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髋关节是一个由骨、韧带和肌肉组织组成的复杂结构,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将体质量传向下肢.因其解剖结构复杂且病变多样,诊断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病理变化比较困难.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使人们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了解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和运动功能以及相关的病理变化,有助于骨科医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本文对髋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生物力学以及髋关节病变如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关节囊松弛、髋关节不稳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力学改变进行综述,并讨论这些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方法在恢复和保留髋关节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双髋骨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奂术,对双侧骨病的患者,分Ⅰ期或短期内Ⅱ期手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6个月(6~36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区,1例出现伤口周围肿痛,经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全愈,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大腿疼痛,1例出现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理,无肺动脉栓塞发生,系用Harris评分,结合患者有无大腿疼痛及病人满意度三方面测评,手术优良率87.6%。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疾患中应用广泛,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因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髋臼浅而平,股骨头退变,半脱位,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并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髋关节周围异常病理改变,手术比较复杂,处理上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骨性重建,又要考虑神经血管,软组织松解,外展肌平衡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行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  相似文献   

4.
薛莲 《微创医学》2003,22(4):593-594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我科收治12例髋关节疾患及股骨颈骨折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ancouyc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患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具愈合,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分数为(79.14±5.63)分,治疗优良率为75.00%.患者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平均分数为(1.42±0.12)分.手术之前,患者假体周围骨折肢体较对侧肢体平均短缩(1.62±0.37)cm;手术治疗后,平均短缩(0.83±0.26)cm,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功能要求及Vancouyc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通过制定手术方案,即可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18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假体松动的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平均随访3.6年,14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基本消失;均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中发现假体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肉芽界膜组织,与关节假体松动有关。彻底清创及建立良好骨基质是髋关节翻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探讨髋关节镜下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间采用髋关节镜下盂唇清理及关节腔清理术治疗的23例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结果见,9例髋关节疼痛消失,14例疼痛明显改善,关节绞锁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病例.[讨论]髋关节镜下治疗髋臼盂唇损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入西京医院骨关节外科治疗的21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及关节整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6~67(33.5±6.9)分提高到术后73 ~92(87.5±4.6)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5);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的0°~ 75°(65.7°±15.2°)提高到术后85°~ 208°(165.7°±3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8).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0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部位疼痛和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69个月,平均35.1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达愈合,对位和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髋关节Harris评分71~90分,平均79.8分,优良率达到70%。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3分,平均1.4分。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0~2.5 cm,平均(1.6±0.9)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8 cm,平均(0.6±0.6) cm,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功能要求以及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1型3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11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B2型2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混合植骨.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无畸形愈合,未发生断端骨质吸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局部感染等,骨折均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其骨折分型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外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5例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55例患者治愈33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54/55)。治疗后患者的Harris单项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临床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减轻患者的疼痛,无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将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从而减轻髋关节疾患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1].已广泛地运用于治疗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病变中.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冰  张帆  毕擎 《浙江医学》2000,22(4):227-228
髋关节结核是四肢关节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 ,晚期常见关节软骨及骨的广泛破坏、关节变形、间隙狭窄或强直而造成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以往较多采用关节融合术 ,虽能解决疼痛问题 ,但患者丧失了关节功能而造成病残。随着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人们开始用人工关节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但报道不多。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髋关节结核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男性4例 ,女性2例 ;年龄36~65岁 ,平均50岁 ;病程5~50年 ,平均25年。其中4例行髋关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运动员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在广东尖子运动员髋关节疼痛的诊治中,对于9例受伤涉及的肌肉带有共通性,即以累及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股方肌等五块肌肉为主,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活动痛及出现假交锁的患诊断为急性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而对于没有明显受伤史,于髋前、外侧和臀部肌肉同时出现压痛及抗阻痛的21例病例诊断为慢性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以上30例患髋关节X光检查均未见异常。对以上病例采用局封、按摩、针灸和理疗等治疗,结果:优8例占27%,良16例占53%,中6例占20%,差无。结论:对于患有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的运动员采用局封、按摩、针灸和理疗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9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与关节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自 1991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 11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髋关节疼痛分为轻、中、重三度。将 99例病人 10 2髋分为无松动、X线松动、临床松动三组进行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分析。结果 :X线松动组与无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临床松动组与无松动组及X线松动组之间髋关节疼痛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且髋关节疼痛程度与假体松动程度成正相关。由于假体松动而导致的髋关节疼痛占疼痛髋关节总数的 5 8 6 %。结论 :假体松动是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我们采用THR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治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术后91分;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髋关节疼痛2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脱位、假体柄折断、松动下沉等并发症.随访1~5年,优2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7.9%.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较为有效方式,恢复快,治愈率高,临床应个体化选用合适的假体及固定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可达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抱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1998年1月~2006年1月我科采用环抱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4例,B1型8例,C型6例 .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全部获得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环抱器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型及C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当髋关节因疾病导致破坏,出现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就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如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髋关节损害,疼痛及功能丧失等均可以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可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早期下床行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56例髋人工髋关节疾病患者行人丁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