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病因之一,现在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 500万例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治疗,但是大约10%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冠脉阻塞,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20%~50%,再狭窄已成为制约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冠脉)成形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作者以“药物洗脱支架,阻塞,再狭窄”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5篇文献,从支架置入治疗进展,不同材料及类型支架对开通率、开通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支架狭窄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运用先进的支架载药及药物控制释放技术,在支架机械支撑病变血管的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从支架表面缓慢释放,作用于与支架接触的血管壁,解决了血管弹性回缩、重塑以及内膜的过度增生问题。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设备的改进和创新,药物涂层支架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和发展。目前新出现的药物涂层支架设计理念是建立在药物筛选和可控释放系统基础上的。相信未来的药物涂层支架将能够应用于更多的血管复杂病变(尤其是静脉和多血管损伤)以及其他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2.
余汇洋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3):F0002-F0002
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IH)是血管外科重建、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发生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也是血管外科长期以来拯待解决的难题。有关的研究一直是血管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Biodegradable stent implantation is a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mportantly, the corresponding stent should have goo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biodegradable vascular stent material, and to analyze its biocompatibility. METHODS: Artificial plasma was prepared for soaking the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alloy stent, and the corrosion of the material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tent extraction solution was prepared and cytotoxic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toxicity level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cultur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Platelet adhesion test and hemolysis test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cell and blood compatibility of the material.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the 10-day immersion in artificial plasma, the material was scanned and a uniform corrosion layer was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During the drying of the material, some cracks appeared on the corrosion layer. After the corrosion products were removed, there were corrosion pits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corrosion surface of the material. In the cytotoxicity test, there were no absorbance values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and almost all of the cells died. After cultured in the material extraction, the toxicity level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was graded 0 or 1. In the adhesion test, platelets on the stent surface were mostly disk-shape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ome of which were deformed and extended pseudopodia, but no platelet aggregation occurred. The hemolysis rate of the material was 3.15%,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emolytic rate < 5%.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odegradable magnesium alloy stent material has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good cell and blood compatibility,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4.
<正>一种材料植入人体后,首先接触生物活体的是材料表面,因此人体对生物材料的最初反应取决于材料的表面性质。通过各种改性和修饰技术,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可能达到从整体上提高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减少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目前,学科界对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界面行为的认识多还停留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认识和积累还较少。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犬自体颈外静脉S型重建颈总动脉,并与60°搭桥术作比较,探索两种血管搭桥术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术后2个月,肉眼可见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搭桥的主体动脉远心端组织切片显示不同搭桥方法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有明显区别,S型搭桥后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小于60°搭桥.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植入支架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抑制血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但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其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再狭窄主要归因于心血管植入支架表面的内皮层损伤。因此,促进血管植入支架表面快速内皮化将显著降低再狭窄率,避免血栓的形成。本文以心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为主线,从预防再狭窄的角度归纳了近年来心血管植入支架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和进展,并对利用不同生物分子实现血管支架表面原位内皮化的方法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改善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韧性,在PLLA中混合卵磷脂材料进行电纺丝,以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使用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卵磷脂材料,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观察其共混性能,使用电纺丝的方法制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并采用滴液法测定接触角和液体渗透法测定孔隙率,最后使用万能试验机考察卵磷脂浓度对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入卵磷脂对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材料经过物理混合后,材料保持了卵磷脂的生物活性。随着卵磷脂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接触角逐渐降低,由纯PLLA无纺布的75.2°。降至10%浓度卵磷脂的32.5°,证明材料的亲水性逐渐增加。而电纺丝支架的孔隙率为74.4%到81.8%,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最后,随着共混材料中卵磷脂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结论卵磷脂可以增加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和整体力学强度,使之更加适用于血管组织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8.
9.
针对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复合移植用真皮支架所存在的渗透性较差、降解速率慢、生物活性低等缺点,采用新工艺技术制备了天然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胶原支架材料,探讨交联、复合及其顺序和打孔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理化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提高交联试样的孔隙率和延长降解时间;交联明显提高试样的孔隙率和拉伸强度并延长其降解时间;先复合后交联可以提高孔隙率和降解时间;打孔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透水汽性和孔隙率.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表明:成纤维细胞能在改性支架材料上黏附、增殖.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其透水汽性明显提高,达到(3372±83)g/(m2·d);孔隙率显著提高,达(94.20±2.5)%;拉伸强度较好,为(10.65±0.32)MPa;体外降解时间为(38.3±1.0)h,通过适当改变交联剂的用量在比较宽的范围,可以满足不同支架材料降解速率的要求;细胞相容性良好.新型胶原支架经复合、交联、打孔改性后有望作为复合移植用的真皮支架.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 scaffold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pure natural materials to 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nano polymer materials,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manual technology to the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different 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 scaffold materials, and to find a suitable scaffold material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first author retrieved databases of PubMed, CNKI and CqVip for relevant articles about 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 scaffolds published from 1985 to 2015. The key words were “tissue 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 vascular, scaffol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36 articl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Non-degradable materials are mainly used to construct large diameter  tissue-engineered blood vessels. Natural biomaterial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which can provide necessary signals for cells and promote cell attachment and retain cell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who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gradation rate and micro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and they can be mass-p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inheriting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biomaterials and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s have become the most ideal scaffold materials and will be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是血管组织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由简单的天然材料发展到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复合物,设计和加工的方式由单纯的手工发展到电镀旋压成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设计加工方法还不够成熟,性能还有待完善,应主要着眼于支架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的完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 ,其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造成内弹力板断裂、中膜平滑肌损伤 ,继而血栓形成 ,炎性反应 ,生长因子释放 ,中层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 ,最终新生内膜形成为其主要机制[1 ] 。本研究将记忆合金支架植入犬股动脉制作再狭窄模型 ,观察支架造成的犬股动脉中膜损伤程度与新生内膜大小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 :镍钛记忆合金编织型网格支架 :规格 :Φ4×13mm ;恢复温度 :3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记忆合金室提供 )1 2 动物模型制备 :杂种犬 18只 ,雌雄不限 ,体重 18~ 2 2kg。5 …  相似文献   

13.
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大鼠血管内皮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总动脉-主动脉血管内皮剥脱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兔抗鼠OPN多克隆抗体后,利用明胶酶图分析、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基质转换酶类和粘附分子表达活性。 结果: 血管内膜剥脱大鼠给予抗OPN抗体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内膜与中膜面积之比(I/M)降低(P<0.05),管腔狭窄程度减轻。血管壁 MMP-2和TIMP-2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MMP-2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且,抗OPN抗体对血管新生内膜的OPN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影响。 结论: 抗OPN抗体通过阻断骨桥蛋白功能,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而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4.
<正>1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小口径血管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鼠尾胶原凝胶诱导三维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3脱细胞支架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胶原与透明质酸均有利于组织培养中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并筛选最佳种植方法。 方法:将第3-5代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材料上,连续培养2周后将兔内皮细胞接种在平滑肌细胞-胶原/透明质酸膜(或明胶海绵)复合体上,并设置单纯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接种组。 结果与结论:①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两种材料上均随着培养时间,接种次数增加而生长加快,其中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生长更好,细胞连接更致密。②WST-1法检测:胶原/透明质酸膜组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率及增殖率均高于明胶海绵组(P < 0.05),且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③3H-TDR掺入法检测DNA合成率:在胶原/透明质酸膜上的细胞DNA合成最高,明胶海绵上的较差。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采用适当间隔、反复接种的方法可提高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血管取于合成材料,是最常用的血管代用品,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目的:综述人工血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归纳近年来国际在生物材料和血液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和视点。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1至2014年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人工血管,生物材料;Biomaterials,Artificial blood vessels。结果与结论: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究虽然历经了很多年,但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繁多,除血液固有成分外,材料表面界面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材料表面界面特征优化及改性已成为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敏感指标和有效阳性对照材料的选择及其评价结果量化等。因此良好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制及合理、高效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依然需要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及L 精氨酸组。所有动物分别于术后 6h、48h、1周和 2周采血测血浆NO、GMP 1 40和D 二聚体(D dimer)含量。术后 2周取各组实验动物胸主动脉段测新生内膜面积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球囊损伤后血浆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 ,血浆GMP 1 40和D dimer含量术后显著增加 ,于术后 6h达高峰。与球囊损伤组相比 ,L 精氨酸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 (P <0 .0 1 ) ,GMP 1 40和D dimer含量降低 ,新生内膜面积少 5 9.1 % (P <0 .0 1 ) ,PCNA阳性细胞数少 68.5 % (P <0 .0 1 )。结论 :L 精氨酸可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VSMC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的内膜增生—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自体静脉移植术后4周和24周时移植血管增生内膜的厚度,并与正常静脉的内膜厚度和正常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作比较.结果显示,自体静脉移植术后4周发生了明显的内膜增生,但4周和24周时移植血管增生内膜的厚度无显著差别(P>0.05),即表现为内膜增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增生的内膜厚度没有达到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两者占血管壁厚度的比例亦有很大差别(P<0.01).  相似文献   

19.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料;介入治疗”,检索时间范围在2003至2012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①金属裸支架在血液中长期存放有腐蚀、金属离子溶出和凝血性等现象,为解决金属材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来处理,提高金属材料的血液相溶性。②药物支架是将治疗药物涂于支架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并高浓度的释放,防止支架置入后再狭窄。③覆膜血管内支架是在金属支架外表覆以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薄膜,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预防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基因及细胞种植支架材料在防治脑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是血管内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载药复合支架的抗血管组织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氧化钛表面改性的国产不锈钢支架上涂覆一定量药物,制备出新型复合的抗增生载药支架.观察支架植入猪冠状动脉3个月后血管的开通情况及血管的内膜反应.将7枚国产的普通不锈钢支架和7枚制备的新型载药支架植入14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内,3个月后对支架植入段血管进行血管造影、光镜及电镜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物处死前支架段血管开通率100%,支架X光下清晰可见,未经特殊抗血栓治疗,支架段血管内无血栓形成.扫描电镜显示两组支架表面都完全被血管内膜覆盖,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覆盖的血管内膜中内皮细胞沿血流方向成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组织学形态分析显示植入支架3个月后,所有支架植入段血管内膜都有明显的增生,增生内膜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细胞构成.结论:含有新型载药支架的冠状动脉血管段内膜增生厚度比普通不锈钢支架的冠状动脉血管段内膜增生厚度小,这种载药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需扩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