36%。187例受者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肝功能衰竭;所占比率分别为37.97%、31.56%和14.97%。死亡的受者中,移植肾有功能的87例,占46.5%。结论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及肝功能衰竭是肾移植后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将近一半的受者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41例肝移植受者中,死亡14例(34.15%)。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2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3例,腹腔出血6例,急性排斥反应6例,胆道并发症3例,门静脉血栓1例,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全身播散性真菌感染1例。术后2例生存超过5年,4例生存超过4年,7例生存超过3年,11例生存超过2年。结论在背驮式肝移植中行腔-腔静脉侧侧吻合(SSCCA)、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降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用量、实施环孢素C2监测对降低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可能有一定意义,对于出现难以逆转的肾损害同时无法耐受血液透析的受者,肾移植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176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死亡情况和死亡在因。方法:总结1977年10月至1999年6月1039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患者死亡率的计算按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进行。对可能影响移植受者死亡的因素,加供受者性别和年龄、移植次数、移植前透析时间、移植前输血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冷缺血时间、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log-rank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至1999年12月,1039例中存活863例,死亡176例。总的术后1、5、10及15年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9%、19.7%、32.1%和34.7%,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肝功能衰竭分别占38.1%、21.6%和14.8%。在全部死亡病例中,移植肾有功能者占75.0%,而移植后1年以上的死亡患者中移植物有功能者占87.5%。对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诸多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显示:移植年代、移植前透析时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慢性排斥反应、术后肺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等6个因素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死亡相关(P<0.001)。结论:移植1年后患者死亡率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递增。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肝功能衰竭是引起死亡的3个主要原因。接受移植的年代、移植前透析时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慢性排斥反应、术后肺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等是肾移植受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9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分别为9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施行了原位肝移植术。其中4例为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5例为良性终末期肝病。移植术式除1例背肽式肝移植和1例减体积肝移植外,其余7例均为原位全肝移植,并为1例多囊肝,多囊肾,合并肝,肾功能损害闰人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